第46章 教資上的內容
- 覺醒時代,家父閏土
- 言歌特斯拉
- 2014字
- 2025-06-26 19:25:18
開學一個月,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一點的統一考試。
有著過目不忘能力的張祈笙對于考試是如魚得水,考的非常不錯。
特別是有標準答案的,根本錯不了。至于很多的主觀題,光是過目不忘也沒用,但是肚子里的墨水多,主觀題也沒有說不會的,每一科課程都考的不錯。
各科都有成績很好的,但張祈笙實在是過于全面了一些。不光是文化課,連體育和美術都很好。
室友們知道張祈笙的成績之后,明白,這被校長保送的真有實力啊。
張祈笙站了起來:“先生們好,同學們好。我想說的不多,上了一個多月的課了,有上過辜教授的英文課。辜教授所講的內容實在是過于少,一節課下來不過僅僅五六句英語。
我讀中學的時候,一節課學習的也不止這幾句英語了。希望辜教授授課的內容能再多一些。”
蔡先生看向了辜教授,辜教授對視了一眼后,隨即喝了一口茶水。
蔡先生:“我記得張祈笙同學的文化課成績很好,英文也是甲等吧。”
“是的,先生。”
蔡先生:“想來祈笙你的學習方法是極好的,大家不少人都在,可以跟先生們同學們都分享分享。”
張祈笙琢磨了下,分享不了,純粹靠著過目不忘的外掛,還有上輩子的記憶。說還是得說的:“科學學習,如果能了解學習的科學原理,學習會是一件欲罷不能的事情。
提出問題,激發好奇心。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我遇到一個生死攸關的難題,要在一小時內解決它,那么我會用前55分鐘來思考并提出正確的問題,因為只要問題得當,解決它的過程就用不了5分鐘。
......”
愛因斯坦早在十年前成名了,目前已經是科學界矚目的明星。
張祈笙說了不少,上輩子關于怎么學習的方法實在是太多了。
繼續說著:“學習,理解,解釋。記憶,記住,重述。短時間內說不了太多。我想寫一篇《科學學習》的文章,把我的一些想法給寫下來。”
在座的其中的一位教授:“張祈笙同學,你說的這個交叉學習能再仔細說說嗎?”
張祈笙:“先生好。當同時面臨幾門課程的復習任務時,最好采用交叉復習的方式,即30分鐘復習語文,休息后換成數學,再之后又變成其他科目。這樣復習的好處是不容易疲倦,不同科目的切換對大腦也是一種休息。
從大腦的體驗上來說,把簡單的和困難的學科知識交叉進行復習,也是更為科學有效的辦法。就是勞逸結合,學點復雜困難的,再學點簡單輕松的。
把簡單容易完成的任務穿插進去,等于人為地創造一個個小的山峰,不斷創造峰值體驗,在不斷的激勵下,處理困難的學習任務就相對容易了。”
“說的很好,張祈笙,你的這些學習方法,學習經驗都說的很好。”
張祈笙說的這番話冒出了很多的新詞。
上輩子學的是護理學。不過還考了教資,世界的一些大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的一些東西,文章什么都有看過,學習方法啥的,都有。
一些重要的世界級的教育,心理學,相關的學術論文,是時候也該發表發表了。像1913年才出生的本杰明.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和掌握學習。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觀察學習,行為矯正原理,等等。
蔡校長:“可以看出來,張祈笙同學在如何學習上花費了很大的功夫。你再來說說教員應該怎么做,以學生的視角來說說看,對教員教學有什么意見和看法。”
張祈笙繼續說著上輩子考教資看過的一些書籍內容:“我覺得教員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終身學習的踐行者。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等等,張祈笙,你說的這個開放教師,何解?”
張祈笙:“教師的教育不僅局限于學校、課堂。所以說應是開放型教師。”
“張同學,你繼續說。”
張祈笙:“師生關系上,強調尊重、贊賞、民主、互動、教學相長。教學上,幫助、引導啟發。教員自身應反思與終身學習發展。教員與其他教員之間應強調合作......”
說了一大堆的內容,這次的評議會也有人在做著記錄,有專門的打字員,敲字速度極快,一臺打字機差不多三十來斤,都是外國牌子的打字機。
國內也有中文打字機,依賴于依賴人工檢索字模,效率非常低。是留美學生祁暄發明了一臺大字盤中文打字機。這臺中文打字機需要把幾千個常用字模都放在字盤里,然后一個一個檢索打上去。打字員從中找到要打的鉛字,按動打字手柄,將鉛字打到蠟紙上。熟記字盤表的打字員每分鐘能打20個字左右。效率不夠,所以目前通常用老外的。
會議做記錄的打字員打字速度非常的快,把張祈笙所說的內容也都記錄了下來。
學生中除了張祈笙發言外,還有人也發言了,不過要數張笙說的最多。
會后,新文化的陳教授和錢教授一邊走一邊聊著:“德謙,我讓黃教授坐下來聊,也沒讓你推他一把啊。我還真想好好的四平八穩的跟他們辯論辯論。”
“是他先站起來的。重輔兄,咱們可要仔細了。蔡公改革,這保皇黨有增無減。”
陳先生:“我在乎的是,新青年能不能起到引導作用,得多發掘一些人才才行。特別是青年人才,張祈笙剛剛的發言大家都聽到了,這便是人才啊。他今天在評議會上說的那些東西,得讓他好好的整理梳理一番,給發表到新青年上才行。
德謙,你在京城的時間長,有沒有認識的。”
錢先生:“我有兩個同鄉,周家兩兄弟,你覺得怎樣?”
“好啊,大才啊。之前我就見過了一回,向其也約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