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復燕云,納遼而收西夏!
書名: 雅宋小騷客作者名: 何時秋風悲畫扇本章字數: 2114字更新時間: 2025-07-21 18:30:32
吳育的府邸夠大。
畢竟當了這么多年的副相公,秀里吳氏又一直比較有錢,也就是因為平安商號要在全國鋪設瘡瘍專科醫館,才讓他緊張了一段時間。
緩過來后,依然是富貴人家,有錢。
專門給陳大一準備了個小院子,有書房有臥室,也有會客的小廳。
待遇比他的三個兒子還好。
濮封胥只是做客。
吃了晚膳后,便要去投奔狄青——他是打定主意跟著狄青混了。
收拾了行李,把從浦城帶來的書籍全部放入書房擺放后,便帶著濮封胥來到照壁前等待吳育下班歸來——老泰山沒空迎接我,我來迎接老泰山。
何必已經去操持晚宴的準備事宜了。
申時末,吳育不見蹤影,反倒是大舅哥二舅哥和三舅哥先回來。
三兄弟還是比較低調,走路去府學讀書。
進入照壁就看見陳大一和濮封胥,早就知道妹夫要來,領頭的大舅哥吳安度帶著兩位兄弟和陳大一和濮封胥見禮。
彼此寒暄了好一陣。
陳大一也給三位舅哥準備了禮物,都是些文人雅趣的事物。
比如字帖、碑文拓書。
三個舅哥雖然沒有舉人之姿,但也附庸風雅,收到禮物后都喜笑顏開,咱家這個妹夫可以,四叔吳京的眼光更是要得!
閑聊了幾句,三位舅哥回去洗漱換衣服了。
他們都已經成家。
回家了還是要先去和老婆孩子打招呼——治不了大家,那就管理好自己的小家,不給秀里吳氏添麻煩,順便遵從父親吳育的教導,盡可能的多讀書多長見識。
畢竟吳育的話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你們只管好好讀書培養能力,雖然無法中舉入仕,但恩蔭入仕問題不大,到時候你們妹夫高升了,自然會在法理之內,給你們照拂。
所以三個舅哥對未來充滿希望。
不求官至中樞。
在一個實權部門展現自己的抱負即可。
畢竟在秀里吳氏的人眼中,陳大一的前途不可限量。
酉時末,吳育的轎子出現在大門外。
陳大一看了看天色,心里暗暗欽佩,自己這位老泰山一直拖著病軀輔政,按說大宋官員一般到了下午就沒事了。
但他竟然快天黑了才回家,可想而知為了國家何等的殫精竭慮。
不是名臣,大概也是不能臣。
但絕對是位苦臣!
和濮封胥快步下了階梯,來到轎子旁,親手掀開轎簾,對頭發胡須早已雪白的五十歲左右的老泰山吳育行禮,“小婿陳大一,見過吳參知。”
吳育穿著官服,陳大一在稱呼上還是官方點。
這是翁婿兩人第一次見面。
吳育臉色蠟黃,呼吸略有急促——明顯上一次的病重耗費了他的精氣神,沒有恢復過來,仿佛隨時都可以駕鶴西去。
在奴仆的攙扶下從轎子里下來,看著跪在地上的陳大一,臉上浮起一抹笑意。
老四眼光不錯。
這孩子一身蓮青色碎花儒衫,滿身儒氣。
彎腰將陳大一扶起來,笑道:“已經到家了,就不需拘禮,以成婚半年,你我翁婿才第一次見面,著實讓某汗顏,非是某輕視了賢婿,實在是政務繁忙,回不去。”
又道:“今日又未能迎著賢婿,失禮了啊。”
陳大一起身。
吳育雖然早就看了秀里吳氏讓畫師畫下送到京畿的畫像,但親眼看著鮮活的陳大一,他還是覺得萬分滿意。
要才有才,要貌有貌。
舉止莊正,言行有度。
真賢婿也!
拉著陳大一的手,仔細看了又看,最后哈哈一笑,“鯉魚兒尋了個好夫君!”
陳大一有些不好意思了。
哪有老泰山當著女婿的面這么夸獎的。
吳育又看向濮封胥,“令翁可好?”
濮封胥急忙道:“祖翁尚好,來時叮囑晚生向吳參知問好,望你保重身體。”
吳育點點頭,“進去罷。”
轉身抬頭,頓時露出不悅的神色,對門子道:“某不在家,姑爺來了,也不知道開中門迎客么,速速開來!”
迎客的禮節都不知道么。
平日里也就罷了。
今日是新姑爺第一次來,不開中門像話么!
……
……
晚宴很豐盛。
吳安度、吳安矩、吳安素、陳大一、濮封胥六人,都喝了點酒意思意思,吳育高興,也想小酌一杯,被幾個晚輩聯袂勸回去了。
就他那身體,哪能喝酒。
酒足飯飽。
濮封胥率先告別,他要去投奔狄青——陳大一在回信中說了此事,相信狄青會有所安排。
吳安度三個舅哥也各回院子。
該讀書還得讀書。
不能什么都望著吳育的鋪路和妹夫的提攜。
得自身也有實力。
吳育端起丫鬟捧過來的茶淺抿了一口,問陳大一,“跟隨你來的那個丫鬟,瞧著氣質不凡,可有什么說法?”
陳大一如此這般一說。
吳育頷首,“是個好姑娘。”
倒也不生氣。
士子風流嘛。
姑爺這般的人物,招蜂引蝶很正常,何況那陳癡還是個音律大家,又出自山陰陳氏,當丫鬟屈才了,今后應是個妾。
如他吳育自己,難道正妻能生十三個子女?
大多都是平妻和小妾所生。
又問了浦城和平安商號的情況,陳大一一一回答,沒有半分隱瞞,連他和平安商號的利潤分成都說得一清二楚。
最后補了句,“錢財身外物,小婿并不覺得平安商號就能回報秀里吳氏的恩情。”
吳育正色道:“一家人,不說恩情這樣的見外話。”
說了瑣碎,回到正題。
吳育壓低聲音,“你在心中提及來京畿的意圖,是想幫襯一把狄青,此事你一定要三思而行,狄青面對的敵人可不止是韓琦而已。”
陳大一道:“狄相公入主樞密院,岳翁如何看待此事?”
摸一下老泰山的態度。
吳育笑了。
咱家姑爺倒是個爽快人,沒有藏掖著,也不曲曲繞繞,上來就直接問自己的態度,一家人嘛,就應該這樣。
挺好。
道:“其實站在我的立場,當然也不樂意狄青入主樞密院,就等著賢婿來,想聽一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身為讀書人,為何和狄青牽扯如此之深?”
陳大一沉默了一陣,緩緩的道:“大宋弱武,雖有澶淵之盟保證了數十年的發展,但西北外患猶如懸顱之劍。”
“小婿以為,我大宋當有漢唐之遺志。”
“為何不可復燕云?”
“為何不可納遼而收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