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問世間情為何物
- 雅宋小騷客
- 何時秋風悲畫扇
- 2122字
- 2025-07-12 11:06:03
柳永端起酒盞,和蘇迎春碰了個杯,放下酒盞后,摟著佳人細腰笑而不語的看著眼前這些意氣風華的年輕士子。
一如看著當年的自己。
想當年,那個尚未被科舉摧殘的白衣青年也如周姓士子一般,有著一副誰都不服的天高地傲。
也如陳大一一般,可以笑對任何才子的“切磋”。
真好。
讀書人,就該這樣。
周姓士子名篤,字元方,潤州城本地人,祖上也曾顯赫,自唐末一直為官,不過周家在太宗時期惹了禍事,被貶黜之后一蹶不振。
好在還有家底能讓周篤讀書,所以稱為寒門。
周篤知道他拿給柳永指教的那首作品只是粗成品,尚沒經過打磨問題極多,柳永的點評少不是因為它完美。
而是可圈可點的地方只有那么一兩處。
但他并不慚愧。
實際是……
別說陳大一和在場其他的士子,他連柳永都不服氣。
他壓箱底的幾首詩詞和賦,早就修改得無可挑剔,之所以沒拿出來,是打算再等幾年去參加科舉的時候,用它們去拜訪大宋文壇盟主歐陽修。
不過今天可以拿一首出來。
因為對手不是尋常士子,是建寧軍谷雨文會士子魁首陳大一,是贏了章惇、李瑵卿的陳大一,是范相公的門生陳大一。
陳大一值得他全力以赴!
臉上露出一絲得逞的笑意,陳大一年輕氣盛,反諷自己說明他已經上頭了,遂笑道:“所以在下才疏學淺,正好請陳兄斧正。”
陳大一想了想,覺得可以試試。
輸給章惇我認了。
輸給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讀書人,那我豈非白混了。
笑道:“在場既然有這許多士子,想必大家都有佳作藏櫝,正好柳屯田雅趣,不如大家就一起拿出來,共襄盛事!”
也別一個一個上了,你們一起來!
我陳某何懼?
主要是一個一個來,老子臨時即興寫,也寫不了那么多啊。
只有抄。
可抄來的終究是別人的,他們不知道,但自己心里知道,作為讀書人,陳大一還是更愿意用他自己的才華,在大宋的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
活出自我!
其余士子面面相覷,他們雖然也不是很服陳大一,但沒自負到周篤的程度,陳大一可是打敗了章惇和李瑵卿的人,能沒兩把刷子?
沒兩把刷子,范相公這個年紀還收他為門生,圖什么?
所以必然是有真材實料的。
哪愿意和陳大一論文,那不是自取其辱么。
蘇熹和楊過剛想婉拒,卻不聊柳永已經笑瞇瞇的先行說道:“某以為如此甚好,紙上得來終覺淺,諸位都是名噪本地的年輕俊秀,正好趁此機會交流溝通。”
看熱鬧不嫌事大。
蘇熹和楊過暗暗郁悶,可也不好拂逆了柳永的意思。
其余兩位和周篤一起進來的士子也一樣。
能得柳永指點,已經心滿意足,和陳大一論什么文嘛,根本就沒贏的希望,當然,輸了不丟人,贏了自然萬般好。
可怎么可能贏……
事已至此,他們也不好多說什么。
柳永笑瞇瞇的道:“倒也是巧了,某近些時候感懷從前,偶有所感,倒也寫了一闕小令,今日便和諸位士子論文交友。”
倒也算還有點長輩的風度。
知道若只是士子論文,必爭高下,若他也摻和進來,那只要不刻意爭辯,便只有以文會友的獨屬于讀書人的詩情,而無高下之爭。
這些士子雖然想博名聲,也不好意思踩著他柳永。
因為他們本來是來求教的,但卻踩著柳永博取才名,今后傳了出去,還有哪個讀書人出身的官員敢提攜他們?
那不是養虎為患么。
眾人立即附和。
周篤也不以為意,反正他不想主動和柳永分高下,只要贏了陳大一,和柳永的高下,世人自會一眼看個明白。
蘇迎春立即起身,“諸位官人稍待,奴家磨墨載文。”
心中大喜過望。
沒想到啊沒想到,今天柳七官人要作詞了,而且以柳永的作風,只要他作了詞出來,就會交給青樓,可以傳唱。
這意味著采薇樓將近水樓臺先得月!
而今天還不止柳永。
陳大一,周篤、蘇熹、楊過……這些年輕讀書人的小令,今后采薇樓都可以直接用來唱曲,再加上本就是潤州一絕的陳癡……
不敢想象,接下來的采薇樓會是何等風光。
而今日之事也將成為潤州的佳話。
待得蘇迎春磨墨鋪紙提筆后,柳永便道:“今日在貴樓宴請小友,孫東家豪氣,某無以為謝,便送采薇樓一闕小令罷。”
柳永一闕小令價值萬金,當作宴請之資費綽綽有余。
不過他不在乎。
小令嘛,本來就是寫來傳唱的。
以小令換酒,快哉也!
這樣的柳七官人,不正是當年的白衣卿相么。
蘇迎春全神貫注。
柳永緩緩念道:“滿江紅。”
“萬恨千愁,將年少、衷腸牽系。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無味。可惜許枕前多少意,到如今兩總無終始。獨自個、贏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傷感,將何計。空只恁,厭厭地。無人處思量,幾度垂淚。不會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抵死難拚棄。待到頭、終久問伊看,如何是。”
詞落成章,掌聲雷動。
不愧是奉旨填詞柳三變!
又是一首婉約詞風的佳作,當然,不是陳大一那首《如夢令》那般有著女子愁緒的婉約,而是傳統意義上的正宗的婉約。
這首《滿江紅》以濃烈的愁緒貫穿全篇。
全詞以“萬恨千愁”開篇,直抒胸臆,將少年心事與孤館酒醒的凄涼交織,“殘夢斷”三字暗示美好過往的幻滅。
“枕前多少意”與“兩總無終始”對比,凸顯情感的錯位與失落。
下闋“空只恁,厭厭地”以口語疊詞強化了無力的疲憊。
結尾“待到頭、終久問伊看”的設問,留下深長的余韻。
通過“不成眠”與“難拚棄”和“酒醒——垂淚——問天”的遞進,愁緒延展而余韻悠長。
而“不會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抵死難拼棄”的再次疑問,更是意蘊長遠,讓人身為同感。
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的感觸。
全詞一貫了白衣卿相“以俗為雅”的獨特詞風,以淺語寫深情,將市井情懷融入詞作,在鋪敘展衍中見深致,在直白傾訴中蘊雅趣。
端的是一首罕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