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佛印與蘇軾
- 雅宋小騷客
- 何時秋風悲畫扇
- 2064字
- 2025-08-03 15:20:52
人齊了。
在座四人,除了佛印和尚可謂功成名就,其余三人都只是有才名而已,并沒有取得任何拿得出手的成就。
所以都很謙虛。
都覺得其余兩人很厲害。
在章惇眼中,陳大一乃是建寧軍的士子魁首,蘇軾是名揚天下的蜀中才子,而他自己則只是福建路小有名氣的小才子而已。
雖然在杭州西湖的東籬畫舫上贏了陳大一一場,但章惇心知肚明,在詩詞方面他和陳大一確實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陳大一眼中的章惇是未來的大宋相公,政績斐然,又說出了“端王輕佻不似人君”這段名句,從結果論看,章惇說得很對。
陳大一眼中的蘇軾就算沒有歷史濾鏡,也是千古風流人物中的翹楚。
但蘇軾現在還年輕。
在他眼中,章惇是名揚八閩之地的天才,至于陳大一么,建寧軍谷雨文會士子魁首、范相公門生,簡在帝心的風云人物。
直白點說:陳大一、章惇、蘇軾三人都覺得對方很厲害。
所以彼此都很謙虛。
唯獨佛印言行舉止肆意灑脫,最為隨心。
三元樓在汴京不是最好的酒樓,但必然是最有名氣的酒樓——每一次大舉之后,新進士們都會選擇在三元樓宴請親朋好友。
因為三元樓最雅!
及第雅間分為內外兩室,用繪著《江干雪霽圖》的屏風間隔內外,外室以美酒美食而飽口腹之欲,內室而高山流水之樂而伴品茗和詩。
四人分別落座。
陳癡原本沒有資格落座,不過此刻已進晌午,對自己家人陳大一沒有那么重的階級認知,遂讓陳癡也入座。
又怕其余三人不樂意,笑著解釋:“陳癡,山陰陳氏出身,乃是潤州唱曲絕景。”
章惇和蘇軾又起身對陳癡行禮。
陳癡頓時有點尷尬,急忙回禮。
暗暗啐怪郎君粗心。
好在郎君沒說她的本名,也不至于給山陰陳氏抹黑。
恰好此時樂師們進來,各地在內室落座,談古箏的女樂師率先起調,彈起了《高山流水》,恬靜的聲音將氣氛拉入風雅之中。
三元樓的東家也來到雅間,對眾人行禮后道:“諸位公子才名遠揚,今日蒞臨三元樓,實乃蓬蓽生輝,說來慚愧,某亦是一位讀書人,奈何繼承祖業多年,已忘了當年的書生意氣,今日得見諸位公子,方想起當年明月,然已物是人非。”
頓了一下,“今日諸位公子盡管開懷暢飲,某愿錦上添花!”
這是想免費的意思。
陳大一笑道:“東家好意心領,然無功不受祿。”
該花的錢還是得花。
東家一聽便笑樂,“既然陳公子執意,某也不勉強,不過,已經有人支付過賬了。”
陳大一知道是誰。
只能是老泰山吳育。
遂笑道:“還請東家轉達,稍后我去隔壁敬岳翁一杯。”
東家又道:“今日盛事已經震動汴京,三元樓此際已是座無虛席,還請諸位公子同意,某著三位速寫書人,為樓中諸客傳頌諸位公子大作,并傳敘諸位席間風姿。”
陳大一看了一眼蘇軾、章惇。
他倆微微頷首。
這是好事。
畢竟三大才子齊聚,最后肯定要論文一場,輸贏且不說,這也是大家揚名立萬的機會,有人幫忙傳頌自然是好事。
陳大一便道:“有勞。”
東家揮了揮手,門外便進來三個儒雅的中年讀書人,一人徑直去往內室磨墨待書,另外兩人則在外實的玄關處安靜坐立。
這兩人負責將席間言論傳到外面去。
東家布置妥當,行禮告辭。
陳大一這才舉杯,“諸位君子:今夕何夕,得與子瞻兄把盞言歡,與子厚兄再續前緣,更蒙佛印大師拂塵點化,今日金樽不空,當效蘭亭之會、西園之集,共契千年。”
“這一杯,敬人間之清風與天地之明月,世間放有如此風流。嘉佑之后,在下靜待子瞻兄椽筆驚風雨,子厚公宏謨安社稷,更兼佛印禪師以禪機破文字障,而融儒釋道三家為一家,唯有諸公墨海弄舟,方有這汴水文章千古事!”
說完一飲而盡。
蘇軾、章惇和佛印暗道一聲,好個陳大一!
這話說得簡直漂亮!
不愧是谷雨文會的士子魁首,這番話的水平很高,比三元樓還高!
也一飲而盡。
眾人自斟滿杯后,陳大一又道:“蜀中寒霜冷,八閩故聲遙,金山鐘磬響。我等今日相聚,宜應醉眼平分建溪月,笑看汴梁燈火三萬家!”
“請!”
一飲而盡!
蘇軾哈哈一笑,“陳兄才情端的是玲瓏!”
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
蜀中寒霜冷是指蘇軾在蜀中不能一展宏圖,所以來到汴京應舉,而八閩故聲遙,也是說章惇遠離故土來京畿應舉的壯志雄心。
金山鐘磬響則是說佛印已經盡得佛家真諦。
最后笑看汴梁燈火三萬家,則是說希望大家都能在汴京實現心中愿望。
一番話照顧了所有人。
同時陳大一表達了他自己會和大家一起一展抱負的想法。
兩番祝酒詞下來,蘇軾對陳大一大生好感。
暗想著傳說果然不可信。
因為之前陳大一和狄青攪合在一起,民間的讀書人對其頗有些怒其不爭,傳言傳著傳著就變了味道,陳大一在民間成了個有才情但品行阿諛的小人。
章惇也一飲而盡。
佛印打趣笑道:“陳施主,在大相國寺,你可沒這般八面玲瓏的言辭。”
陳大一放下酒盞,“在大師面前,當有赤子之誠也。”
佛印哈哈大笑,“好一個赤子誠心。”
亦一飲而盡。
拿起筷子夾了一片燒豬頭肉,旋即點評道:“酥軟糯嫩,火候完美,不過在味道上還缺了幾分神韻,不如大相國寺的燒豬院所烹。”
蘇軾也品嘗了一片,嘆道:“如此美味,在下生平僅見,然大師竟說不如大相國寺燒豬院,在下著實有些向往了,不知可有機會去拜訪大師。”
對于美食,蘇軾向來不客氣。
佛印眼睛明亮如月,對蘇軾豎掌念了句阿彌陀佛,“貧僧歡迎蘇施主大駕光臨。”
約好了,不見不散!
蘇軾楞了下。
怎么感覺佛印大師是故意在這里設套,等自己去大相國寺拜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