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垂拱殿,官家趙禎情緒振奮的看著面前的大宋文壇盟主,笑瞇瞇的道:“秋闈在即,永叔,你以為京畿的鄉試,哪些士子能脫穎而出?”
自彈劾狄青后,歐陽修改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
歐陽修想了想,“臣知曉的不多,不過想來在國子學中大有才名的李瑵卿和章衡二人,今年問題應該不大了。”
趙禎問道:“吳參知家的乘龍快婿呢?”
歐陽修搖頭,“臣不了解。”
趙禎從桌子上拿起一封宣紙遞給張茂則,示意他傳給歐陽修,“這是幾年前,陳大一預判儂智高造反的策論,卿家看看以為何。”
歐陽修看了幾眼便蹙起了眉頭,不太行。
趙禎道:“當年這封策論確實不怎么樣,但我以為也是普通進士的水準了。”
歐陽修呵呵一笑,“官家是不是小看了咱大宋的進士?”
這封策論有一些可取之處。
但距離進士還差差強人意。
趙禎也飽讀詩書,聞言暗暗腹誹,你的水平當然看什么人的文章都會是差強人意,不是所有讀書人都是歐陽修啊。
歐陽修篤定的道:“這封策論若是微臣主考,過不了。”
觀點什么的沒問題。
文風也還行。
但就是整體上始終差那么一點意思,見解上也有諸多不妥之處,原本可以說得更好更有感染力,卻寫得像一封敘述的小文。
比尋常臣子上奏的劄子文章都還差一些。
怎么可能高中。
趙禎無奈,急忙道:“可此子這些年又跟著吳育學習,最近半年又跟著范相公學習,應該大有長進罷,秋闈問題不大?”
歐陽修搖頭,“這微臣就不知曉了。”
又道:“只是微臣以為,這個陳生太功利,原本是讀書的大好年華,卻以白衣之身摻和國家大事,平叛儂智高,他跑去了兩浙西路,之后又來到京畿和狄青攪合在一起,白白浪費了大好年華,而吳育素來身體不好,哪有精力教導他,如今雖跟隨范相公學習了半年,然而在微臣看來,不過是臨陣磨槍罷了。”
對陳大一的感觀很不好。
讀書人,就該以讀書為正業,那像他這般上躥下跳,為了博取名聲舍本逐末了。
趙禎無奈的挑眉。
也不想糾結此事了,反正趙禎認為陳大一過秋闈沒有問題。
道:“聽說蜀中的蘇氏父子剛剛抵達京畿,也來參加秋闈?”
歐陽修頓時眉飛色舞,“子瞻極為不錯!”
蘇軾已經及冠,取字子瞻。
補充道:“雖然和李瑵卿、章衡、章惇這些人一樣,自小便是神童,但微臣看蘇子瞻的詩詞,其間蘊有更多靈性,私以為子瞻之才不輸章衡。”
趙禎微微頷首,“這一次秋闈有點意思。”
當今天下頗有盛名的年輕才子中,李瑵卿、章衡、章惇、蘇軾、陳大一都齊聚京畿,誰能奪得秋闈頭魁?
無論是誰,只要奪得這第一元,都將驚動大宋文壇。
對張茂則道:“宣開封府尹來覲見。”
京畿的秋闈由開封府住持。
趙禎打算好好叮囑一下開封府尹,讓把這事辦漂亮點,不要到時候鬧出什么舞弊的事情,影響了這場千古盛事。
歐陽修請退離去。
……
……
走出岳翁的書房后,陳大一有點難以靜心。
岳翁下班歸來,和自己閑聊了幾句,主要是叮囑秋闈的事情,其間提到了一件事,所蜀中蘇氏的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已經抵達汴京。
也將在汴京參加秋闈。
這一點陳大一不了解,今天才知曉,原來這三父子也是在京畿參加的秋闈。
那可是蘇軾啊!
說起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和周敦頤、晏殊這些人,陳大一只是覺得激動,因為這些人的文章思想高度太高,有些陽春白雪了。
但蘇軾的文章,在后世更接地氣。
毫不夸張的說,后世每一個受九年義務教育出來的人,都知道蘇軾。
陳大一也是蘇軾的小迷弟!
如今竟然有機會見到蘇軾,甚至還要和這位六邊形戰士一起在秋闈中逐鹿,陳大一哪還能穩得住,恨不得現在就去拜訪。
岳翁吳育給他說了蘇軾父子的住所。
現在天色已晚,過去拜訪有點不禮貌。
第二日一大早,陳大一寫了名剌和請帖著府中奴仆送過去,又讓陳癡一大早去三元樓定了個雅間,他則鄭重其事的換了衣衫冠巾,坐在書房里寫下一首詞反復斟酌。
他怕萬一要論文……
若是論文,只要自己不抄,肯定是輸。
但可以輸漂亮點。
而且陳大一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一天——來到大宋不和蘇仙討論文章便是人生遺憾,所以他早就自己寫了一首小詞。
閑暇之余一直精心打磨。
希望不會輸得毫無還手之力,不過現在的蘇仙還年輕,缺乏人生閱歷,所以他的傳世名作都還沒大批量出現。
陳大一并非沒有一點勝算。
過不多時,奴仆回來說蘇家小郎君會準時赴宴。
沒過多久,陳癡也回來說定好了雅間:三元樓三樓的及第。
規格很高。
及第雅間極為奢華,價格昂貴。
陳癡說起價格的時候,一臉肉疼的說:“郎君,雖然蘇子瞻也有大才,可你之名氣并不下于他,按說他初來乍到,應該由他拜訪你才是。”
應該蘇軾請客。
眉山蘇氏也是當地的鄉紳大族,有的是錢。
陳大一起身準備出發去往三元樓,聞言笑道:“有些事你不懂,成大事者,何必拘泥于這但小錢,掙錢不就是為了花么,只要花得有價值,就別心疼錢。”
誰拜訪誰不重要。
重要的是結識蘇仙。
陳癡撇撇嘴,在她眼里,自家郎君并不輸給蘇子瞻,畢竟大家都是名揚天下的年輕才俊,沒大舉論高下,誰贏誰還不一定吶。
陳大一心中忽然一動,對給自己整理儒衫后擺的陳癡道:“我自己來,你速速去找個奴仆,讓他去一趟大相國寺,邀請佛印大師到及第雅間赴宴。”
這對知交好友也該認識了。
陳癡怏怏的去了。
————分割線————
追讀一直起不來,上不了架,有點寫不動了,不過和蘇軾的這場論文,還是很想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