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六年春,南京城外的雨花臺籠罩在猩紅的暮色里。朱元璋勒住戰馬,望著山腳下綿延十里的陳兆先營寨,喉間泛起鐵銹味。五萬陳軍結寨于秦淮河畔,鹿角拒馬層層疊疊,中軍大帳的“陳“字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一道難以逾越的鐵幕。三日前,陳兆先率部突襲朱元璋的運糧隊,千石糧草付之一炬,更將三百降卒釘死在城墻上,此舉徹底激怒了這位崛起中的義軍領袖。
“大帥,陳兆先在營前立了'降者死'的木牌。“徐達的聲音裹著怒意,他腰間的佩刀因緊握而微微發顫,“這賊子屠殺降卒,分明是要斷我軍心!“常遇春則猛地扯開領口,露出胸膛猙獰的舊傷疤:“末將愿帶三千死士夜襲敵營,剁了那狗賊的狗頭!“
朱元璋卻凝視著暮色中若隱若現的敵營,伸手按住常遇春的肩膀。這位年輕統帥的掌心帶著經年握劍的薄繭,沉穩的力道讓帳內躁動的將領漸漸安靜:“陳兆先恃勇輕敵,此番布陣看似銅墻鐵壁,實則破綻百出。“他展開羊皮地圖,燭火在秦淮河蜿蜒的河道上跳躍,“其糧草囤積于東岸小營,只需截斷此處,便可動搖根本。“
當夜,朱元璋召來李善長與馮國用。謀士展開一卷泛黃的帛書,上面畫著密密麻麻的星象圖:“大帥,三日后將有大霧。“馮國用指尖劃過地圖上的山谷,“若在此設伏,再以火攻......“三人低聲商議至五更,窗外的梆子聲驚起寒鴉,朱元璋眼中卻泛起鷹隼般的精光。
破曉時分,陳兆先的營帳內傳來狂笑。這位元軍降將赤著上身,任由美妾為其擦拭傷口,望著遠處朱元璋的營寨嗤笑道:“朱元璋小兒,不過是個討飯起家的野路子!“話音未落,親兵突然闖入:“報!朱軍在東岸集結,似有運糧跡象!“陳兆先猛地踢翻酒壇,青銅酒樽在青磚上砸出刺耳聲響:“來得正好!全軍出擊,劫了他的糧草!“
三萬陳軍如潮水般涌出營寨時,晨霧正從秦淮河面緩緩升起。陳兆先騎著高頭大馬,腰間彎刀還沾著前日屠殺降卒的血跡。當隊伍行至葫蘆谷口,前方探馬來報:“谷內并無伏兵,朱軍糧草車正在谷中!“陳兆先獰笑一聲,馬鞭狠狠抽在馬臀上:“給我搶光燒盡!“
然而,當先鋒部隊踏入谷中,卻見數十輛糧草車東倒西歪,車上裝滿的竟是浸滿桐油的蘆葦。陳兆先心頭一緊,正要下令撤退,兩側山壁突然響起震天的戰鼓。千余支火箭破空而來,瞬間點燃蘆葦,熊熊烈火借著風勢席卷谷中。陳軍士兵慘叫著四處奔逃,戰馬受驚后相互踐踏,谷口很快被堵得水泄不通。
“不好!中計了!“陳兆先撥轉馬頭,卻見谷口升起“朱“字大旗。朱元璋身披玄甲,手持亮銀槍,身后徐達、常遇春率領的騎兵如黑色洪流般殺來。箭矢如雨落下,陳軍陣腳大亂,谷內的火焰與谷外的廝殺聲交織成人間煉獄。
混戰中,陳兆先被流矢射中左肩。他咬著牙揮刀砍翻兩名追兵,卻見常遇春拍馬殺來。兩柄兵器相撞,火星四濺,陳兆先只覺虎口發麻,彎刀險些脫手。正在此時,一支冷箭擦著他耳畔飛過,射落頭盔上的紅纓。陳兆先回頭望去,只見朱元璋彎弓搭箭,目光如鷹隼般銳利。
“陳兆先,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朱元璋的聲音穿透硝煙。陳兆先心中大駭,撥馬便逃。但退路已被朱軍截斷,他慌不擇路,竟一頭扎進了秦淮河畔的沼澤地。戰馬深陷泥潭,陳兆先掙扎著跳下馬來,卻被追來的常遇春一斧砍中大腿,轟然倒地。
當陳兆先被五花大綁押到朱元璋面前時,這位不可一世的將領已是血染征袍。他仰起頭,眼中滿是不甘:“要殺便殺,休得羞辱!“朱元璋卻親手為他解開繩索,遞上一壺清水:“你我皆為亂世求生,何苦相互殘殺?“此言一出,不僅陳兆先驚愕,連在場的將領都露出不解之色。
原來,朱元璋早已定下收服陳軍的計策。他深知,若將五萬降卒盡數斬殺,不僅失了民心,更會讓其他敵軍拼死抵抗。當夜,朱元璋只帶十余名親兵,徑直走進陳軍降營。火把搖曳間,降卒們握緊兵器,眼中滿是警惕與仇恨。
“我知道你們心中有恨。“朱元璋站在高臺之上,聲音低沉卻清晰,“陳兆先殺我降卒,我亦有恨。但殺了你們,不過是多添五萬冤魂。“他解開鎧甲,露出胸口舊傷,“看看這道疤,是在和縣守城時留下的;這道,是太平之戰中箭所致。“臺下的降卒們竊竊私語,目光漸漸軟化。
“從今日起,你們便是我的兄弟!“朱元璋突然抽出佩劍,在手臂上劃出一道血口,鮮血滴入酒壇,“愿與諸君共飲此酒,同生共死!“寂靜中,陳兆先顫抖著接過酒碗,一飲而盡。五萬降卒見狀,紛紛跪地高呼:“愿效死力!“
然而,收服降卒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三日之后,元軍大將福壽率兩萬精兵來援。朱元璋決定用陳軍作為先鋒迎敵,這一決策在將領中引發軒然大波。“大帥,陳軍剛降,豈能信任?“徐達皺著眉頭進諫。朱元璋卻笑著拍拍他的肩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戰,便是試金石。“
決戰當日,陳兆先率兩萬降卒列于陣前。元軍陣中傳來嘲笑:“叛徒!走狗!“陳軍士兵握緊兵器,眼中閃過怒火。隨著戰鼓響起,陳兆先大喊一聲,率先沖向敵陣。兩萬降卒如猛虎下山,他們要證明自己不是孬種,要洗刷叛徒的恥辱。
朱元璋親率主力緊隨其后。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閃爍。陳軍將士悍不畏死,以一當十,竟將元軍的精銳騎兵打得節節敗退。福壽見勢不妙,企圖突圍,卻被常遇春截住去路。兩人大戰三十回合,福壽最終被一槍挑落馬下。
此役過后,陳兆先的五萬降軍徹底歸心。朱元璋將他們編入各營,挑選出三千精銳組成親軍。每晚,他都要親自巡視這些降卒的營帳,與他們談天說地,詢問家中情況。漸漸地,這些曾經的敵人,變成了他最忠誠的戰士。
然而,平靜的表象下,暗流仍在涌動。陳兆先的舊部中,仍有部分人對朱元璋心懷不滿。一日深夜,朱元璋接到密報,有人企圖發動兵變。他不動聲色,暗中布置。當叛軍動手時,等待他們的是早已設下的天羅地網。叛亂很快被平息,但朱元璋并未大肆株連,只是將為首者斬首示眾,其余人等一概赦免。
“大帥為何如此仁慈?“戰后,李善長不解地問道。朱元璋望著遠處的營寨,目光深邃:“亂世之中,殺人易,收心難。這些人曾為陳兆先賣命,如今能為我所用,靠的不是刀劍,而是人心。“
大破陳兆先之戰,不僅讓朱元璋的勢力得到極大擴張,更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與馭人之術。從此,他的威名傳遍江南,各路豪杰紛紛來投。而這場戰役中收服降卒的智慧,也成為了朱元璋成就霸業的重要基石。在血色與權謀交織的亂世中,他正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