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裂土稱王
書名: 帝王紀(jì):朱元璋傳作者名: 東萊決本章字?jǐn)?shù): 2540字更新時間: 2025-06-05 10:55:01
至正十六年盛夏,濠州城的空氣里漂浮著令人窒息的燥熱。朱元璋站在帥府箭樓上,望著彭早住王府方向沖天而起的龍鳳旌旗。那面繡著金線蟠龍的大旗足有三丈高,在烈日下刺得人睜不開眼,與郭子興帥府門前那面褪色的玄色“郭“字旗形成刺眼對比。更遠(yuǎn)處,趙均用的府邸正在大興土木,夯土聲混著工匠的號子,仿佛在為這座城池敲響喪鐘。
“鎮(zhèn)撫,大帥有請。“親兵小伍的聲音帶著惶恐,他懷中抱著的緊急軍報被汗水浸出深色痕跡。朱元璋轉(zhuǎn)身時,瞥見自己映在青銅盾上的倒影——鎖子甲縫隙間結(jié)著鹽霜,左眼下方新添的刀疤還泛著青紫,那是三日前擊退元軍夜襲時留下的印記。
議事廳內(nèi)彌漫著濃烈的熏香,卻蓋不住血腥味。郭子興斜倚在虎皮椅上,右手纏著滲血的繃帶,案頭擺著剛送來的密報。朱元璋單膝跪地時,余光掃過墻角那尊摔碎的玉佛——那是彭早住昨日送來的“禮物“,佛頭此刻正對著郭子興,嘴角的悲憫笑意像是無聲的嘲諷。
“重八,你看看這個。“郭子興將一卷黃綢摔在地上,錦緞上“魯淮王令“四個朱砂大字還在往下滴血。朱元璋展開細(xì)讀,冷汗瞬間浸透后背。彭早住竟以“共抗元軍“為名,要求濠州城半數(shù)糧草即刻運往他的王府,文末赫然蓋著九疊篆文的金印。
“趙均用也自稱永義王了。“郭子興的聲音像生銹的鐵鏈,“今早派人送來冠冕,明著是要我'共襄盛舉',實則是逼我俯首稱臣。“他突然劇烈咳嗽,指縫間滲出的血滴在蟠龍紋地磚上,暈開一朵朵妖異的紅梅。
朱元璋盯著地上的血跡,想起半月前的慶功宴。那時彭早住摟著他肩膀灌酒,醉醺醺地說:“賢侄日后必成大器。“趙均用則笑著往他碗里夾菜,仿佛真是親密無間的叔侄。而現(xiàn)在,他們的旗幟插滿濠州城制高點,王府侍衛(wèi)的鎧甲比郭子興親軍還要鮮亮。
“義父打算如何應(yīng)對?“朱元璋將密報放回案頭,故意讓指尖劃過“魯淮王令“的落款處。燭光搖曳中,他看見郭子興蒼老的面容在陰影里扭曲,像是尊即將崩塌的泥塑。
“還能如何?“郭子興抓起案頭的青銅酒樽,酒水潑在“永義王“送來的冠冕上,“他們擁兵自重,我麾下可用之兵不足三千。若不從,明日這帥府怕是要變成墳場!“他的聲音突然拔高,震得梁上燕巢簌簌落土。
朱元璋沉默不語,目光落在墻上那幅《山河社稷圖》。數(shù)月前,他曾在此圖前與郭子興徹夜謀劃抗元大計,那時濠州城雖內(nèi)斗不斷,至少還有共同的敵人。如今彭、趙二人裂土稱王,將紅巾軍的旗號撕成了爭權(quán)奪利的遮羞布。
當(dāng)夜,朱元璋在書房反復(fù)研讀密報。馬秀英輕手輕腳送來參湯,見丈夫盯著“魯淮王令“上的金印出神,突然開口:“你看這印文,'魯淮'二字壓著'王'字,倒像是......“她的手指在桌面上比劃,“像是王在二字之下。“
這句話如驚雷炸響。朱元璋猛地起身,撞翻了案上的燭臺。火光中,他仿佛看見彭早住、趙均用戴著王冠的猙獰面孔——他們表面稱王,實則將“王“字踩在地域名號之下,分明是要效仿元朝分封,把濠州城變成私人領(lǐng)地!
“好個魯淮王、永義王!“朱元璋握緊拳頭,指甲深深掐進(jìn)掌心,“他們這是要把紅巾軍的抗元大業(yè),變成諸侯割據(jù)的鬧劇!“他突然想起在鐘離招兵時,那些百姓眼里的希望,想起新兵們在訓(xùn)練場上喊出的“驅(qū)逐韃虜“,心中涌起一陣刺痛。
三日后,彭早住的王府大擺筵席,邀郭子興“共商軍政“。朱元璋執(zhí)意隨行,身披玄鐵甲,腰間懸掛著郭子興親賜的金錯刀。王府門前,兩列持戟侍衛(wèi)身披赤金甲,頭盔上的雉雞翎隨風(fēng)亂顫,倒像是戲臺上的武生。
“郭元帥大駕光臨,蓬蓽生輝啊!“彭早住頭戴九旒冕旒,龍袍上的金線在燭光中流轉(zhuǎn)。他身旁的趙均用穿著四爪蟒袍,手中把玩著鑲玉酒盞,眼神在朱元璋身上掃來掃去,像打量砧板上的魚肉。
酒過三巡,彭早住突然將酒盞摔在地上:“郭元帥,本王的糧草令,何時能落實?“話音未落,趙均用的侍衛(wèi)已悄然圍攏,刀柄在燭光下泛著冷光。郭子興的手按在桌案上微微發(fā)抖,朱元璋注意到他藏在袖中的匕首已經(jīng)出鞘。
“魯淮王、永義王,“朱元璋突然起身,鎧甲相撞發(fā)出清響,“如今元軍陳兵二十萬在淮河對岸,二位王爺卻忙著爭權(quán)奪利。若濠州城破,這王冠,怕是戴不穩(wěn)吧?“他故意將“王爺“二字咬得極重,字字如刀。
彭早住的臉色瞬間陰沉:“朱鎮(zhèn)撫這是在教訓(xùn)本王?“趙均用卻撫掌大笑:“賢侄說得對,不過......“他的眼神突然狠厲,“糧草必須交,否則,別怪本王不講情面!“
宴會廳的氣氛瞬間凝固。朱元璋盯著彭早住腰間的螭紋玉佩——那分明是元軍萬戶的配飾。一個可怕的念頭在他腦海中成形:這些人打著紅巾軍的旗號稱王,說不定早已暗中勾結(jié)元軍!
就在劍拔弩張之際,一名親兵渾身是血沖了進(jìn)來:“報!元軍渡淮,先鋒已至三十里!“宴會廳內(nèi)頓時亂作一團(tuán)。彭早住踢翻酒桌,趙均用慌忙召集侍衛(wèi)。朱元璋趁機護(hù)著郭子興退到角落,卻聽見彭早住壓低聲音對心腹說:“按原計劃行事......“
回帥府的路上,朱元璋將聽到的話告知郭子興。老帥的臉在月光下白得像紙:“原來他們早就和元軍勾連,所謂稱王,不過是為了......“他沒有說完,劇烈的咳嗽再次襲來。朱元璋望著濠州城上空明滅的燈火,突然想起皇覺寺坍塌的大雄寶殿——那些坍塌的佛像,此刻竟與眼前的“王爺“們重疊在一起。
當(dāng)夜,朱元璋在書房繪制濠州城防圖。馬秀英坐在一旁縫制護(hù)心鏡,銀針在燈下閃爍:“彭、趙二人既然有備而來,元軍攻城恐怕只是幌子。“她將繡著“明“字的軍旗展開,“你看這旗面,若是從中間撕裂......“
朱元璋猛地抬頭,終于看清了這場陰謀的全貌。彭早住、趙均用借元軍壓境之名,逼郭子興交出兵權(quán)。一旦濠州城落入他們手中,所謂的“魯淮王““永義王“便會搖身一變,成為元朝冊封的諸侯,將紅巾軍的抗元大業(yè)徹底葬送!
“傳令下去,“朱元璋握緊狼毫,在地圖上重重劃出防線,“全軍進(jìn)入一級戒備,重點布防彭、趙二人的王府!“他轉(zhuǎn)身對親兵說:“再派人去鐘離,讓徐達(dá)、湯和即刻帶兵支援!“
黎明前的黑暗中,濠州城的火藥味愈發(fā)濃烈。朱元璋站在城頭,望著彭早住王府方向的燈火。那面龍鳳旌旗還在夜風(fēng)中招展,卻不再刺眼——因為他終于看清了,這不過是亂世梟雄們的遮羞布。而真正的光明,永遠(yuǎn)不會來自這些稱王稱霸的野心家,只能由千千萬萬想要活下去的百姓,和那些不忘初心的抗元志士,用鮮血和生命去鑄就。
當(dāng)?shù)谝豢|陽光刺破云層時,元軍的號角聲與彭早住王府的戰(zhàn)鼓聲同時響起。朱元璋握緊腰間的金錯刀,望著東方的朝霞。他知道,一場真正的惡戰(zhàn)即將來臨,而這,或許正是紅巾軍浴火重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