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秦朝滅亡的罪人(求追讀)
- 秦末小卒
- 洛星伊
- 2694字
- 2025-06-23 19:00:00
雖只拔劍出鞘一尺,卻是冷電四射,幽幽寒光,讓人生悸。
這絕對是一柄神兵。
匹己齊予言黃真賀袁他們贊嘆不已,艷慕壞了。
縣卒們的眼珠子陷在劍身里,艷慕無已,贊嘆聲響成一片。
然,黍的關注點與他們不同,他發現這劍是鍍了鉻的。
鍍鉻這事,對于很多人來說,很難理解,這有甚了不得的,不就鍍個鉻么?
其實,這是保護金屬的極其重要的措施,意義非凡,現代社會普通使用。
現代社會若是沒有鍍鉻工藝,我們的生活品質會下降一個檔次。
金屬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會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化學反應,也就是生銹,破壞金屬品質。
為了保護金屬,就需要找到一種防腐措施,這就是鍍鉻。
因為鉻會在金屬表面形成鈍化膜,在常溫下極難被氧化,從而達到保護金屬的目的。
現代的鍍鉻技術,最早是在二十世紀初,由德國人率先發明,并申請了專利。后來,丑國人改進了工藝,申請了專利。
直到兵馬俑問世,我們才發現,早在兩千兩百多年前的秦朝,我們的老祖宗就掌握了非常先進的鍍鉻技術。
且,現代的鍍鉻工藝,只防腐六十年。
我們老祖宗的鍍鉻技術,防腐兩千兩百多年。
品質上天差地遠。
去他大爺的。
對于此事,現代人覺得不可思,無法理解,就說“秦始皇認識外星人”,不然,秦朝無法掌握如此高超的鍍鉻技術。
這是有關秦朝黑科技的一個梗。
其實,秦始皇并不認識外星人。
因為,鍍鉻技術并不是秦朝發明的,時間上還要朝前推兩三百年。
早在春秋末年,我們的老祖宗就掌握了很先進的鍍鉻工藝。
證據自然是越王勾踐劍了。
越王勾踐劍,就鍍了鉻。
到了秦朝,只不過技藝更先進了,因而兵馬俑里的青銅劍歷經兩千兩百年依然鋒利。
故,黍發現此劍鍍鉻了,不得不震憾。
黍強行壓下心中的震憾之情,拔劍出鞘,只見此劍長五尺,劍柄長一尺,劍身長四尺,屬于長劍了。
秦朝的劍有短劍有長劍,各有用途。
最長的劍,也就五尺,也就是現代1.15米。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的佩劍就是這種長劍。因為太長,秦始皇拔不出來,直到趙高提醒他,他這才拔劍出鞘,砍死了荊軻。
劍刃寬三寸,是闊劍。
寒光閃閃,是一柄神兵。
“好劍啊好劍!”黍一個勁贊嘆,愛不釋手。
“快試試鋒利度如何。”匹己湊將上來,催促道。
黍右手持劍,劍身平放,劍刃朝上,左手拔下一根發絲,懸在劍刃上方,松開發絲。發絲緩緩飄落,從劍鋒上劃過,一分為二,落在地上。
“吹毛斷發!好鋒利!”黍睜大眼睛,打量起來,越看越是歡喜。
齊贊嘆一聲鋒利,催促道:“快瞧瞧,此劍何名?”
名劍必有名,故,眾人想要知曉此劍何名。
個個豎起耳朵。
黍目光下移,落到劍柄上,只見劍柄正中有兩個非常漂亮,力道十足的小篆“日南”。
“日南?”匹己嘴巴張大,半天沒有合上。
“日……南?”齊震憾無比,結巴了。
“日……南……劍?”予言滿臉震驚。
黃真他們無不如此。
黍不解,看著匹己問道:“縣令,何故如此震驚?”
“我能不震驚么?我能不震驚么?我能不震驚么?”匹己沒好氣,看著黍:“你可知以‘南’命名的名劍,意味著甚?”
齊接過話頭:“十二年前,陛下決定對南方用兵,平定百越,下旨讓左相監制,由咸陽大正里劍坊鑄造了一批以‘南’命名的名劍。”
“大正里劍坊?”左相,就是著名的李斯,然黍不明白大正里劍坊是何物。
“大正里劍坊,是大秦最好的劍坊,非能工巧匠不能入選。”予言為黍普及常識:“陛下的佩劍就是由大正里劍坊鑄造。朝中重臣,以及大將的佩劍皆是此處鍛造。”
“……”黍震驚不已,他已經夠高估了,發現自己依然低估了秦始皇的大手筆。
匹己盯著日南劍,道:“為南征鑄造的第一柄名劍叫‘平南’,出征之前,由陛下親手賜于國尉。哎,可惜。”
“平南”二字,已經足以說明秦始皇的用意了。
他親手賜予國尉屠睢,就是要屠睢平定百越的意思。
然,屠睢中毒箭而死,并未完成這一重任,故,匹己惋惜無比。
“第二柄名劍叫‘鎮南’,陛下賜予郡尉。”匹己又道:“第三柄劍叫‘安南’,陛下賜予了桂林郡尉侯鎮;第四柄劍叫‘撫南’,陛下賜予了南海郡尉任囂。”
“任囂?”黍第一次聽人提起這個人,好奇大起,問道:“此人如何?”
齊很是欽佩:“南海尉,是陛下信任的重臣,撫鎮南海郡,忠心耿耿,天下罕見。”
“任囂忠心耿耿?他若真如此,秦朝就不會滅亡!”黍在心里狂翻白眼。
任囂,是秦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齊他們對他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稱他為忠心耿耿,真是太搞笑了。
秦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不僅只有趙高和李斯,還有任囂。
關于秦朝滅亡的原因,后世有無數人在探討,找出了無數條理由,有人說秦朝是暴秦,不得民心;秦始皇是暴君,殘暴不仁;更有人說秦始皇不法先王,不學圣人之道;也有人說,秦朝實行的是軍功爵,地有限,爵無限,滅亡是必然……
聽上去,好象有道理。
然,他們都不提秦朝南方戰略集群匹馬無還,并未回到中原參與平叛這事。
陳勝起于大澤鄉,六國舊貴族復辟,天下大亂,秦朝沒有派主力平叛,而是派章邯率領驪山刑徒平叛,為何如此?
難道秦朝沒有主力?
秦始皇滅楚出動六十萬大軍,平定百越出動五十萬大軍,滅趙出動三十萬大軍,破擊匈奴出動三十萬大軍……如此之多的主力,為何不參與平叛?
原因就在于,秦朝的主力并不在中原地區。
六王畢,四海一,滅了六國之后,秦朝也就南北兩個方向上有邊患,故,秦始皇把秦朝主力分為南北兩大戰略集群。
北方戰略集群,在蒙恬扶蘇王離的率領下,發起了河套之戰,大敗匈奴,收復河套之地。然后,駐守在北方,一是防匈奴再度南下,二是改造長城,三是筑朔方城。
這支軍隊,因為扶蘇長年在軍中,可以說是扶蘇的嫡系了,故,胡亥趙高不敢信任,更不敢用。直到山東亂得不可開交了,不得不調王離率軍南下中原,參與平叛。
就有了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時,宋義以及六國舊貴族懼秦兵威,不敢出戰,他們怕的不是章邯率領的刑徒軍,而是這支秦朝北方主力。
然,因為項羽“破釜沉舟”,大敗章邯。章邯兵敗后,退守棘原,并未再進軍,更沒有保障王離大軍的糧草,使得王離軍中乏食,最終為項羽他們所敗。
至此,秦朝北方主力沒了。
到于秦朝南方戰略集群,匹馬無還。
任囂看到中原內亂,認為割據自立的良機來了,然他病重,無法進行此事,私自把南海尉一職給了趙佗,要趙佗做此事。
趙佗當時只是南海郡龍川縣令,就這樣當上了南海尉一職。
《史記·南越列傳》記載,任囂對趙佗說“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可見,當時忠于秦朝的人很多,想要搞事的人很少。
為了防止秦朝南方戰略集群北返中原,參與平叛,趙佗塞斷了橫浦、陽山和湟谿谷這三處北返的戰略要道。
然后“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為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就是殺了南海郡忠于秦朝的官吏,然后率軍攻滅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為王了。
這就是南越國。
世人皆言“南越國”,卻不言這是秦朝主力。
故,誰掌握了秦朝南方戰略集群,誰就能左右天下大勢,主導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