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熹微的陽光艱難地穿過層層疊疊的樹葉縫隙,在右山村小學那鋪滿碎石的校園小徑上,勾勒出一片片斑駁陸離的光影。往常,這暖融融的陽光就像神奇的魔法,總能為校園帶來蓬勃的朝氣,孩子們銀鈴般的歡聲笑語,會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肆意回蕩,編織出一曲曲充滿生機的樂章。可今日,一份撤村并校的計劃,卻似一塊沉甸甸的烏云,毫無征兆地壓來,徹底打破了這份寧靜,給整個校園都籠罩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緊張氛圍。
此次撤村并校,蓋嶺下村和楊下村的小學都將合并到石山村片中心小學,學生數量一下子呈爆發式激增。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得諸多棘手的難題如同洶涌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向學校洶涌襲來,讓學校的每一位教職工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校長李長貴坐在略顯陳舊、堆滿了各種文件的辦公室里,眉頭緊緊地擰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手中那份撤村并校文件,仿佛有千斤重,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他緊急召集副校長趙剛和后勤處主任李康杰,三人圍坐在那張小而破舊、桌面上滿是劃痕的會議桌前,共同商討應對之策。屋內的氣氛壓抑而凝重,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焦慮與擔憂。
“三個村的學生一合并,咱們現在的教室根本不夠用,剩下的學生該怎么安置?”李長貴率先打破沉默,語氣中滿是憂慮,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焦急。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一下又一下,仿佛在尋找著解決問題的節奏。
趙剛扶了扶那副已經有些磨損、鏡腿上還纏著膠帶的眼鏡,思索片刻后說道:“要不把音樂室和美術室改成臨時教室?這兩個功能室平時用得也不多,改作教室的話,應該能解決一部分學生的上課問題。”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試圖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他的想法。
李康杰一聽,“噌”地一下站起身來,雙手猛地拍在桌子上,情緒激動地反駁:“那可不行!素質教育不能丟,這些功能室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咱不能為了一時的教室問題,就把孩子的未來發展給耽誤了,咱們再想想別的辦法。素質教育是培養孩子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的關鍵,沒了這些功能室,孩子們就像被束縛了翅膀的小鳥,無法自由翱翔。”他言辭懇切,眼神中透露出對學生未來的深切關懷,身體因為激動微微顫抖著。
三人各執己見,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面紅耳赤,聲音越來越大,互不相讓。趙剛提高音量,試圖壓過李康杰:“現在首要問題是解決教室,素質教育往后可以再想辦法彌補!”李康杰氣得滿臉通紅,指著趙剛說:“這不是本末倒置嗎?等你彌補,孩子的成長能等嗎?”氣氛陷入了僵持不下的僵局。辦公室里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只有窗外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打破這短暫的寂靜。
這時,優秀教師肖敏恰好敲門進來,她本是來提交教學計劃的,手里拿著那份精心準備、字跡工整的計劃書。了解情況后,她略作思考,目光堅定地提出建議:“要不采用錯峰上課的方式?把低年級和高年級的上課時間錯開,這樣或許能暫時緩解教室不足的問題。比如,低年級上午上課,高年級下午上課,這樣既能保證教學時間,又能解決教室緊張的問題。”她的聲音清脆而堅定,給這個充滿焦慮的會議室帶來了一絲新的希望。
李長貴眼睛一亮,覺得這個辦法可行,但又擔心會給師生的工作和學習帶來諸多不便,比如學生的作息時間被打亂,教師的教學安排也會變得更加復雜。他微微皺著眉頭,手指輕輕揉著太陽穴,陷入了沉思。一番討論后,大家決定先將錯峰上課作為備選方案,繼續尋找更優解,希望能找到一個既能解決教室問題,又不影響教學秩序的完美辦法。
隨后,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學校那棟破舊的舊教學樓和閑置辦公室。舊教學樓年代久遠,墻壁斑駁陸離,墻皮時不時地剝落,露出里面泛黃的磚塊,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設施也陳舊不堪,窗戶的玻璃有些都已經破碎,用塑料布勉強遮擋著,風一吹,塑料布就會發出“呼呼”的響聲,仿佛在演奏著一首古老而又凄涼的樂曲。但空間還算寬敞,似乎還能挖掘出一些潛力。
李康杰提議:“咱們把舊教學樓簡單修繕一下,應該能多容納不少學生。辦公室也可以改造改造,隔出幾間教室。不過,這需要不少資金和時間,而且修繕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他一邊說,一邊在紙上畫著簡單的改造草圖,試圖讓大家更清楚地看到改造后的樣子。
眾人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當即開始制定修繕和改造計劃,詳細討論了每一個細節,包括如何安排施工時間,如何保證施工安全等等。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心,仿佛在告訴彼此,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一定要克服。
然而,實施過程中,各種問題接連不斷,就像一場接一場的暴風雨,讓人應接不暇。舊教學樓電路老化嚴重,有些電線的外皮都已經開裂,露出里面的銅絲,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必須全面更換,否則隨時可能引發火災等嚴重事故;辦公室改造時,又發現墻體隔音效果極差,輕輕咳嗽一聲,隔壁都能聽得清清楚楚,這嚴重影響教學,老師在教室里講課,很容易受到隔壁教室的干擾。
李長貴不得不四處奔波籌集資金,他跑遍了當地的企業,向企業主們講述學校的困難和撤村并校的意義,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向教育部門遞交了一份又一份申請,詳細闡述學校的現狀和需求,磨破了嘴皮子,只為了能爭取到更多的資金。聯系施工隊時也是費盡周折,有的施工隊嫌工程小利潤薄不愿接,有的則工期排得太滿無法按時開工,忙得他暈頭轉向,常常是白天在學校處理各種事務,晚上還要加班整理資料,準備申請文件,每天都疲憊不堪,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與此同時,教師安排問題也讓他頭疼不已。撤村并校后,教師數量有所盈余,但教學能力和學科分布參差不齊。一些來自蓋嶺下村和楊下村的教師教學方法陳舊,還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模式,難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他們習慣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對于新的教學理念和技術,比如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感到陌生和不適應。
李長貴決定組織教師培訓,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可這一決定,卻遭到了部分教師的強烈反對。一位資深老教師在教師大會上,滿臉漲紅,情緒激動地直言:“我教了大半輩子書,還用得著培訓?這不是浪費時間嗎?我帶出來的學生可不少,哪一個不是規規矩矩的。”他的聲音有些顫抖,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放在桌子上,濺出了一些茶水。
其他一些教師也紛紛附和:“就是,我們的教學經驗難道還比不上那些新理論?這不是瞎折騰嘛!”他們的臉上寫滿了不滿和質疑,會議室里頓時議論紛紛,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肖敏站起身,提高音量,耐心地解釋:“時代在發展,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斷更新。我們參加培訓,是為了給學生更好的教育。而且,新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群體,需要我們掌握新的技能。現在的孩子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思維活躍,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引導他們。如果我們不跟上時代的步伐,就會被淘汰,孩子們也無法得到更好的教育。”她的目光堅定而誠懇,掃視著每一位教師,試圖用自己的話語打動他們。
在肖敏的勸說下,部分教師態度有所緩和,但仍有少數人堅持己見,甚至有位年輕老師站起來嘲諷道:“說得好聽,培訓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到時候還不是老樣子。”教師安排問題陷入僵局,李長貴看著這一幕,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焦慮,他深知,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與此同時,一則消息在教師群體中傳開。由于石山片中心小學合并后教學成果初顯,引起了鄉中心學校的關注,上面點名要調包括肖敏在內的4位優秀教師過去,這無疑讓本就師資緊張的石山村片中心小學雪上加霜。
肖敏得知消息后,內心十分糾結,一方面是條件更好、發展空間更大的鄉中心學校,那里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更多的培訓機會,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快的提升;另一方面是眼前這所亟待發展、充滿困難的山村小學,這里有她熟悉的同事,還有那些純真可愛、渴望知識的孩子們,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期待。
晚上,肖敏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腦海里不斷浮現出李長貴為了學校的發展日夜操勞的身影,還有孩子們那一雙雙清澈而渴望知識的眼睛。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她的臉上,映出她臉上的糾結和掙扎。
第二天,她找到其他幾位被點名抽調的老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咱們在這里這么多年,對這里的孩子有感情了,現在學校正處在艱難時刻,咱們要是走了,學校怎么辦?孩子們怎么辦?我們不能在這個時候離開,我們要留下來,和學校一起度過這個難關。”她的聲音微微有些顫抖,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心。
在她的感染下,大家紛紛表示愿意堅守在這艱難的山村,和學校共渡難關,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心,仿佛在告訴彼此,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一起面對。
李長貴深知,教師培訓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絕不能輕易放棄。于是,他開始逐個找那些反對的教師談心,了解他們的顧慮和想法,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他常常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從自身的教學經歷,談到教育的發展趨勢,再到對學生未來的影響。他告訴老師們,培訓不僅能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還能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
他找到一位反對培訓的老師,語重心長地說:“老張啊,我知道你教學經驗豐富,可時代變了,孩子們的需求也變了。參加培訓,不是否定你的能力,而是為了讓你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給孩子們更優質的教育。你想想,咱們辛苦教書,不就是為了孩子們能有個好未來嗎?”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真誠和期待,拍了拍老張的肩膀,試圖讓他感受到自己的誠意。
同時,他還邀請教育專家來校舉辦講座,展示最新的教育成果和教學方法,專家們帶來的多媒體教學案例、互動式教學模式,讓教師們親眼看到培訓的重要性和價值。經過一番努力,越來越多的教師同意參加培訓,教師安排問題終于迎來了轉機,李長貴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