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
第九章:灶糖與招生簡章
入夏時,老屋修繕得差不多了。李建國用工地剩下的邊角料做了個花架,繞著梨樹搭起來,秀蓮把從集市上買來的薔薇苗栽在底下。曉燕帶著孩子們來幫忙,最小的丫蛋把野花插在窗臺上的舊搪瓷杯里,跟娟兒小時候一模一樣。
這天,李建國正在院子里劈柴,聽見村口傳來拖拉機的喇叭聲。不一會兒,曉燕氣喘吁吁地跑進來:“建國哥,鎮(zhèn)上的招商辦來人了,說是要開發(fā)咱村的老房子,搞什么'鄉(xiāng)愁民宿'!“
李建國劈柴的手頓住了。斧頭嵌在木柴里,他看著曉燕手里的招生簡章,上面印著白墻黛瓦的民宿圖片,配著“留住鄉(xiāng)愁,回歸田園“的字樣。
“他們說,“曉燕的聲音有些激動,“像你家這種有年代感的老院子,改造成民宿最有特色,政府還給補貼呢!“
秀蓮端著洗好的菜出來,聽見這話,圍裙上的水滴在地上:“民宿?就是讓外人住咱家里?“
正說著,村長跑來了,后面跟著兩個穿西裝的年輕人?!敖▏?,這是招商辦的王主任,“村長搓著手,“王主任說了,你家這院子要是改民宿,光補貼就有兩萬塊!“
王主任遞給李建國一支煙:“李大哥,你看這院子,梨樹、磨盤、土灶,都是城里人稀罕的玩意兒。改造成民宿,你既不用離開家,又能掙錢,多好!“
李建國看著招生簡章上的圖片,那些被刷成白色的土墻,被改造成落地窗的木窗,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家。他想起母親臨終前的話,想起砌墻時摸到的那半枚紐扣,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掌心的老繭。
“我再想想?!八颜猩喺路旁谀ケP上。
晚上吃飯時,一家人圍著新盤的灶膛坐著。秀蓮燉了雞湯,香氣彌漫在院子里。娟兒看著磨盤上的招生簡章,小聲說:“爸,要是改民宿,是不是能掙很多錢?那你就不用再賒賬了。“
李建國夾了塊雞肉放進女兒碗里:“娟兒,你覺得,咱們的家,像招生簡章上那樣好看嗎?“
娟兒想了想,搖搖頭:“不好看。招生簡章上的房子像畫兒,可咱們的院子,有梨樹的味道,有灶膛的煙火氣,有奶奶留下的銀鐲子……“
秀蓮握住女兒的手:“傻丫頭,媽不是嫌沒錢,是怕這院子變了味兒。你奶奶在的時候,總說這院子的磚都是熱的,要是刷成白墻,還能熱嗎?“
李建國看著妻女,心里有了主意。第二天,他把招生簡章還給了王主任:“主任,這民宿我不搞了?!?
王主任愣住了:“李大哥,你可想清楚了,兩萬塊補貼啊!“
“想清楚了,“李建國指著院子里的梨樹,“這樹要是被挪了地方,就結(jié)不出甜梨了。這院子要是改了樣,我媽在地下該不認(rèn)得了?!?
送走招商辦的人,老周伯拄著拐杖來了,手里提著包灶糖:“建國,做得對!前幾年鄰村搞開發(fā),把老槐樹都砍了,現(xiàn)在后悔都來不及?!?
李建國剝開一塊灶糖放進嘴里,甜絲絲的,帶著麥芽糖的香氣,像小時候母親買的味道。他看著院子里嬉鬧的孩子們,看著秀蓮在薔薇架下澆水,看著娟兒坐在磨盤上畫畫,忽然覺得,這比兩萬塊錢更珍貴。
幾天后,娟兒的手抄報得了一等獎。她畫的正是落雪的庭前,梨樹下站著砌墻的父親,磨盤上放著母親的銀鐲子,灶膛里的煙火氣飄向天空,變成一朵云。
李建國把獎狀貼在新砌的東墻上,旁邊就是他中學(xué)時得的“三好學(xué)生“獎狀留下的漿糊痕跡。兩張獎狀,隔著三十年的時光,在土墻上遙遙相望。
他知道,有些東西是錢買不來的,比如瓦縫里的新綠,比如灶膛里的煙火,比如這落雪庭前,越來越濃的家的味道。而他要做的,就是守著這份味道,讓它在歲月里,慢慢發(fā)酵,釀成最甜的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