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天道新軍
- 大乾太祖:我在天龍八部當皇帝!
- 天下大同人
- 2404字
- 2025-06-03 12:02:05
隨著蘇星河“火器研發工作”的不斷進展,火藥開始成規模地引入西北軍中;蕭易把最驍勇健壯的2千重騎兵劃撥出來,作為率先使用火器的“特種部隊”。
除了兩匹戰馬、一桿紅纓槍、左右兩把鑌鐵彎刀以及契丹鎧甲外,每名戰士另外裝備了1支充滿燃料的“突火槍”、5個“鐵火球”(即手榴彈)、2顆“詭火雷”(即地雷),還有1支火折子。
這些士兵,蕭易稱之為“大遼擲彈兵”。
不但其俸祿是同級士兵的兩倍,普通將士還要給“擲彈兵”讓路行禮,不得逾矩…
既然待遇如此之高,對其練兵的嚴苛程度自是可想而知。
擲彈兵們每日天不亮便要起床訓練,在郊外的跑馬場上,披甲乘馬通過起伏地、超越障礙、馬上劈刺…完成各種項目。
通過周而復始的訓練,加深肌肉記憶,促使他們鍛煉出過人的騎術,從而成為一支橫掃天下的騎兵。
之后又在一處秘密靶場,蘇星河教授擲彈兵們如何操作火器,投擲榴彈;一眾士兵對火器的威力也是大受震撼,學習起來倍加認真刻苦。
這天,西北路招討使司的校場。
結束了上午的辛苦訓練,幾個擲彈兵正圍坐在一起,一邊啃著饅頭,一邊津津有味地聽一個老兵吐沫星子橫飛,說著太上老君的故事。
“…這老子從凈飯王妃肚子里生出來,自號釋迦牟尼,就此建立了佛教,并開始對天竺人實行教化,這就是所謂的‘老子化胡’。所以釋迦牟尼,不過是老子的一個化身。”
“原來如此…”一個新兵蛋子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這么說是咱們道教為了教化蠻夷,這才創出了佛教…太上老君果然既有大能,又有大愛!”
“那是!”老兵故作神秘地悄聲道,“你們可能還不知道,太上老君在咱們大遼也有一個化身…”
眾人聞言來了興致,紛紛各種猜測:“是誰?怎地從未聽說過?”
賣了半天關子,見眾人的胃口完全被吊起來,這老兵才得意洋洋地道:“便是咱們西北路招討使蕭易蕭制使!
你們想想,蕭制使的名諱里的‘易’字,不就是取自道家的《周易》?沒有蕭制使,咱們這些一文不名的土包子,哪有機會接觸道家這些典籍,識三清、積功德?”
眾人無不點頭,深以為然…其中一個軍健也附和道:“照啊!難怪蕭制使能產出那么厲害的火藥,制造出各種稀奇古怪、威力強大的火器…這不就是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么?”
“是啊,那‘突火槍’能噴出數丈長的火焰,根本澆不滅…這火絕對是從天上來的!”
眾人越說越覺得有理,心中對蕭易的崇敬不免更深了一層。
剛剛授完道學課的蘇星河碰巧路過這里,幾人的腌臜高談闊論旋即傳入耳中,不禁啞然失笑。
正要呵斥他們亂借典故,罰抄道德經一百遍,但轉念一想:如今軍心可用,何不借勢而為,讓蕭易在軍中的威望更上一層樓?
想到這,蘇星河心中已有了主意,當下闊步而行,前往招討使司,與蕭易商議對策去了…
“成立天道教?”
正在處理公文的蕭易猛地抬起頭,又驚又疑地看著蘇星河。
“正是!”
蘇星河胸有成竹地道:“如今你在軍中聲望無以復加,正是開宗立派的大好時機!
若是名正言順地成立教派,兩萬士兵將敬你如神…今后這支軍隊的士氣和忠誠,也都可以得到保證了。”
蕭易想了想,方才點頭沉吟道:“我雖也有此意。不過教派這東西,不是說成立就能成立的,總要講究一點契機…”
蘇星河突然靈光一閃,拊掌道:“蕭兄弟,我倒有個主意——咱們如此這般,如此這般。”
蕭易聽罷眼前一亮,忍不住笑道:“虧蘇兄想的出來…好,就照你說的辦!”
——————
第二天破曉,士兵們睡眼惺忪地陸續走出大營,開始了這一天的訓練。
這時,忽然一個士兵瞪大了雙眼,結結巴巴地說道:“你,你們看…那是什么!”
只見營盤外的空地上被砸出來一個方圓丈余的大坑,中間矗立著一塊方形石碑,幾乎與人等高。
石碑上刻著四行大字:日月勿淹,老子轉世,天道千秋,普度眾生!
士兵們小心翼翼地聚攏過來,圍著石碑議論紛紛。
遼兵甲:“這石碑難道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么?奇怪,怎么上面還有字?”
遼兵乙:“不錯,看來是上天給我們降下征兆,以此警示!”
遼兵丙:“那個…‘日月勿淹’是什么意思?”
遼兵丁:“這都不懂,就是說太陽和月亮不要同時浸泡在水里。”
旁邊的老兵聽不下去,忍不住怒道:“讓你們平時多讀讀書…這句是取自屈原的離騷——‘日月不淹,春秋代序’。說的是日月運行周而復始,時光不會停留。”
眾人這才恍然,紛紛向老兵投去敬佩的眼神。
“大哥你真有學問…那這四句話什么意思?”
“這個嘛…”老兵瞅著這石碑琢磨了半天,忽然眼前一亮,“啊,我懂了!你們看第一句的‘日’字加上個‘勿’字,合起來是什么字?”
眾人脫口而出:“是‘易’字…蕭易大人的‘易’字!”
那老兵一臉興奮地道:“不錯!也就是說蕭易大人是太上老君轉世,注定要代天授道,開宗立派,普度我們這些苦哈哈!”
士兵們均覺有理,無不大為振奮。
在老兵地帶領下,近千名將士興沖沖地出了軍營去找蕭易,一路上這支隊伍不斷壯大…直到他們沖進招討使司衙門,已是人山人海,場面頗為壯觀。
眾人在校場發現蕭易,不由分說地將他舉起,高高地拋向空中…同時口中不斷地歡呼高喊:
“天道千秋,普度眾生!天道千秋,普度眾生…”
蕭遠山見狀不由嚇了一跳,還以為是軍隊突然嘩變,正要出手喝止,但隨即就發現所有人均喜笑顏開,似乎并無惡意。
旁邊的蘇星河見大勢已成,忍不住露出了會心地微笑…
待將士們冷靜下來,蕭易才在眾人的勸進下,勉為其難地成立“天道教”,并當仁不讓地成為首任教主。
之后經過一致推舉,蘇星河、蕭遠山為教中的“左右使”;蕭別里剌、蕭萬里等西北路統軍使為“四大護法”;兵馬都監為三十路堂口的“堂主”;
至于麾下信徒,囊括了整個西北路遼軍,人數已逾兩萬。
兩萬遼軍以道教宗教為紐帶、蕭氏宗族為班底,改編成“天道軍”,同時分為四大營:1萬輕騎兵為“雷駒營”;5千重步兵為“玄武營”;3千神弓手為“羿射營”;至于最為精銳的2千重騎擲彈兵,則為“三昧營”…今后軍隊擴充,也照此兵制進行收編。
通過一系列的整合、改造,蕭易已將手中的“槍桿子”徹底消化,這支軍隊不但戰力極強,而且指揮起來也是如臂使指,令行禁止。
接下來,他便開始放眼草原:是時候治理一下那些桀驁不馴的阻卜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