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投資常識:策略思考的價值
- 齊俊杰 申鴻飛 羅紀棟
- 1020字
- 2025-06-05 14:09:53
第一章 你真的了解股市的游戲規則嗎
一直以來,股市讓絕大多數投資者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股市在短期內確實有機會讓我們收益暴漲,甚至讓投資者產生“一夜暴富并不困難”的錯覺。恨,則是因為股市經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毫無起色,甚至之前賺到的短期收益,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被蠶食殆盡。長期下來,很多投資者發現自己的賬戶反而越虧越多。
這一切的根源,在于股市在短期內存在較大的波動,以及投資者對市場缺少常識上的認知和大方向上的理解。
事實上,全球任何一個主要國家,股票的長期收益率都是所有大類資產當中最高的,這一點沒有爭議(見圖1-1)。大量的專業研究和統計數據證明了這個結論。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美國著名教授杰里米·J.西格爾在《股市長線法寶》中得出的結論:放在一個長周期來看,經通貨膨脹調整后,股票的真實年復合收益率大約是6.6%。回顧歷史,一國的長期平均通脹率大約是3%,因此,如果把通脹率還原到真實收益率中,那么股票的長期名義平均收益率大體就是10%。

圖1-1 股票、長期國債、與短期國債的實際收益率(1900~2012年)
資料來源:[美]西格爾,《股市長線法寶》。
A股其實也不例外。根據Wind的統計數據,上證指數從1990年設立到2023年6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1%。專業機構更常關注的滬深300指數則從2005年發布到2023年6月取得了8%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見圖1-2)。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指數收益中不包含分紅收益。如果加上分紅收益,滬深300指數的長期平均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在10%左右,這個收益率要遠高于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圖1-2 滬深300指數復利曲線
資料來源:Wind.
在股市這個明顯可以賺錢的領域中,為什么有大批投資者鎩羽而歸,虧損離場?原因就在于,股市那平均10%的年化收益率并不是每年都能實現的,而是經常呈現“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的波動性,只是長期平均下來的年化收益率是10%而已。比如,在過去30年中,上證指數的年漲幅真正接近10%的年份,只有2003年和2015年。滬深300指數在近20年的歷程中,也只有2012年的漲幅接近10%。在其他年份,指數的漲跌幅度往往大幅偏離平均值。也就是說,雖然股市的長期平均年化收益率并不低,但是獲得這個收益率的過程,卻一點也不平坦。
股市就像一個鐘擺,停留在中心點的時間其實很短暫。多數時間,波動才是股市的常態。正是因為有這種大幅度的波動,大多數投資者才很難在股市中賺到錢。
策略的意義,就在于能幫助我們理解股市的運行脈絡。通過解決“買什么、什么時候買以及怎么買”的問題,策略能幫助我們在股市中避坑,賺取市場的平均收益,甚至獲得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