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合乎禮法
- 大明:從景泰開始中興
- 瘋瘋瘋不覺
- 2287字
- 2025-06-16 21:52:25
正統十四年,九月壬寅(九月初六)。
欽天監上疏曰:“太白、填星、熒惑聚于翼宿”,大統歷(民間稱黃歷即“皇歷”)注:今日宜祭祀、祈福、開光、即位。
……
天還未亮,朱祁鈺洗漱完畢后,在以成敬為首的內侍幫助下,穿戴整齊后,朝著紫荊城而去。
今日是他登基為帝以來的第一次大朝會,同時也是宣讀即位詔書、頒布新年號的日子。
在龍輦臉上翻閱著禮部所安排的流程奏疏,犯起了愁,“這胡灐怎么搞得如此復雜,朕不是說過一切從簡了嗎?”
按照朱祁鈺的規劃,瓦剌即將南下,大戰一觸即發,值此國家風雨飄搖之際,登基大典不宜大肆操辦,可禮部尚書胡灐所擬的流程在朱祁鈺看來就有些鋪張浪費了。
什么于奉天殿前賜宴百官,賞賜宗室、重臣金銀、綢緞等物。
還有即位詔書宣讀后,由驛站快馬加鞭傳往全國各布政司、府、縣,大赦天下,減免賦稅等等。
在朱祁鈺看來這些流程根本就毫無用處,不過是拉攏人心的手段罷了,各地的宗室藩王那個不是富得流油,會缺這點賞賜嗎?
至于大赦天下和減免賦稅,再怎么赦免,再怎么減稅,平民百姓也得不到多大實惠,多年為官的他自然知道底層官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事之法,該貪贓的接著貪贓,該枉法的接著枉法。
成敬在龍輦前回道:“稟陛下,胡尚書馬上就是六朝老臣了,此舉自然有其用意?!?
成敬未敢明說,其實真實的登基大典流程比胡灐這次安排的還要復雜數倍。
朱祁鈺點了點頭,想到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自己也算入鄉隨俗了,再怎么從簡,宣讀即位詔書、頒布年號、祭祀天地宗廟這些按照禮法的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胡灐歷仕五朝,建文年間進士及第后任兵科給事中做起,之后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總共做了三十二年的禮部尚書。
正如成敬所言,胡灐馬上就是六朝老臣了,因為他帶領禮部的官員給朱祁鈺擬定的年號為“景泰”。
可能是因為原身在原歷史上就是使用的這個年號,且結局悲慘。
朱祁鈺一開始并不想用這個年號,但胡灐給他解釋景泰的寓意為“景象繁榮、國泰民安”。
再加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繼承自原身,斟酌后決定還是用這個寓意不錯的年號吧,也順便將景泰帝這個不得人心庶皇帝的名號提高到中興之主的地位。
胡灐的這些流程,無非就是為了一件事——禮法,說明朱祁鈺登基乃是合乎禮法大義的,不是臨時搭建起來的草臺班子。
在這幾天的時間里,朱祁鈺仔細梳理了腦海里有關景泰一朝參與發動奪門之變的有關臣子。
勛貴武官中排第一的自然是那日在通惠河上被石亨怒懟的張軏,作為英國公張輔的三弟,以六十四歲的高齡,參與奪門之變,而英國公府,就是北京城中最大的勛貴集團了。
張軏的背后還有當時任中軍都督府府右都督的二哥張輗,其雖未直接參與奪門之變,不過以二人給朱祁鈺的印象與京城中的風評來說,都是一丘之貉,可能是抱著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想法,張輗才未參與。
第二的便是在北京城保衛戰中立下大功的石亨,當時已經被景泰帝封為了武清侯、擔任京營總兵官一職,還獲封了太子太師(正一品)、后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從一品)等榮譽官職,乃是新進勛貴和當朝武官中的第一人。
至于文官的領頭則是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即是現在被朱祁鈺貶去瓊州府的徐珵,算著日子應該還未走到,這輩子估計都回不來了。
其他參與之人還有太常寺少卿徐彬,左都御史楊善,都指揮僉事張鞏等人。
這些文臣武將除了石亨之外,朱祁鈺目前只見過徐彬和張軏二人,其他人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入朝為官。
借著此次大朝會,朱祁鈺也想將這些人見一見這一批人,起初是想將他們和徐珵一般全部貶離京城的,不過隨著自己對封建時代所講究的那套禮法研究了一番后,便放棄了這個想法。
就算把包括奪門之變的主角朱祁鎮在內的這些參與發動奪門之變的人全殺了,就能避免奪門之變的發生了嗎?
不可能,沒了石亨也會冒出石享,沒了徐有貞還會有徐無貞或者許有貞,他們無外乎維護的是禮法大義。
于謙為何手握兵權卻在奪門之變發生時,選擇視而不見,沒有任何反抗就在大殿上被捕,幾天后就被斬首,此舉也是為了禮法大義。
景泰朝提拔的那些臣子也是跟于謙一般為了禮法大義,選擇了妥協,究其原因,首先就是景泰沒有子嗣,其次就是景泰帝是小宗入大宗,不合乎禮法。
因為禮法,宗室藩王不會支持他這個景泰這個庶皇帝。
公侯勛貴不會支持他,因為景泰這個皇帝就是代班,即便已經即位天子,太子卻還是朱祁鎮的兒子。
滿朝文武也不會支持他,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朱祁鎮的臣子。
以禮法大義為約束力量的君臣框架,現在正如一道枷鎖一般套在朱祁鈺的脖子上,現在他選擇走的那條路就是,以禮法大義來回擊。
靠暴力手段打破這種束縛和框架可行嗎?可行,但很難,縱觀歷史也是滿清覆滅后,民智初開后,先覺醒的那一批人開始反對孔教和儒家禮法后,這種禮法觀念才漸漸消失。
如果朱祁鈺真這樣做了的話,各地藩王立馬就會仿效朱棣起兵靖難一般,華夏大地就會立刻進入亂世爭霸模式,再加上蒙古等異族在北方虎視眈眈,內亂加異族入侵是何下場,史書上已經寫得明明白白了。
那時朱祁鈺就不是中興之主,而是千古罪人了。
這就是為何朱祁鈺要尊生母吳賢妃為皇太后,與孫太后并駕齊驅的原因,胡灐不管朱祁鈺如何要求,都一再堅持要保留登基典禮上的那些流程也是這個道理,二者殊途同歸。
朱祁鈺越研究這些,就越發體會到原歷史景泰帝所面對的難題,自己若不是后世之人,估計也會被這禮法大義等問題困死。
好在后世的幾位朱家皇帝給他提供了參考的例子,萬歷皇帝給自己的生母李氏上尊號,將禮法上的嫡庶有別改為了兩宮并尊,嘉靖皇帝為了對抗不能給自己生父上皇帝號的禮法,硬生生將朱棣征戰一生打來的太宗變成了成祖。
不僅如此,朱祁鈺這些天還安排了盧忠跑了一趟宣府……
朱祁鈺想到在自己占據禮法大義后,再有人敢跳出來搞什么奪門之變,就別怪自己心狠手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