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進入了數字時代,理解數字時代的經濟運行至關重要。數字信息成為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確實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物質、能量、信息是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計算機、互聯網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大數據、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人類處理信息的能力空前提高,時空距離大幅壓縮,豐富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數字技術及數字經濟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信息本身具有價值,因為人類想知道客觀世界發生了什么。信息是人類決策的基礎,情報會改變戰爭、商業競爭的結果。完全信息是完全競爭市場的基礎。數字技術使信息的生產、收集、處理、分析、集成變得更為高效、便捷,因而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在數字時代實現了快速發展,成為科技進步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
數字經濟不是突然蹦出來的。數字經濟和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網絡經濟、新經濟等概念一脈相承。數字經濟把信息產業更多地變成了數字化的信息產業。因此,本書對新經濟、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網絡經濟等進行了論述,反映了數字經濟的“前世”。當前,數字經濟的重要形態包括電子商務、共享經濟、平臺經濟,既包括數字產業化,也包括產業數字化,這是數字經濟的“今生”。這些內容在本書中均有詳細闡述。我們不僅關注數字經濟的形態,也關注數字經濟的理論本質。數字經濟的重要地位源于知識、信息等要素的重要性。知識、信息的生產和銷售具有與物質產品不一樣的經濟學特征。知識、信息具有非競爭性,信息轉讓給他人之后,并不會減少信息擁有者對信息的占有。因而在知識、信息領域,邊際收益是遞增的,而不是工業世界的邊際收益遞減。網絡產業的理論本質是網絡外部性和網絡效應。加入網絡的消費者越多,產品網絡的價值越大,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加入,形成正反饋,最終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數字經濟的理論本質是降低了信息成本,減少了時空約束和物理約束。數字經濟能夠降低搜尋成本、復制成本、交通成本、追蹤成本和驗證成本,使資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電子商務、平臺經濟的本質是雙邊市場,數字技術能夠緩解信息不對稱,匹配、撮合雙邊交易,促使反饋評價、聲譽、區塊鏈等數字信任機制得到發展,從而完善遠距離非人格化交易的市場功能。
數字經濟的作用機制是發展經濟學的前沿研究領域。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發展經濟學研究所所長蔡曉陳教授編寫了數字經濟核算、數字經濟與生產力、數字經濟下的就業問題、數字經濟倫理與治理等章節。數字技術在帶來數字紅利的同時,對產業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數字領域的產業化,如軟件、硬件、互聯網、數據、云計算等服務,成為十分重要的產業。數字技術給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帶來日新月異的變革。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業數字化的影響日益深遠。企業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因為消費者的大部分休閑時光用于線上娛樂,商業數字化也是大勢所趨。數字經濟存在對就業的沖擊及數字倫理問題,這些問題的有效治理成為數字時代的重要話題。
數字技術不是萬能的,要辯證地看待數字技術。生產率悖論問題、數字鴻溝問題、壟斷甚至資本無序擴張的問題、對就業的擠出問題、人工智能超越人類的奇點問題等都值得探索,我們對數字經濟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本書由袁正、蔡曉陳教授共同完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由袁正教授編寫,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由蔡曉陳教授編寫。本書基于“數字經濟與網絡經濟學”這一研究生課程的講義進行編寫,我們對課程講義進行了完善,以期為學生提供更為合適的教材。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眾多文獻,但可能部分文獻并未列出。由于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歡迎讀者和本書作者聯系,聯系郵箱是yuanzhengok@ swufe.edu.cn。感謝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對本書的出版提供經費支持,感謝同事鄒紅、周敏同志對本書的指導和支持,感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李曉嵩編審對本書的辛勤付出。
袁正 蔡曉陳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