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推進,人口急劇增加以及粗放型生產生活模式已經對環境造成了日益嚴重的壓力。全球范圍內,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能源過度消耗和資源匱乏等問題接踵而至,使得氣候變化成為全球矚目的熱點問題。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積極回應并解決環境問題已然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自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通過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以來,全球環境保護事業逐步展開。1983年,聯合國進一步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推動各國在“人類共同福祉”的基礎上,就“可持續發展”方向達成了廣泛共識。此后,為了共同應對氣候變暖的挑戰,世界各國于1997年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并在2009年針對CO2排放量問題頒布了《哥本哈根協議》。到了2015年和2016年,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巴黎協定》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獲得通過并在紐約簽署,標志著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四次締約方大會在波蘭卡托維茲成功舉行,各國政府、相關組織及氣候變化專家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并推動了《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的制定,為全球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指引。這一系列重大事件不僅彰顯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也為各國制定內部政策提供了有力的參考和啟示。由此可見,氣候變化已經上升為威脅全球經濟穩定增長的挑戰之一。在這一背景下,全球經濟模式正逐步由傳統向綠色可持續轉變。因此,如何實現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和諧共生與可持續發展,無疑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中國的經濟增長曾經依靠規模的擴大和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在2021年使得中國的GDP增長率達到了8.1%,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然而,這種快速的經濟增長同時也帶來了資源消耗、資源枯竭風險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應對國際社會和生態環境對減排的要求,中國政府已經把環境保護問題作為國家戰略來對待。在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議中,中國承諾到2030年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60%至65%。此外,“十四五”規劃強調了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決打贏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的硬仗,并加快綠色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中國為了進一步推動綠色發展,2018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這份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建議,旨在完善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這標志著綠色發展政策的一個重大進步。這表明,“綠色”與“創新”已成為解決當前資源環境問題、推動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戰略,并且是各國在新競爭格局中的起點和主要驅動力。綠色技術創新注重發展新型工藝、產品,旨在減少污染并提升能源效率,與傳統技術可能引發的環境污染不同。由于綠色技術創新具有正面的知識外部性和負面的環境外部性,企業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創新回報。因此,在有效的環境規制下,市場引導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選擇,用以彌補綠色技術創新的“雙重外部性”。

我國正處在以制造業為主導的工業化中期階段,這一行業雖然支撐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卻也帶來了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問題,且具有顯著的產業關聯性和技術資本密集的特點,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在追求經濟、環境和能源目標的過程中,制造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是,由于技術原創性不足和過度模仿,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巨大且效率低下。因此,企業亟須通過綠色技術創新來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盡管我國政府實施環境規制,但許多企業在環境管理上仍顯不足,往往僅在生產后期采用末端治理技術,而忽視預防措施。這種做法不僅導致運營成本上升,也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同時無法滿足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面對政府越來越嚴格的環境政策,企業應積極把握機遇,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制定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的環境管理策略。通過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系統和新產品,企業應嚴格控制環境污染,力求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學術界正在深入研究綠色創新對企業綠色競爭力的影響,認為在綠色發展趨勢下,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至關重要。通過分析現有文獻,研究者們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探討了影響綠色競爭力的因素。宏觀層面涉及國家政策和行業壓力,而微觀層面集中于企業生產和運營,尤其是大型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認知,但對中小型企業的研究不足。中小型企業中,由于管理層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核心作用,因此研究這些企業管理者的環境認知如何影響企業綠色競爭力非常重要。首先,管理者的環境認知是塑造企業綠色競爭力的關鍵。隨著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國家推動“綠色發展”理念,使管理者的環境認知與企業長期發展緊密結合。管理者基于有限理性,會根據自身的認知關注、解讀和應對環境問題,進而影響企業戰略。在中小型企業中,管理者的決策對企業未來具有決定性意義,他們的環境認知能直接促使企業走向綠色發展道路,并可能推動企業采取創新的綠色戰略,形成獨特的綠色競爭力。其次,綠色競爭力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盡管中國資源豐富,但長期的經濟高速發展導致資源消耗和浪費嚴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企業的綠色發展已成為新時代企業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企業不再僅關注經濟效益,還需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消費者也更傾向于購買綠色產品。忽視環境問題的企業最終可能被市場淘汰。因此,提升綠色競爭力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因此,本書立足于資源理論、制度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以及計劃行為理論等理念,充分考慮我國企業的具體情況,通過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階段性特征進行詳細劃分,深入探討了環境政策如何復雜地影響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進程。這一研究為我國在綠色可持續發展階段制定有效的環境政策、提高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制定思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修武县| 余干县| 丽水市| 霍州市| 涞水县| 原阳县| 中宁县| 耒阳市| 灵山县| 那曲县| 海宁市| 荣成市| 和林格尔县| 灌南县| 卢氏县| 伊宁县| 北辰区| 济南市| 长白| 东莞市| 衡东县| 平定县| 海原县| 法库县| 无极县| 贵港市| 嘉峪关市| 广安市| 华亭县| 漳州市| 延津县| 故城县| 望谟县| 泰顺县| 景东| 东乌珠穆沁旗| 康平县| 昭平县| 育儿|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