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完美口才,才能成就傳奇人生(3)
- 撒切爾夫人給女人的13堂智慧課
- 吳靜雅
- 3402字
- 2015-03-17 16:58:44
于丹說:“希望我們每一個人把儒、道、釋融會貫通,成為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以儒、道、釋的觀點去反思內心,讓自己寧靜從容,抱有希望;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在快樂中成長;現代女性要活得優雅從容,就要學會在多元的角色中追求平衡。”她表示,如果我們能從中國的古典文化中汲取一種21世紀的生活態度,那么,我們就能建立自己清晰的圖像,會真正擁有一個完整的世界。這次演講座無虛席,而且現場時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事實上,演講并不是男人的專利,每一位女性也同樣有資格享有這項權利。只要你敢站在人群中間,只要你能大聲將自己心底的話語表達出來,只要你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那么你就一定能夠贏得觀眾的喜愛。
每一個女人,都能夠站在屬于自己的演講臺上大放異彩。如果你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請大膽地提出來吧。不要因為他人的言辭而讓自己的情緒受到影響,只要你敢勇于嘗試,那么你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與撒切爾夫人一樣充滿魅力的演說家。
7.敢于表達真實的想法
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首次公開談及香港回歸一事,回顧當年與中方進行的談判,盡管傷感,但撒切爾夫人仍然強調說,英國人不該對香港回歸耿耿于懷,因為已經到了“中國人接手的時候了”。
香港回歸當天,天降大雨。十年后回憶起當年情形,記者問撒切爾夫人,她是否記得那場雨。撒切爾說,“是的”。她承認:“(那天)我傷心極了。”“但我想我不應該再對這個事情發表議論。這會招人厭煩的。”人們都說,這是“鐵娘子”少有的幾次“感情流露”之一。
另外,前任英國駐沙特大使謝拉德·考珀·科爾斯,在其最新出版的《外交往事》一書中,披露了撒切爾夫人曾與前法國總統弗朗西斯·密特朗之間的隱秘關系。他在書中說:
“……有一次,撒切爾(夫人)告訴法國總統,她對英吉利海峽隧道這個主意真是充滿激情——那可是密特朗——那個曾用‘卡里古拉的眼睛配上瑪麗蓮·夢露的豐唇’來形容撒切爾夫人的密特朗。
“多年之后的一天,我有幸與撒切爾夫人在彭定康的香港總督官邸中小坐共酌,當時,她已經離開了首相之位。大概是喝得有點多,我突然對她提起這件事。我說,我在看那些當年她與密特朗的會議記錄時,常常會猜測她與那位總統之間是不是有什么曖昧的吸引力。
“第二天早上酒醒之后,我為自己的失言后怕不已。但我又立刻想起,撒切爾夫人并未惱怒,事實上,她甚至顯得相當高興。她端正了坐姿,鼻頭微挺,以她最輕佻的姿態回答:‘你知道嗎,考珀·科爾斯先生,我想你是對的。’”
這一信息一經流出,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許多人都責備撒切爾夫人的“非分之想”,并且為一生深愛她的丈夫丹尼斯鳴不平;但仍有更多人看到的卻是撒切爾夫人的坦率與勇敢。貴為一國首相,有著令人尊崇的身份和地位,是無數國人標榜學習的榜樣,撒切爾夫人毫不遮掩自己的內心所想,這種魄力實與那個精明果敢的“鐵娘子”相配。
然而在生活中,多少女人們將一些已到嘴邊的真實想法又硬生生咽回了肚子里,只因有著太多的顧慮:擔心說出來會遭到別人的反對;害怕這個想法會受到別人的嘲笑;憂心這件事情會不會成為別人的把柄……她們收起那些蠢蠢欲動的小情緒小心思,繼續扮演著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最初形象,生怕一有什么差錯就會掉進輿論的漩渦。
但這未免也太累了些。每個人都有著多面性,正好像你上班期間斗志昂揚、談判桌上巾幗不讓須眉,但回到一個人的世界中會流露出幾許傷感與寂寞來一樣。你的所思所想不需要刻意遮掩,該表示出來就讓它呈現在人們面前吧,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你,用這種新奇的力量吸引到更多的人。
2003年12月6日,希拉里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一改往日溫婉和善的面孔,以嚴厲的姿態面向群眾。她指責了布什上任以來推行的極端主義政策,猛烈抨擊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問題“缺乏計劃性”,沒有對戰后伊拉克的局勢發展問題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這番言論,比民主黨九名總統候選人對布什的批評還要猛烈幾分。
不僅如此,希拉里還頗為肯定地說,在200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中,布什肯定可以被擊敗,因為他領導的政府“使美國不如以前自由、公平、強大和英明”。
面對總統的錯誤決策,希拉里沒有絲毫的猶豫,她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直言不諱地指出錯處,予以詳細分析,這一巾幗形象令國民們無不拍手稱贊,為她的勇氣鼓掌歡呼。
做人難,做好人難,做個人上人更難,做一個人上之人的女人更是難上加難——這不是繞口令,這是實言。當一個女人想說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時,卻又因忽然想起“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訓誡而欲言又止,那該是多么憋屈的事情!所以,想要成功、想要活出自己的風采來的女人們,不要再畏首畏尾地將內心深處的聲音藏著掖著不敢示人,有時你讓它“大白于天下”更能為你的人生添一道光彩。
當然,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并不代表我們可以口無遮攔肆無忌憚,在話出口之前一定要先掂量一番是否該說——這與鼓勵你去勇敢表達并不矛盾。
8真誠地贊美對手
2002年,撒切爾夫人的醫生建議她停止一切社交活動,因為在此之前,她已經數度中風,而頻繁的社交活動會對這位老人的健康不利。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撒切爾夫人在老朋友的勸說下,接受了BBC香港回歸十周年的專題片《香港:十年變幻》的采訪。
與鄧小平談判香港問題的最初,英國的打算是“續約”。“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國的治下,”撒切爾夫人回憶道,“但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鄧先生的‘一國兩制’,這為保持香港的獨特性提供了機會。”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早在我們談判前就提出來了,是中國方面解決臺灣問題的思路。結果首先用在香港問題上。”對于她的談判對手,撒切爾夫人露出欣賞的微笑,真誠地評價說,“我贊賞鄧小平的智慧。”
當初鄧小平同志與撒切爾夫人在談判桌上的一言一行,都在牽動著世界各國的目光。最終,鄧小平代表中國堅持“主權問題是不容談判的”取得勝利,這無疑是對“鐵娘子”輝煌的政治生涯的一次重擊。但對于這個老對手,她竟能放下所有個人主觀情緒,予以真誠的褒獎。若沒有豁達的胸襟,誰能說出這樣“服軟”的話?
撒切爾夫人的“對手”遍及世界各地。冷戰時期,撒切爾夫人就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戈爾巴喬夫是個能與之共事的人。”1988年,她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說:“是戈爾巴喬夫結束了冷戰。”
真誠的贊美總能為一個人贏得珍貴的友誼,雖然撒切爾夫人與戈爾巴喬夫可謂是水火不容,各自堅定各自的立場絲毫不退讓,但兩人依然成為了知交。撒切爾夫人80大壽時,戈爾巴喬夫飛到英國看望了她,此后他們的關系更加親密。就像撒切爾夫人常說的:“等到了80歲,無論是誰,只要能和你分享記憶,都會是好朋友。”
在競爭中,學會為他人鼓掌,感悟對手的不平凡,不僅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更是強者和成功者的重要素質。每個人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競爭對手也一樣,甚至會有著比你更加優秀的地方。
獲得兩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英格麗·褒曼,又因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精湛演技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然而,她領獎時,一再稱贊與她角逐最佳女配角獎的對手弗淪汀娜·克蒂斯,認為真正獲獎的應該是這位落選者,并由衷地說:“原諒我,弗淪汀娜,我事先并沒有打算獲獎。”
贊美別人是一種美德,贊美對手卻是一種高素質的表現。不給他人留余地最終也會讓自己吃大虧。
褒曼作為獲獎者,沒有喋喋不休地敘述自己的成就與輝煌,而是對自己的對手推崇備至,極力維護了對手的面子。如此善待競爭對手,如此與伙伴貼心,實在是一種文明典雅的風度。無論是誰與其成為對手,都會認定她是值得結交的朋友。
另外,一個會為對手鼓掌喝彩的人,必定有著不一般的氣量,同時也具備著樂觀向上的品質,而這種品質則會促使他進步更快。挪威著名的劇作家亨利·易卜生把自己的對手瑞典劇作家斯特林堡的畫像放在桌子上,一邊寫作,一邊看著畫像,從而激勵自己。易卜生說:“他是我的死對頭,但我不去傷害他,把他放在桌子上,讓他看著我寫作。”據說,易卜生在對手斯特林堡的目光“關注”下,完成了《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等世界戲劇文化中的經典之作。
尊重對手,難;真誠地贊美對手,更難。當然,尊重和贊美并非示弱和退讓,反而更能顯示自身過人的涵養、氣度與魅力,從而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仇恨的烈焰會燒傷自己。”生活中因為一點事情就把對方歸為敵人的女人大有人在,而她們卻并不能因此而讓自己開心。所以,作為女人,我們應該展現出應有的大度,敞開懷抱,真誠贊美并向你的對手學習,因為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個敵人要強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