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通識】
- 從無限轉職成就萬法道君
- 八面骰子
- 2191字
- 2025-06-10 11:00:00
蒙的吧?
這是容山先生第一想法。
可是看對方的語氣之篤定,又不像是胡編亂湊。
容山先生的目光下意識地在學堂內掃視了一圈。
他坐在講臺上,居高臨下,整個學堂內弟子的任何小動作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方才他出題之后,大部分弟子都是一副如臨大敵,恨不得將頭埋進褲襠里的鵪鶉模樣,誰敢在這時候冒著被他重點關照的風險給楊蔑暗中示意?
更何況這道題是他從一本古籍札記中化用而來,內含序列增減之理,需要對算式展開與比較有深刻理解,便是他自己也是昨夜溫書時才琢磨透徹其精妙之處。
莫說是這些乙字院的弟子,便是甲字院那些自詡算學尖子,若無引導也未必能如此迅速地給出正確判斷并闡明其理。
容山先生眉頭微蹙,他之前聽聞門主特許此子入院,還以為是走了什么人情門路或是看中了他別的什么資質,卻未曾想過這小子在算學上或許也有些天賦。
只是有天賦是一回事,能解出這等難度的題目,又是另一回事了。
他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剛才講解《綴術》中那令人頭昏腦漲的“開方釋例”時,楊蔑的“讀書人”職業經驗值悄然增長,等級已經提升。
【讀書人等級:lv1→lv2】
【獲得新技能:通識(你的理解能力與悟性獲得提升,能夠更好地調動已有的基礎知識,去觸類旁通,鉆研和理解更高深的學問。)】
他雖然對《綴術》中那些高深的開方技巧一竅不通,但他昨日苦讀《算經入門》時打下的基礎卻異常扎實。
題目中的“一與某數之倒數相加,再將此和自乘某數之遍”,在【通識】技能的加持下,他幾乎是下意識地想到了將復雜問題分解的思路。
容山先生放下了茶盞,語氣中帶著幾分的審慎,“只知結論,可不算數,老夫想知道,你是如何推斷此列必增的?可否上前來,將你的推演之法,演算給諸位同窗一觀?”
他這話一出,原本已經快要癱軟在地的常壽猛地抬起了頭,眼中閃過一絲希冀的光芒。
如果判斷錯了自然不用解題,但是既然是需要過程,難不成楊師弟的判斷居然是對的?
那自己是不是就不用抄書了?
其他弟子也是抬起了頭,紛紛將目光投向楊蔑。
楊蔑聞言臉上沒有絲毫慌亂,他本就胸有成竹,自然不怕被拆穿。
“學生遵命?!睏蠲锢事晳溃S即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了講臺。
他先是對著容山先生恭敬地躬了躬身,然后才拿起一支嶄新的粉筆,轉身面向那塊寫著題目的木制黑板。
楊蔑回憶著腦中的演算過程,他沒有直接使用世人尚不熟悉的符號,而是用文字和實例引導。
“解:先生所問,乃是比較此列中相鄰兩項之大小,學生以某數及其后一數為例進行比較?!?
他的字跡清晰工整,接著寫道:
“設某數為甲,其后一數為甲添一,則前項為一加甲分之一自乘甲遍,后項為一加甲添一分之一自乘甲添一遍?!?
“學生以為,可將此二項展開比較,以《算經入門》中開方作法本源一節中,逐層求算之理推之,雖繁復,但可見其端倪?!?
楊蔑開始嘗試用一種樸素的方式描述二項式展開的思想。
“譬如,前項一加甲分之一自乘甲遍,其展開首項為一,次項為甲乘甲分之一,得一,后續各項,皆可表示為若干分數與一減甲分之若干此類因子之積,而后項一加甲添一分之一自乘甲添一遍,其展開亦類似……”
“以此類推前項展開式中每一對應項皆小于后項展開式中之對應項,后項之展開,比前項之展開,尚多出一正項?!?
“由此可知,后項之總和,必大于前項之總和,故此列所得之積,應是愈增愈大?!?
他寫完最后一個字,放下粉筆,轉身面向容山先生,微微躬身:“此乃學生淺見,運用了《算經入門》中一些粗淺的展開與比較之法,或有疏漏,請先生指正?!?
整個推演過程,雖然沒有用到后世成熟的二項式定理符號,但其核心簡單說就是用二項式定理和不等式來證明序列 a_n =(1 + 1/n)^n是一個單調遞增且有上界的序列,根據單調有界定理這樣的序列必有極限。
對于學堂下的弟子們來說依然是天書一般,但他們能看出楊蔑寫出了一大堆他們看不懂但似乎很有道理的東西。
“嗯,不錯,不錯?!比萆较壬c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莫測的笑容,隨即轉為贊許,轉向堂下眾弟子,聲音提高了幾分:“諸位都看清楚了?楊賢侄能從《算經入門》的淺顯道理中,悟出這般比較之法,并得出正確條理,已是難能可貴!爾等當好生學習,莫要以為學了些皮毛便可自滿!”
楊蔑所用之法并非是綴術之中正規的簡便證法,這不奇怪,畢竟這小子根本沒有學到這個理論。
只是沒想到的是他居然能夠用算經入門中的理論證明結論,雖然說繞了遠路,但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想到繞出這個遠路的,此子天賦可見一斑。
眾弟子聞言,皆是心中一凜,不過也確實生出了對于楊蔑的敬畏。
“好了,你且回座位吧。”容山先生擺了擺手,語氣溫和了不少。
“多謝先生。”楊蔑躬身行了一禮,這才走下講臺,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容山先生見楊蔑坐定也沒有再為難常壽,只是淡淡道:“今日之事爾等當引以為戒,學問之道來不得半點虛假,唯有勤學苦練,觸類旁通,方能有所成就。”
“學生受教了?!背垡策B忙點頭稱是,不敢有半點反駁,心中卻是有種劫后余生的感覺。
接下來的課容山先生雖然依舊講著《綴術》的內容,但學堂內的氣氛卻明顯輕松了許多。
好不容易熬到下課鐘聲響起,學生們有序離開教室。
常壽走前小心翼翼地湊到講臺邊,趁著容山先生收拾書冊的當口,小聲問道:“先生……那……那抄書……”
容山先生抬眼瞥了他一下,沒好氣地道:“怎么?常賢侄對抄書一事,竟是這般念念不忘?你若實在手癢,老夫也不攔你,把書抄上一百遍,明日交予我,如何?”
“不不不!學生不敢!學生不敢!”常壽聞言,嚇得臉都白了,連忙擺手作揖,然后一把拉起旁邊正準備起身的楊蔑,頭也不回地逃出了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