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樓花機成三國時期發(fā)明的了?
書名: 三國:從講出師表開始三興大漢作者名: 未見北涼雪本章字數: 2023字更新時間: 2025-06-25 07:52:31
“臥槽,還真是銀行!”
“誰說這短信是詐騙短信了?這短信可太棒了!”
劉堯正樂呵呵的時候,突然手機一陣震動,又收到了一條短信。
劉堯渾身一陣雞皮疙瘩,
“不會又是八十萬到賬了吧!”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點開這條短信,發(fā)現(xiàn)發(fā)件人是他的老師,也就是前陣子來這里考察大樓花機的那個歷史學老教授!
“小劉:
見字如晤。玉佩拍賣一事總算是塵埃落定,給你好好交代下。這物件按規(guī)定屬于限制流通文物,本不能公開交易,我磨破了嘴皮子,找了省文物局的老同事、拍賣行的老主顧多方協(xié)調,前后跑了六趟手續(xù),才特批了臨時流轉許可。競拍當天競爭倒也激烈,最后落槌價九十六萬,扣除拍賣行 15%傭金、8%稅費,以及前期圖錄制作、保險等雜項開支,實際到賬八十萬整,已全額轉至你尾號 XXXX的賬戶,收到后務必第一時間查收核對。
這次能順利成交,運氣占了大半。不過你也別把這當常事,往后若再遇到類似物件,務必先咨詢專業(yè)人士,別貿然處置。對了,得好好敲打你兩句——那天在山里你跟我爭大樓花機的年代,居然連蒲元都不知道?此人乃諸葛丞相帳下巧匠,《諸葛亮集?作斧教》里明明白白寫著,他改良的織機讓蜀錦產量翻了三倍,這可是中學歷史該掌握的知識點。你現(xiàn)在為人師表,備課得更嚴謹些,別總理所當然教壞了孩子們,這次若不是看在那山區(qū)的孩子實在可憐,我絕對不會拉下我這張老臉來去求我那些老朋友。
至于調回成都的事,目前省內文博系統(tǒng)崗位調動卡得緊,暫時沒有合適的機會。你先安心在基層積累經驗,把手頭大樓花機的資料整理扎實。往后一旦有對口的項目或空缺,我一定第一時間聯(lián)系你。沉住氣,是金子總會發(fā)光。
好了,就說這么多,有任何問題的話,隨時聯(lián)系我。”
劉堯呆呆的讀著這一大段短信,瞬間覺得自己的決定是做對了。
“我就知道,我這老師當了這么多年的老教授,他的人脈資源肯定是杠杠的!”
“而且,有事他是真幫你辦啊!”
劉堯不禁感慨道,
“想必老師跑前跑后肯定也花費了不少錢,但是卻一分錢沒少的打了過來,想必除了是文人風骨不樂意占這點小便宜之外,他肯定本身也不缺錢。”
一想到這里,劉堯瞬間感覺自己渾身充滿了動力。
有老教授在自己身后托底,所以現(xiàn)在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比如教書,比如幫村書記把這常豐村打造成一個旅游景點。
“比如......”
劉堯看向了正在努力割稻子的劉禪,
“比如現(xiàn)在幫著小胖子干會活,趕緊回家,今晚必須好好慶祝一下。”
“畢竟....這八十萬的全都是來自于對方的那塊玉佩。”
一時間,劉堯竟然覺得自己讓這小胖子在這干農活有點不太合適。
“小胖啊,你歇會吧,我來替你。”
劉禪看著又恢復正常的劉堯,撓了撓頭,
“你.......”
劉堯正要上前拿走劉禪手中的鐮刀,不想卻被對方直接向后一抽手給躲開了。
“不,不用了,劉老師,你看我都快干完了,你歇會吧。”
說完,劉禪轉身就又開始干起活來。
看起來劉禪是想替劉堯多分擔一些活,但是實際上劉禪心中想的卻是擔心劉堯又發(fā)什么瘋拿鐮刀傷到他。
“這鐮刀還是握在自己的手里安全一些。”
...........
當干完農活之后,劉禪已經累的連胳膊都抬不起來,只覺得渾身沉沉的,就像身體不是自己的一般。
劉堯一路攙扶再把劉禪帶回了家中。
將劉禪放在床上之后,劉堯在他的床頭放了兩瓶可樂。
“你休息會吧,我去給你燉上點牛腩,排骨什么的,今天必須吃頓好的!”
“這可樂你嘗嘗,肯定合你的口味,但是記得別喝的太多,不然一會吃不下飯去了。”
當劉堯一陣忙活,終于將要燉的排骨和牛腩分別燉上后,將火調成小火,
“按照經驗,還得燉一個多小時,閑著也是閑著,打掃打掃衛(wèi)生吧。”
劉堯來到了平時充當教室的小屋子中,一邊掃著地,一邊嘀咕,
“是不是該安排學生們有個值日生?是不是該排個表?”
“哎?對了。”
“我記得我?guī)硪槐咎旃ら_物來著,當時想著可以拿來壓壓泡面蓋子的,我放在哪來著?”
他彎著身子扒拉開積灰的鐵皮柜,里面只有教案本、還有那褪色的三角板嘩啦散落一地。
“我記得這《天工開物》明明就是扔在這里來著啊?怎么像人間蒸發(fā)了一樣?還是我真的記錯了?“”
“就算我記錯了這本書放的位置,難道我還能記錯上邊的內容嗎?”
他抹了把額頭的汗,深呼吸一口氣,回想起那天送走劉禪后,自己和老教授交談的畫面。
那天老教授就是在這間屋子中,用手指敲著那塊充作黑板的青石板,
“諸葛亮手下的能工巧匠蒲元改良的大樓花機,是那可是當時季漢北伐的底氣!”
劉堯當時不好反駁,只以為老教授是這些天翻山越嶺給累著了。
突然,劉堯像是想到了什么,
“當時老師來的時候拿了一本書來,但是忘了帶走了!”
劉堯回身從一個角落的盒子中找到那本書——是本《中國古代科技史》。
這書已經有些年份,上面寫內容是老教授研究了幾十年的東西,肯定不會有錯,當那泛黃的紙頁嘩嘩翻過,
在“紡織機械”章節(jié)里,明代花機的配圖讓他呼吸一滯,“我就知道,這大樓花機是起源于明朝!”。
可當他翻到“三國時期”,看到上面的描述和插圖,瞬間覺得從頭冷到了腳底:“建興五年,蒲元改良提花織機,史稱‘樓花機’,織錦效率倍增......”
“不是?意思是樓花機是三國時期就有了?然后一直用到了明代都沒有什么大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