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相父您看壺水頂開壺蓋了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馬謖勸諫
建興二年蜀漢寢宮。
馬謖向劉禪行完禮之后,語氣懇切的勸諫了起來。
“陛下,臣斗膽進言,酒色之事,雖可使人歡樂,可長此以往,必損傷陛下龍體,延誤國家大事,若陛下因酒色,荒廢朝政,豈不讓先帝在天之靈難以安息?...”
劉禪聽著馬謖的話,不耐煩的摳了摳耳朵。
自己發明出來蒸餾酒利國利民,你居然說我荒廢朝政,耽誤國家大事。
豈可修啊!
此時的劉禪并不是沉迷酒色的蜀后主劉禪。
而是從21世紀穿越到蜀漢的穿越者劉琛。
劉琛作為穿越者已經穿越了8個世界,在每個世界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
而這個世界,便是穿越任務的最后一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完成蜀漢統一三國的任務,便可以回到現實世界,獲得永生,并且獲得萬億財富。
穿越而來的劉禪,自然希望能夠完成系統任務回到現實世界。
而且就算沒有系統任務。
劉禪也不希望這一世的自己,最終成為晉國皇帝的家奴,嬪妃皆被晉將瓜分,被囚禁在洛陽最后喊出那句“此間樂,不思蜀”。
自然更不希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病故在五丈原,喊出那句“悠悠蒼天,何負于我”。
所以劉禪自然是要做出一些改變的。
然而常規的改變顯然很難改變蜀漢的結局。
畢竟配享文武雙廟的第一人諸葛孔明,也僅僅只是在死前,把地獄難度的局面玩成了均勢。
蜀漢雖富,可是以一州之地征伐天下,何其難也。
所以劉禪決定了,他要作弊。
他要黑科技,什么酒精、炸藥之類的全都搗鼓出來。
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把蒸汽機也搗鼓出來。
想象著坐著蒸汽汽車兵臨洛陽城下,大手一揮,率軍攻克洛陽城的場面何其震撼?
而劉禪此刻看著面前文雅書生打扮的馬謖,心里卻滿是鄙夷之情。
便是面前這個儒生剛愎自用,失了街亭,才導致諸葛亮第1次北伐失利。
使得原本優勢的戰局急轉直下。
這可是自己統一三國的最大阻力之一啊。
這樣的廢物,留在朝中做官,還不如去給自己老爹掃皇陵呢。
于是劉禪便在心中暗自下定決心,若想興復漢室,必須要讓馬謖認識到他自己是個廢物的事實,不能讓他隨便領軍打仗了。
而此時的馬謖,看著劉禪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
眉頭不由的微微皺了皺。
之前的陛下可不是這般樣子的。
最是聽丞相的話。
這次自己可是奉了丞相的命令,來勸誡劉禪,不要沉迷于酒色,可皇上卻擺出了一副如此不屑一顧的樣子。
這一定是被小人亂了心智。
想到這里馬謖,面帶鄙夷的瞪了一眼侍立在一旁的黃門丞黃皓。
心中暗嘆,閹人誤國,閹人誤國呀。
而剛剛被提拔為黃門丞,負責管理宮廷財政的黃皓,看見馬謖瞪向自己的目光后,脖子不由的微微發涼。
黃皓前兩天才被丞相教訓過。
此時心中正怕著呢!
頭微微低了下去,不敢和馬謖的目光對視。
心中暗道著。
這可不關咱家的事兒啊,不關咱家的事兒,這釀酒的事兒,是陛下自己要辦的。
陛下還說這事若成興國興民,就連我這個宦官也能跟著留名史冊。
這可不是咱家攛掇的,咱家也是被強迫的呀,你可莫去丞相那里告咱家的黑狀啊。
而此時馬謖見到黃皓和自己的目光觸及,便低頭不敢和自己對視。
更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這一定就是黃皓這個小人搞的鬼。
陛下原本對我們這些文官可都是禮遇有加的。
性情溫良的陛下,就是被你這個小人所害,所以才變得如此傲慢無禮。
“陛下忠言逆耳利于行,臣請陛下不要被小人蒙蔽,清心寡欲,勤政愛民,天下必將歸心。蜀漢興旺,指日可待。”
黃皓聽到馬謖說不要被小人蒙蔽的時候,不由的咬了咬嘴唇。
這小人不言自明就是指的咱家呀。
死馬謖!
我招你惹你了呀。
黃皓自然不敢說這釀酒一事,都是陛下的主意,可又害怕馬謖去丞相那里告自己的狀。
只得委屈巴巴的朝著劉禪看了過去。
劉禪看著黃皓這副委屈的樣子。
心頭升起了幾絲鄙夷。
慫貨。
這就是一個慫貨呀!
朕不是和你說過,咱們釀酒是興國興民,興復漢室大義之舉嗎?
你把朕和你說的話,和馬謖說一遍不就好了嗎?
日后權傾朝野的大太監。
現在怎么是個這樣的慫炮?
馬謖說你一句你就嚇成這樣?
劉禪在心中暗自鄙夷了黃皓幾句。
不過隨后又想到,這些日子,為了自己的釀酒大業,黃皓前前后后,鞍馬操勞,倒也沒少出力氣。
自己還是得救他一救他。
于是劉禪清咳兩聲,便說道。
“馬先生,朕釀酒一事,并非是荒廢朝政,耽誤國家大事,相反,這正是蜀漢興亡的關鍵,朕更是從釀酒一事當中悟出了許多道理。”
馬謖聽到劉禪如此這般說,心里更是傲火。
陛下先前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呀。
身為國君,不理正事,沉迷釀酒。
居然還說釀酒是國家大事。
還說從釀酒中悟出了許多道理。
陛下怎能如此不辨是非呢?
“陛下,這釀酒,哪能悟出什么道理呢。”
劉禪看著馬謖一副心中惱怒,又礙于君臣禮儀,不得不做出恭敬姿態的樣子。
一時間便起了逗弄馬謖的心思。
心想著自己得多打擊打擊馬謖,先讓他認清自己是個廢物。
這樣既能保住第1次北伐的成果,也能保住馬謖他自己個兒的項上人頭。
自己這也是為他考慮啊。
心中這么想著,劉禪便開口說道。
“馬先生,我這幾日釀酒,便悟出一題,我且與先生說說,先生若能半個時辰內解出此題,我便全聽先生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