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王丞相出手干預
- 攝政王的契約嬌妻逆襲
- 銘浩軒
- 6080字
- 2025-06-01 15:48:55
蕭景琰話音未落,太子的臉上浮現出一抹詭異的笑容。
他緩緩后退幾步,抬手指向遠方:“你以為你贏了?可笑。”
沈清棠心頭一緊,順著他的目光望去,遠處塵土飛揚,馬蹄聲如雷鳴般逼近。
“那是…....…援軍?”云舒驚呼。
但很快,她便發現不對勁。
那些人并非朝廷正規軍,而是打著地方藩王旗號的騎兵。
秦逸川臉色驟變:“糟了,還是晚了一步!”
原來,太子在起兵前,已經暗中聯絡了幾位心懷不滿的藩王。
盡管大部分被勸阻,仍有兩三位與太子早有勾結,此刻正率軍趕來支援。
戰場瞬間陷入混亂。
蕭景琰當機立斷:“楚墨,帶一半兵力迎敵!我來穩住這邊局勢!”
沈清棠拉住他的手臂:“你小心些。”
他點頭,翻身上馬,沖入戰陣。沈清棠站在高處,指揮后勤、安排傷員救治,同時密切關注戰局變化。
經過整整一日激戰,叛軍終于潰敗。太子被擒,押送回京城。
然而,這場勝利并不輕松——朝堂動蕩、百姓惶恐,更重要的是,蕭景琰和沈清棠的名聲雖盛,卻也引來了更多覬覦的目光。
數日后,朝堂上風波再起。
王丞相終于按捺不住,親自出手。
這位年逾花甲的老臣,身著深色官袍,面容嚴肅,眼神如鷹隼般銳利。
他久居高位,早已深諳權謀之道。眼見太子失勢,他清楚,若不盡快行動,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勢力將徹底瓦解。
于是,他開始秘密聯絡一批中間派官員,在朝會上對蕭景琰發難。
“攝政王雖有功于國,然權力過于集中,恐生禍亂。”某日,一名大臣率先發難,“陛下年幼,理應由群臣共輔,而非一人獨攬大權。”
另一名官員附和道:“王爺手握兵權,又兼攝政之責,實為歷代罕見。若無制衡,豈非重蹈先朝覆轍?”
沈清棠坐在一旁,眉頭微蹙。她敏銳地察覺到這些人的言辭中透出一股刻意引導的意味。
更讓她警覺的是,這些人平日里與王丞相走得極近。
散朝后,她回到王府,立即召來秦逸川。
“查一查最近有哪些官員頻繁出入王丞相府邸。”她語氣沉穩,眼中卻透著一絲冷意。
秦逸川點頭:“屬下立刻去辦。”
與此同時,王丞相府內。
書房之中,燭火搖曳,映照出一張張隱秘的臉孔。
“諸位大人,”王丞相端坐主位,聲音低沉卻極具壓迫力,“蕭景琰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若不加以遏制,遲早危及社稷。”
一名官員皺眉道:“可是,我們該如何制衡他?他如今掌握兵權,又有太后默許,皇帝對他也頗為倚重。”
王丞相輕哼一聲:“正因為如此,才需從內部瓦解。我已讓幾位忠于皇室的大臣在朝堂上發聲,質疑其權柄過重。只要輿論一起,便可施壓皇上,迫使其削弱攝政王之權。”
另一名官員猶豫道:“若是皇上不允呢?”
“那就讓他知道,有些事,不是靠一個人就能決定的。”王丞相眼中閃過一抹寒光,“朝堂之上,眾臣之力,遠勝一人。”
幾日后,沈清棠果然收到秦逸川的密報。
“王丞相這幾日頻頻接見一些中層官員,其中多人曾在朝會上發言反對攝政王。而且,他們私下還與其他地方官員通信頻繁,似有串聯之意。”
沈清棠將手中密信放下,神色凝重。
她意識到,一場比之前更為隱秘、更為危險的風暴正在醞釀。
而這一次,敵人不再是太子那樣的莽夫,而是老謀深算、步步為營的王丞相。
當晚,她與蕭景琰在書房議事。
“王丞相已經開始動手了。”她將調查結果遞給他,“他在朝堂上煽動輿論,試圖孤立你。”
蕭景琰接過密信,掃了一眼,冷笑一聲:“果然不出所料。此人素來擅長借刀殺人,如今終于忍不住了。”
沈清棠道:“我們必須想辦法應對。他背后有不少老臣支持,若貿然反擊,恐怕會引發更大的爭議。”
蕭景琰沉思片刻,忽然道:“不如將計就計。”
沈清棠挑眉:“怎么說?”
“既然他想借輿論逼宮,那我們就讓他看到真正的民心。”蕭景琰眸色幽深,“我會命人收集民間對我的評價,整理成冊,呈給皇上。同時,也要讓那些被王丞相收買的官員明白,誰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沈清棠眼中閃過一抹贊許:“此計可行。不過,還需小心行事。王丞相老辣,不會輕易露出破綻。”
翌日,朝堂之上,王丞相再度發難。
“近日坊間傳言,攝政王意圖擅權,甚至有人議論其有不臣之心。此事若不澄清,恐動搖國本。”
蕭景琰并未反駁,只是淡淡一笑:“丞相多慮了。我一切所作所為,皆為江山社稷。若真有異心,何須等到今日?”
王丞相瞇起眼睛:“王爺自辯自然容易,可民心如何,還需聽一聽。”
這時,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來,手持一封奏折:“啟稟皇上,攝政王呈上來一份《民情錄》,記錄各地百姓對攝政王的評價。”
皇帝打開一看,臉色漸漸緩和:“看來,攝政王確實深受百姓愛戴。”
王丞相面色一沉,卻沒有立刻反駁。
他知道,這一輪交鋒,自己已然落了下風。
但他并未就此罷休。
接下來的日子里,他開始調動手中的資源,暗中搜集蕭景琰的過往舊賬,試圖找出任何可以利用的把柄。
而這一切,都被沈清棠悄然察覺。
她注意到,近來王府外總有一些陌生面孔徘徊,府中某些仆役也被不明人士接觸。
“他們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她低聲對蕭景琰說道,“王丞相不會止步于此。”
蕭景琰點頭:“我知道。他是在等一個機會。”
“我們要先下手為強。”沈清棠眼中閃過一抹決然,“不能再被動防守了。”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是秦逸川。”
他氣喘吁吁地沖進書房:“王爺、王妃,剛剛得到消息,王丞相派人秘密聯系了邊疆一位將軍,似乎想借調一支軍隊入京,制造‘兵諫’之局。”
沈清棠瞳孔一縮:“他是要逼宮。”
蕭景琰猛地站起身,聲音冷厲:“傳令下去,封鎖所有通往京城的要道,不得放任何可疑之人入城。”
沈清棠迅速補充:“同時,通知柔嘉公主,讓她在宮中留意王丞相的一舉一動,若有異常,立刻傳遞消息。”
兩人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決心。
一場新的較量,即將拉開序幕。
夜幕降臨,王府燈火通明。
蕭景琰和沈清棠迅速開始布置應對之策。
王府里,眾人忙碌起來,氣氛緊張而壓抑。
秦逸川領命而去,負責封鎖要道的事宜;而柔嘉公主那邊,沈清棠親自修書,言辭懇切地囑托她務必小心謹慎。
蕭景琰站在書房窗前,望著窗外夜色,眉頭緊鎖。沈清棠走到他身邊,輕聲說:“別太擔憂,我們已有應對之法。”蕭景琰轉過身,握住她的手:“只是怕這王丞相還有其他后手,畢竟他經營多年,黨羽眾多。”沈清棠堅定地看著他:“無論他有何手段,我們都會一一化解。”
然而,王丞相那邊也并非毫無動作。他得知蕭景琰呈上《民情錄》后,心中惱恨不已,但表面上依然鎮定自若。他坐在書房中,與心腹謀士商議對策。
“這蕭景琰倒是有些手段,居然懂得利用民心。”王丞相冷哼道。
謀士低頭沉思片刻,道:“丞相不必著急,我們聯系邊疆將軍一事,若能成功,即便他有民心又如何。
只需那支軍隊一到京城,威逼皇上,定能讓蕭景琰乖乖就范。”王丞相微微點頭:“此事還需加快進度,那將軍那邊可有回信?”謀士道:“已有使者前去,想來不久便會有消息。”
與此同時,蕭景琰派出的人在民間廣泛收集民意,不僅記錄了百姓對他的贊揚,還詳細記載了百姓在他治理下生活的改善。
一本本《民情錄》不斷匯總到王府。沈清棠仔細翻閱著這些記錄,心中稍感欣慰:“民心所向,便是我們最大的底氣。”蕭景琰笑道:“有百姓的支持,王丞相那些陰謀詭計終究難以得逞。”
日子一天天過去,京城的氣氛愈發緊張。
王丞相不時在朝堂上旁敲側擊,暗示蕭景琰權力過大。
蕭景琰則依舊從容應對,每次都以百姓利益為說辭,讓王丞相難以抓住把柄。
這一日,秦逸川帶回一個消息:“王爺、王妃,邊疆將軍拒絕了王丞相的請求。據說是他麾下將士大多不愿卷入京城紛爭,且將軍本人也深知王丞相此舉不妥。”蕭景琰和沈清棠聞言,相視一笑。
沈清棠道:“這倒是個好消息,王丞相少了一支助力。”
蕭景琰卻并未放松警惕:“不可大意,王丞相必定不會善罷甘休。”
果然,王丞相得知邊疆將軍拒絕后,氣得拍案而起:“這個不識好歹的東西!”謀士趕忙勸道:“丞相息怒,失去這支軍隊,我們還有其他辦法。如今之計,可加大對蕭景琰的抹黑力度,讓更多人相信他有不臣之心。同時,繼續拉攏朝中官員,擴大我們的勢力。”
王丞相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情緒:“也罷,就依你所言。務必要讓蕭景琰聲名狼藉。”
接下來的日子里,京城街頭巷尾開始流傳一些關于蕭景琰的負面謠言,說他橫征暴斂、欺壓百姓。
沈清棠聽到這些謠言后,皺起了眉頭:“王丞相這是在混淆視聽。”蕭景琰卻不以為意:“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這些謠言不過是無根之萍。我們繼續做好自己的事,讓事實說話。”
為了應對謠言,蕭景琰加大了對民生工程的投入,修繕道路、興修水利,讓百姓切實感受到生活的改善。
同時,他還安排人手在民間辟謠,用真實事例反駁那些謠言。
然而,王丞相并未停止行動。他暗中指使一些官員彈劾蕭景琰,列舉了諸多莫須有的罪名。
朝堂上一時間風云變幻,雙方爭執不下。皇帝看著這些彈劾奏折,猶豫不決。
他對蕭景琰一直頗為信任,但面對這么多官員的指責,也不免心生疑慮。
蕭景琰知道,必須再次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和功績。
他精心準備了一份奏章,詳細闡述了自己執政以來為國家和百姓所做的貢獻,并請求皇帝派人實地考察。
皇帝看完奏章后,心中的疑慮稍減,但仍未完全打消。
就在這時,柔嘉公主傳來消息:“王丞相正在聯合一些頑固守舊的官員,企圖在朝堂上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彈劾,逼迫皇帝罷免蕭景琰。”
蕭景琰和沈清棠意識到,真正的決戰即將到來。
他們緊急召集親信商議對策。沈清棠提出:“我們可以在朝堂上公開辯論,讓王丞相那些所謂的罪名不攻自破。同時,利用《民情錄》,讓皇上和眾官員看到百姓對王爺的認可。”蕭景琰點頭贊同:“此計甚好。我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我蕭景琰問心無愧。”
幾天后,朝堂上氣氛異常凝重。王丞相帶著一群官員站在一側,氣勢洶洶。蕭景琰和沈清棠則鎮定自若地站在另一側。皇帝坐在龍椅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緊張。
王丞相率先發難:“皇上,蕭景琰身為攝政王,權力過大,且近日種種跡象表明,他有不臣之心。望皇上明察,早日收回其權力,以保社稷安穩。”蕭景琰微微一笑,向前一步:“丞相口口聲聲說我有不臣之心,不知可有證據?我自攝政以來,兢兢業業,一心只為國家和百姓。這一點,《民情錄》可做證明。”說著,他示意手下呈上一本本《民情錄》。
王丞相不屑地看了一眼《民情錄》:“這些不過是你找人偽造的罷了,不足為信。”蕭景琰冷笑一聲:“丞相若不信,大可派人去民間查證。百姓的生活是否改善,他們心里最清楚。”雙方你來我往,爭論激烈。
這時,一名官員站出來,大聲道:“就算你有民心又如何?你手握重兵,隨時可能謀反。”蕭景琰目光銳利地看著這名官員:“我手握兵權,是為了保家衛國。若我真有謀反之心,早在太子叛亂之時便可自立為王,何必等到今日?”
王丞相見一時無法占得上風,眼神閃爍,突然話鋒一轉:“那你如何解釋近日京城流傳的那些關于你的負面傳聞?”蕭景琰從容道:“那些謠言不過是有人故意散布,企圖抹黑我。我相信皇上和各位大臣自有判斷。”
朝堂上的氣氛劍拔弩張,雙方僵持不下。皇帝看著這一幕,心中十分糾結。
就在這時,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上朝堂,氣喘吁吁地喊道:“啟稟皇上,宮外有大批百姓請愿,要求面見皇上,為攝政王鳴不平。”
皇帝驚訝地站起身:“這是為何?”小太監接著說:“百姓們都說,攝政王治理有方,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那些關于攝政王的謠言都是假的。”蕭景琰和沈清棠對視一眼,心中暗喜。王丞相的臉色卻變得十分難看。
蕭景琰趁機道:“皇上,這便是民心所向。我始終以百姓利益為重,所以才得到百姓的擁護。王丞相若再無端生事,恐怕會引起民憤。”皇帝看著朝堂外聚集的百姓,又看了看蕭景琰,心中的天平逐漸傾向了蕭景琰。
王丞相咬咬牙,不甘心地說:“皇上,此事不可僅憑百姓一面之詞就下結論。”皇帝沉思片刻,道:“此事暫且擱置,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奪。”
散朝后,蕭景琰和沈清棠回到王府。沈清棠長舒一口氣:“今日朝堂上的交鋒,我們暫時占了上風。”蕭景琰卻沒有放松:“王丞相不會就此罷手,我們還需時刻警惕。”
果然,王丞相回到府邸后,大發雷霆:“蕭景琰居然如此深得民心,那些百姓壞了我的大事!”謀士急忙安慰道:“丞相別急,我們還有最后一招。”王丞相抬頭看著謀士:“什么辦法?”謀士湊近王丞相耳邊,低聲說了一番話。王丞相的臉上露出一絲陰險的笑容:“此計甚妙,就這么辦。”
與此同時,蕭景琰和沈清棠也沒有松懈。他們加強了王府的守衛,并且密切關注著王丞相的動向。然而,王丞相這次的行動十分隱秘,一時間并沒有露出破綻。
這一日,沈清棠在王府花園中散步,忽然感覺背后有一股異樣的氣息。她猛地回頭,卻只看到一個黑影一閃而過。沈清棠心中一驚,連忙叫來秦逸川:“剛剛花園里有可疑之人,快去查一查。”秦逸川領命而去。
不久后,秦逸川回來報告:“王妃,并未發現可疑人員。不過,我在花園附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腳印,像是穿著特制鞋子留下的。”沈清棠沉思片刻:“看來王丞相已經開始暗中行動了。”
就在這時,王府外傳來一陣喧鬧聲。秦逸川出去查看,回來后臉色凝重地說:“王爺、王妃,外面來了一群自稱是御史的人,說要調查王府的賬目,懷疑有貪污腐敗之事。”蕭景琰冷笑一聲:“王丞相這是狗急跳墻了,居然想出這種招數。”沈清棠道:“我們身正不怕影子斜,讓他們查便是。”
那群御史進入王府后,開始大肆搜查。他們翻遍了各個房間,檢查每一本賬目。然而,他們并沒有找到任何問題。最后,為首的御史尷尬地說:“王爺,此次調查并未發現異常,打擾了。”蕭景琰笑道:“無妨,歡迎你們隨時再來調查。”
王丞相得知此事后,更加惱怒:“這群廢物,連個把柄都找不到!”謀士道:“丞相莫急,我們還有最后的機會。只要在關鍵時刻,揭露蕭景琰一個致命的弱點,定能讓他萬劫不復。”王丞相眼神陰鷙:“好,就按你說的做。”
接下來的幾天,京城的氣氛仿佛凝固了一般。每個人都感覺到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蕭景琰和沈清棠日夜堅守在王府,等待著王丞相的下一步行動。
這一日深夜,王府的侍衛突然來報:“王爺、王妃,府外來了一群神秘人,鬼鬼祟祟的,似乎有不軌企圖。”蕭景琰和沈清棠立刻起身,帶領侍衛來到府門口。只見一群黑衣人手持利刃,正試圖翻墻進入王府。
蕭景琰大喝一聲:“你們是什么人?膽敢夜闖王府!”黑衣人卻并不答話,直接向王府侍衛沖來。雙方頓時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沈清棠在一旁冷靜指揮,蕭景琰則親自上陣,與黑衣人搏斗。
就在戰斗激烈之時,一個黑衣人突然脫離戰團,向沈清棠撲來。
蕭景琰見狀,心中一驚,連忙飛身擋在沈清棠面前。
那黑衣人手中的利刃直直刺向蕭景琰,蕭景琰側身一閃,抓住黑衣人的手腕,用力一擰,黑衣人慘叫一聲,手中的刀掉落。
然而,更多的黑衣人不斷涌來,王府侍衛雖然英勇抵抗,但漸漸有些力不從心。
就在這危急時刻,秦逸川帶著一隊援兵趕到,加入了戰斗。
在眾人的合力之下,黑衣人漸漸被擊退。
戰斗結束后,蕭景琰看著地上的黑衣人尸體,臉色陰沉:“王丞相居然使出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沈清棠看著蕭景琰:“看來他已經黔驢技窮了,只能用這種暗殺的方式。”
蕭景琰握緊拳頭:“這次絕不能再讓他逍遙法外。我們要主動出擊,徹底粉碎他的陰謀。”沈清棠點頭贊同:“好,我們現在就商量對策。”
就在他們轉身準備回王府書房時,突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
眾人警惕地望去,只見一群騎兵正朝著王府疾馳而來。
蕭景琰心中一緊:“難道又是王丞相的援軍?”
沈清棠看著那隊騎兵,眼神突然一變,喊道:“不好,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