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雙錢合璧
- 寒門硯書
- 作家ntmzJo
- 2917字
- 2025-05-29 18:42:23
鄉試前一個月,周墨庵終于來到了京城。
程硯書接到杜大人通知時,正在溫習《春秋》。聽聞恩師已到城外驛站,他丟下書卷就往外跑,連外袍都忘了穿。秋風帶著涼意,卻吹不散他心頭的火熱。
驛站簡陋的廂房內,周墨庵比記憶中更加蒼老。曾經挺直的背已經佝僂,臉上皺紋深如溝壑,唯有那雙眼睛依然明亮如星。見到程硯書,老人手中的茶盞微微一顫,茶水濺在袍袖上。
“學生拜見先生!“程硯書跪地行禮,喉頭哽咽。
周墨庵扶起他,仔細端詳:“長高了,也瘦了。“簡單一句話,卻飽含無限關切。
杜大人識趣地退出房間,留下師徒二人獨處。周墨庵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包,層層打開后,露出一枚與程硯書佩戴的一模一樣的銅錢。
“這就是另一枚銅錢?!爸苣致曇舻统?,“我找了二十年?!?
程硯書也取出自己那枚已經裂開的銅錢,兩相對比,除了磨損程度不同,紋路、大小完全一致。他將兩枚銅錢小心地拼在一起,突然,銅錢發出輕微的“咔嗒“聲,竟嚴絲合縫地合為一體!
與此同時,拼合處的紋路組成了一幅完整的圖案——一座宮殿的輪廓,上方寫著“文華“二字。
“文華殿?“程硯書驚訝道。
周墨庵神色凝重:“當年程頤發現科舉舞弊后,曾密報文華殿大學士楊溥,不料楊溥與崔呈秀實為一黨...“
話音未落,銅錢突然變得滾燙,從中間再次分開,兩張薄如蟬翼的紙片飄落。程硯書拾起一看,是兩份名單:一份與之前相同,記錄了崔呈秀受賄的詳情;另一份則更為驚人——上面詳細記載了楊溥如何指使崔呈秀在科舉中安插黨羽,末尾還有程頤的親筆證詞:“楊崔勾結,欲控言路,非止科場舞弊,實為亂政之始...“
“原來如此!“程硯書雙手微顫,“難怪崔家如此緊張,這牽扯到當朝大學士!“
周墨庵長嘆一聲:“當年程頤察覺此事后,自知難逃毒手,便將證據分藏兩枚銅錢。一枚托我保管,一枚設法送回程家??上С碳以怆y時,那枚銅錢下落不明,直到你在山洞中偶然發現。“
“先生早就知道我的身世?“
“初見你時,只覺面善?!爸苣帜抗庥七h,“后來發現你隨身佩戴的銅錢,又查了你家族淵源,才確定你是程頤后人。這些年我暗中尋訪另一枚銅錢,就是為了今日。“
窗外雷聲隆隆,暴雨將至。程硯書正欲再問,突然聽見屋頂傳來輕微的腳步聲。周墨庵臉色驟變,一把將他拉到身后。
“有人!“
幾乎同時,數支弩箭破窗而入,釘在墻上。周墨庵抄起桌上的硯臺砸滅油燈,屋內頓時一片漆黑。
“從后窗走!“周墨庵推著程硯書向后退去。
后窗剛打開,一個黑影已持刀撲來。周墨庵雖年邁,身手卻異常敏捷,側身閃過刀鋒,一掌擊在來人手腕上。鋼刀落地,發出清脆的響聲。
“走!“周墨庵喝道,同時從袖中甩出幾枚銅錢,打向不同方向,制造混亂。
程硯書翻出窗外,雨水立刻澆透了全身。他回頭想拉周墨庵,卻見老人背后寒光一閃——第二名刺客!
“先生小心!“
周墨庵閃避不及,被刀鋒劃破后背,悶哼一聲。程硯書胸前的銅錢突然變得滾燙,一股奇異的熱流涌遍全身。時間仿佛變慢了,他能清晰看到雨滴落下的軌跡,聽到遠處馬蹄聲的節奏,甚至預判到刺客下一步的動作。
他抄起地上一根木棍,精準地戳中刺客膝蓋。那人慘叫一聲,單膝跪地。程硯書趁機扶起周墨庵,沖入雨幕之中。
驛站后方是一片密林。師徒二人跌跌撞撞地奔跑著,身后追兵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周墨庵的傷勢不輕,鮮血混著雨水,在身后留下淡淡的痕跡。
“分開走...“周墨庵喘著粗氣,“他們主要追你...“
“不行!“程硯書緊緊攙扶著他,“弟子豈能棄先生于險境?“
周墨庵還想說什么,突然身體一僵——前方林間站著三個黑衣人,手持明晃晃的鋼刀,封住了去路。
“程家的小雜種和周老鬼,今日就是你們的死期!“為首的黑衣人冷笑道。
程硯書護在周墨庵身前,胸前的銅錢灼熱得幾乎要烙進皮肉。他握緊拳頭,準備拼死一搏。
千鈞一發之際,林中突然飛出數點寒星,精準地擊中黑衣人的手腕。鋼刀紛紛落地,黑衣人慘叫著后退。
“杜大人來了!“周墨庵松了口氣。
果然,杜大人手持長劍,如鬼魅般從林中掠出,劍光如練,瞬間刺倒兩名黑衣人。第三人見勢不妙,轉身就逃。
“別追了?!爸苣痔撊醯睾暗?,“先離開這里...“
杜大人收起長劍,和程硯書一起攙扶周墨庵。三人抄小路回到國子監,從側門悄悄進入杜大人的院落。
周墨庵的傷勢比想象的嚴重。刀傷雖不致命,但老人年事已高,又淋了雨,很快發起高熱。杜大人請來相熟的太醫,忙到半夜才穩住病情。
“刺客是崔家的人?!岸糯笕说吐暤?,“崔煥之知道你來了京城,猜到你們會合璧銅錢。“
程硯書守在周墨庵病榻前,心如刀絞:“都是學生連累了先生...“
“傻孩子...“周墨庵虛弱地睜開眼,“這是我與程頤的約定...如今證據已全,接下來就靠你了...“
“先生放心,學生一定揭露真相,為程家平反,也為先生...“
周墨庵搖搖頭:“不...不要急于一時。崔家勢大,又有楊溥為靠山,貿然行動只會招致殺身之禍...“他艱難地喘息著,“先專心鄉試...等你金榜題名,有了功名在身,再圖后計...“
程硯書含淚點頭。周墨庵從枕下取出一個布包:“這是我畢生心血...《翰林筆訣》...現在傳給你...“
布包里是一本手抄冊子,墨跡猶新,顯然是周墨庵近期所寫。程硯書翻開第一頁,上面寫道:“翰林之道,不在文采飛揚,而在明辨是非;不在阿諛奉承,而在持守正道...“
“記住...“周墨庵握住他的手,“科舉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讀書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程硯書淚如雨下,在病榻前重重磕了三個頭:“弟子謹記先生教誨,必不負所托!“
當夜,程硯書回到自己房間,將兩份名單小心謄抄在紙上,原件則藏入貼身的香囊。他翻開周墨庵給的《翰林筆訣》,發現里面不僅有應試技巧,更多的是為官做人的道理,甚至包括如何識別朝中各派勢力,如何在險惡環境中堅守初心。
窗外雨聲漸歇,月光偶爾從云縫中透出。程硯書取出為鄉試準備的文稿,一頁頁翻看,突然覺得這些精心雕琢的文字如此蒼白。他拿起火石,點燃蠟燭,將文稿湊近火焰。
“程硯書!你做什么?“杜大人推門而入,一把搶過即將被點燃的文稿。
“這些應試文章...毫無意義?!俺坛帟曇舻统?,“真正的學問不該是這樣的...“
杜大人將文稿放下,嘆了口氣:“周老說得對,你太沖動了。燒了這些就能改變現狀?“他按住程硯書的肩膀,“要想改變游戲規則,首先得進入游戲。鄉試就是你進入朝堂的第一步?!?
程硯書沉默良久,終于點頭:“學生明白了。“
與此同時,崔府密室內,崔煥之正在大發雷霆。
“廢物!連一個老書生和一個毛頭小子都解決不了!“他將茶盞摔在地上,“若讓他們把證據公之于眾,你我都要完蛋!“
陰影中,一個身著華服的中年男子緩緩起身。月光照在他陰鷙的臉上,赫然是當朝大學士楊溥的侄子楊璉。
“慌什么。“楊璉冷笑,“那程家小子不是要參加鄉試嗎?讓他在考場上身敗名裂,比殺了他更有效?!?
崔煥之眼睛一亮:“楊兄的意思是...“
“我叔叔已經安排好了。“楊璉陰森森地說,“這次鄉試,程硯書不僅會落第,還會因舞弊被革除功名,永不得錄用!“
二人相視而笑,卻沒注意到窗外一個黑影悄然離去。那人輕功極佳,幾個起落便消失在夜色中,方向正是國子監...
程硯書對此一無所知。他正在燈下苦讀,胸前的銅錢偶爾傳來微弱的熱度,仿佛在提醒他前路艱險。窗外,秋風掠過樹梢,發出沙沙的響聲,像是無數先賢的嘆息。
鄉試在即,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而這一次,程硯書將不再只是一個被動的受害者,而是要主動踏入這場關乎朝局的風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