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永定門外,程硯書壓低了斗笠,隨著入城的人流緩緩前行。三天前,他和柳青娘在涿州分別,獨自踏上這最危險的一段路。柳青娘則走另一條路,去聯系馮保安排面圣事宜。
“路引。“守門兵丁懶洋洋地伸手。
程硯書遞上沈煉給的通行令和方郎中準備的路引,手心里全是汗。通行令上蓋著錦衣衛的暗記,但若遇到楊溥的人...
兵丁掃了一眼,突然瞪大眼睛,仔細打量程硯書易容后的臉:“翰林待詔?“
“奉密令回京。“程硯書壓低聲音,指了指通行令上的暗記。
兵丁臉色一變,恭敬地交還文書:“大人請。“
順利入城后,程硯書按照沈七給的地址,找到了那處“安全屋“——位于城西的一條陋巷中的小院。院門上了鎖,他從門楣上摸到鑰匙,悄悄進入。
小院簡陋但整潔,桌上放著一封未封口的信。程硯書展開一看,是沈煉的筆跡:
“方待詔:會試三日后舉行,已安排你以江西舉子方承業身份入場。監考官中有楊溥心腹錢士升,務必小心。放榜日即'紫氣東來'之時,馮公公會在文淵閣等候。“
信中還附有詳細的考場安排和錢士升的相貌描述。程硯書燒掉信紙,摸了摸胸前的銅錢。它溫熱依舊,仿佛在回應他的緊張。
接下來兩天,程硯書足不出戶,專心溫書。銅錢偶爾會微微發燙,提醒他窗外有巡邏的差役經過。第三天五更時分,他換上舉人服飾,再次檢查易容——膚色暗黃,眉形粗重,與通緝畫像上的程硯書判若兩人。
貢院前人頭攢動。程硯書低著頭排隊,耳邊充斥著各地舉子的談笑聲。突然,人群安靜下來,一隊錦衣衛簇擁著幾位考官走來。程硯書偷眼望去,其中一個瘦高個、留著山羊胡的中年男子格外顯眼——正是錢士升!
“今科會試,務必嚴守規矩。“主考官高聲宣布,“若有舞弊者,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入場搜檢時,程硯書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搜檢官仔細核對他的路引和相貌,又翻檢考籃,甚至掰開墨錠檢查。就在搜檢即將通過時,錢士升突然走了過來。
“這位舉子面生啊。“錢士升瞇著眼打量程硯書,“江西吉安人?“
“回大人,是的。“程硯書學著江西口音回答。
錢士升伸手:“路引再給我看看。“
程硯書恭敬遞上。錢士升反復查看,甚至對著陽光檢查水印,最終不甘心地還給他:“進去吧。“
找到自己的號舍后,程硯書長舒一口氣。銅錢突然微微發熱,提醒他不要放松警惕。果然,他注意到不遠處有個差役一直在偷瞄自己。
試題發下,是《論語》中的“君子喻于義“和《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程硯書審題片刻,胸有成竹地磨墨提筆。這兩題周墨庵都詳細講解過,他很快進入狀態,文思如泉涌。
正寫到精彩處,忽覺有人站在號舍外。抬頭一看,錢士升正陰鷙地盯著他的答卷!
“大...大人?“程硯書佯裝惶恐。
錢士升不答,只是死死盯著他的筆跡,半晌才踱步離開。程硯書背后已被冷汗浸透,銅錢灼熱得幾乎要烙進皮肉。他強自鎮定,繼續答卷。
傍晚時分,程硯書完成兩篇時文,檢查無誤后舉手示交。收卷官剛要走,錢士升又出現了。
“我親自收這位舉子的卷子。“他皮笑肉不笑地說。
程硯書心中警鈴大作,卻無法拒絕。眼睜睜看著錢士升將他的答卷收入一個特殊的匣子,而非與其他卷子放在一處。
回到安全屋,程硯書坐立不安。錢士升明顯起了疑心,那份答卷恐怕兇多吉少。銅錢持續發熱,似乎在預警什么。
半夜,程硯書猛然驚醒——銅錢像塊火炭般滾燙!與此同時,他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清晰的畫面:錢士升正在燭光下篡改他的答卷!
“必須重寫一份!“程硯書一躍而起。憑著過人的記憶力,他將兩篇文章一字不差地默寫出來,又模仿考場上的筆跡仔細謄抄。
難題是如何調包。錢士升必定將答卷鎖在嚴密處。銅錢在此刻突然發出一道微光,照向桌上的錦衣衛通行令——沈煉!
程硯書當機立斷,換上夜行衣,揣著新答卷和通行令出了門。貢院外有兵丁把守,但銅錢指引他繞到西側一處矮墻。剛要翻越,一隊巡邏差役突然出現!
千鈞一發之際,銅錢爆發出一陣奇異的波動。差役們仿佛突然失明了一般,徑直從蹲在陰影中的程硯書面前走過,對他視若無睹。程硯書驚訝不已,但隨即感到一陣眩暈,鼻血直流——這種能力顯然要付出代價。
翻入貢院后,銅錢的熱度指引他來到一間亮著燈的值房。透過窗縫,他看到錢士升正往他的答卷上灑墨水,顯然是要制造“污卷“的假象!
錢士升折騰夠了,將答卷鎖入柜中,吹滅蠟燭離開。程硯書等了片刻,輕輕撬開窗戶爬進去。銅錢此刻明亮如星,照得鎖孔一清二楚。他用發簪撥弄幾下,鎖應聲而開。
調換答卷后,程硯書原路返回。剛翻出貢院圍墻,銅錢再次預警。他迅速躲入陰影中,只見錢士升帶著兩個差役急匆匆地往貢院趕——難道被發現了?
程硯書不敢久留,抄小路回到安全屋。剛進門,就聽見內室有動靜。他拔出匕首,悄聲靠近,卻見柳青娘正在整理床鋪。
“柳姑姑!“程硯書又驚又喜,“你怎么找到這里的?“
“馮公公告訴我的。“柳青娘看到他臉上的血跡,大驚失色,“殿下受傷了?“
程硯書簡單說了今夜歷險,柳青娘聽后臉色發白:“太危險了!錢士升是楊溥心腹,專程從南京調來監考,就是為抓您!“
“答卷已經調換,他抓不到把柄。“程硯書擦了擦鼻血,“馮公公那邊如何?“
柳青娘眼睛一亮:“皇上已知曉'紫氣東來'的預言,特意命欽天監推算,結果與會試放榜日吻合!馮公公說,放榜那日,皇上會親臨文淵閣,表面上是視察藏書,實則是為見您!“
程硯書心頭一震。三天后,他可能就要直面當今天子,揭露自己的身世和十五年前的冤案!銅錢似乎感應到他的情緒,散發出溫暖的光芒。
“殿下,您真的決定要這么做嗎?“柳青娘憂心忡忡,“一旦身份公開,將再無退路...“
程硯書握緊銅錢,眼前浮現出程頤、周墨庵、杜大人、方郎中的面容:“從我戴上這枚銅錢那天起,就已經沒有退路了。“
次日,程硯書閉門不出,養精蓄銳。銅錢偶爾會微微發熱,提醒他外面有巡邏的差役。傍晚時分,柳青娘帶回一個驚人的消息——錢士升今早被發現在值房昏倒,柜中的答卷不翼而飛,現在貢院大亂!
“他沒發現答卷被調包?“
“據說他醒來后一口咬定是鬼怪作祟。“柳青娘冷笑,“楊溥大怒,當眾斥責他荒唐。“
程硯書若有所思地摸著銅錢。錢士升看到的“鬼怪“,是否與銅錢的力量有關?
會試最后一天,程硯書再次冒險入場。這次考的是五經題,題目出人意料地簡單。但他不敢掉以輕心,每寫一個字都反復斟酌。錢士升果然在考場來回巡視,眼睛紅腫,面色猙獰,像要吃人一般。
交卷時,程硯書特意選了另一位收卷官。走出貢院,他長舒一口氣——最危險的一關總算過了。
回到安全屋,柳青娘已準備好熱水和干凈衣裳。程硯書沐浴更衣后,發現銅錢在燈光下閃爍著奇異的光澤。他好奇地舉到眼前,發現銅錢內部的紋路似乎有了變化,組成了一個模糊的“御“字。
“這是...“
“皇孫信印在與殿下共鳴。“柳青娘輕聲解釋,“奴婢聽吳妃娘娘說過,真正的皇室血脈能讓信印'蘇醒'。“
程硯書若有所思。這兩天的經歷讓他意識到,銅錢的力量遠不止預警危險那么簡單。它似乎能影響他人的感知,甚至制造幻象。但這種能力每次使用都會消耗他的精力,必須謹慎。
夜深人靜,程硯書取出周墨庵給的《翰林筆訣》,翻到最后一頁。那里寫著一段他此前從未在意的話:
“文以載道,非為功名。士之志也,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科舉不過一途,正道方是歸處。“
他輕輕撫摸著這段文字,仿佛觸摸到周墨庵的良苦用心。科舉功名從來不是終點,而是手段——是為程頤平反的手段,是揭露真相的手段,也是肅清朝堂奸佞的手段。
窗外,一彎新月如鉤。兩天后就是放榜日,也是“紫氣東來“預言應驗之時。程硯書摩挲著銅錢,感受它傳來的溫度,仿佛能聽到先帝和程頤的囑托,聽到吳妃的搖籃曲,聽到周墨庵的諄諄教誨...
一切答案,都將在文淵閣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