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京城門前布疑云
- 隴右耕策:從荒村到天下共主
- 渡劫失敗的散仙
- 2520字
- 2025-06-13 23:34:21
晨霧未散時,陳牧的靴底碾過郊外的濕草。
他裹著裴元的舊皮氅,帽檐壓得低,只露出半張沾著草屑的臉。
身后李若雪的銀鞭收在袖中,鞭柄的流蘇掃過他手背——這是他們約定的“安全“暗號。
“前面就是左驍衛的營寨。“裴元攥著韁繩的手青筋凸起,黑馬噴著白氣在他身側打轉,“守營的是我舊部,可信。“他轉頭時,黑袍下露出半道刀疤,在霧里泛著青,“先生,您真不考慮先歇兩日?
昨夜那場火...您咳了半宿。“
陳牧按住腰間的布包,里面軍屯圖的油紙窸窣作響。
他能聽見自己喉間的腥甜——是剛才翻山時被碎石擦破的傷口,但聲音卻穩得像山巖:“多歇一日,李文博的人就能多鋪一層網。“他踢了踢馬腹,“去營寨。“
營門開得極快,守卒見著裴元的臉便“哐當“卸下門閂。
陳牧翻身下馬時,看見寨墻上的哨兵沖裴元比了個“三“的手勢——那是邊軍暗語,“無伏“。
他跟著裴元穿過操練場,新兵們扛著木槍跑過,汗氣混著晨露鉆進鼻腔,倒比山谷里的血腥氣好聞些。
“陳九去西市了。“李若雪突然開口,指尖輕輕叩了叩他的布包,“他說找賣胡餅的老張頭傳信最快。“她的發尾還沾著昨夜的草籽,說話時掃過他耳垂,“若有消息,半個時辰內必回。“
陳牧在營帳里坐定,裴元扔來個陶碗,粗瓷壁上還留著前個兵卒的指痕。“喝。“裴元灌了口酒,酒氣裹著血銹味散開來,“您那套假死的法子,倒真把李文博套進去了。“他突然掀了黑袍,露出腰間滲血的繃帶,“但那老匹夫能買通州府通判,京城的水只會更渾。“
話音未落,帳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陳九掀簾而入時,額角的汗珠子砸在地上,青布短打沾著泥點,手里攥著半塊沒吃完的胡餅。“先生!“他喉結滾動兩下,“兵部今早收到八百里急報,說您在青石峽遇襲身亡。“
陳牧的手指在碗沿頓住。
裴元的酒囊“當啷“砸在案上,震得陶碗跳了跳:“放屁!
那伙刺客的刀都沒沾到他衣角!“
“不止這個。“陳九抹了把臉,胡餅碎屑簌簌掉在他磨破的袖口,“御史大夫上了折子,說裴將軍擅調邊軍出防區,要參您'矯詔亂兵'。“他從懷里掏出張皺巴巴的邸報,“還說隴右軍屯是勞民傷財,要...要取消試點。“
帳內的炭盆“噼啪“爆了聲。
李若雪的銀鞭突然繃直,鞭梢戳穿了帳子,漏進的風掀起邸報,“李文博“三個字在紙上晃得刺眼。
裴元猛地站起來,腰間的刀撞在案角,“這是要把隴右的根基全拔了!
他們怕您到京城說破鹽稅的窟窿,更怕軍屯成了氣候!“
陳牧沒說話。
他盯著帳頂搖晃的燭火,火舌里映出青石峽的火場——那些刺客身上搜出的州府手令,李文博私印在玉佩內側的刻痕,還有李若雪撿回的半塊蜜餞。
他突然笑了,指節抵著眉心:“裴將軍,您說死人難對付,可活人要是'活'得恰到好處...“他抬頭時,眼里像淬了刀,“正好能看看,誰急著給'死人'蓋棺,誰又在等'死人'睜眼。“
李若雪的鞭梢“唰“地收進袖中。
她俯身替陳牧理了理皮氅的領子,指尖在他喉結處停了停:“我讓護商隊的人在城門掛了白燈籠——按隴右風俗,外鄉人亡故要掛七日。“她的聲音輕得像羽毛,“李文博的眼線該以為您的尸首還在運靈車上。“
“今夜子時,我帶您走偏門進裴府。“裴元扯過件灰布短打扔給陳牧,“您扮成我的書童,我府里的老仆只認衣裳不認人。“他摸出塊銅魚符拍在案上,“明早我去兵部點卯,您跟著混進去——他們要見'死人',咱們就給他們看個活的。“
第二日辰時三刻,兵部衙門的朱漆大門前。
陳牧縮在裴元身后,粗布短打的袖口沾著灶灰,手里捧著個裝文書的木匣。
門房的老卒瞇眼瞧了瞧裴元的腰牌,又掃過陳牧:“裴將軍今日倒勤謹,往常可都是巳時才到。“
“前日在邊鎮收了批軍報。“裴元拍了拍陳牧的肩,“這小子手穩,讓他幫著搬文書。“他踢了踢木匣,“里面有隴右軍屯的新賬,尚書大人昨兒還催著要。“
門房揮了揮手。
陳牧跟著裴元跨進門檻時,聽見廊下兩個小吏在交頭接耳:“聽說陳牧那鄉巴佬死了?
活該,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份,敢攪和軍屯的事。““噓!
沒聽御史大人說么,這種亂臣...啊!
裴將軍!“
裴元的腳步頓住。
陳牧抬頭,正撞進兵部尚書的視線里。
那老頭捧著茶盞站在廊下,灰白的胡子抖了抖,茶盞“當啷“砸在青石板上,濺濕了陳牧的褲腳。
“你...你是...“尚書的手指戳向陳牧的鼻尖,又哆哆嗦嗦指向裴元,“裴九,這是...這是?“
陳牧摘下帽子。
晨光從廊角斜斜切進來,照得他額角的疤泛著淡粉——那是青石峽里被碎石擦的,還沒結痂。
他彎腰從木匣里取出一卷染血的紙,展開時,火油的焦味混著墨香散出來:“尚書大人,這是青石峽伏擊的戰斗記錄。“他又摸出個帶鎖的木盒,“這是活口的供詞,里面有州府通判的手令,還有李文博的私印。“
滿院的小吏全靜了。
尚書搶過供詞掃了兩眼,突然拍案:“好個李文博!
好個'遇襲身亡'!“他轉身揪住裴元的衣領,“你早知道?
你早知道那小子沒死!“
“御史大夫來了!“不知誰喊了一嗓子。
陳牧轉頭,就見個穿緋色官服的老頭扶著門框站在臺階上,臉上的皺紋擠成一團:“裴將軍,擅調邊軍出防區,該當何罪?
陳牧,私率鄉兵與邊軍合流,該當何罪?“他抖著袖子指向陳牧,“就算沒死,也該治他個...治他個...“
“治臣什么罪?“陳牧向前一步,粗布短打被風掀起,露出腰間的鐮刀——那是昨夜李若雪悄悄塞進他懷里的,刀柄的倒刺還沾著半片干血,“臣在青石峽,用這把鐮刀砍翻了十七個刺客。
他們要殺的,是帶著隴右軍屯圖進京的臣。“他盯著御史大夫的眼睛,“臣調鄉兵,是因為邊軍遠在百里外;臣合邊軍,是因為百姓在火里哭。
若這也算罪...“他的聲音突然沉下來,像敲在青石板上的錘,“請問大人,那些被胡騎燒了屋子的百姓,那些被刺客砍斷腿的老婦,他們何辜?“
滿院寂靜。
陳牧聽見自己的心跳,一下一下撞著肋骨。
尚書突然咳嗽兩聲,背著手往正廳走:“都跟進來。“他走到門口又回頭,沖陳牧招了招手,“你,也來。“
午后的陽光透過窗紙,在磚地上投下格子。
陳牧站在正廳中央,聽著尚書與御史大夫的爭執聲從屏風后傳來。
李若雪的銀鞭突然在他腳邊輕敲兩下——這是“安全“的暗號。
他低頭,看見鞭梢卷著張紙條,墨跡未干:“皇帝召。“
未時三刻,宦官的尖嗓音穿透兵部的飛檐:“陳牧接旨——三日后,金鑾殿,與眾將共議邊疆戰策。
欽此。“
陳牧跪下去時,看見李若雪站在廊下。
她的銀鞭垂在身側,鞭柄的流蘇被風掀起,露出里面纏著的半塊蜜餞——和昨夜從尸體堆里撿回的那塊,正好拼成完整的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