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借貸熱點問題解答與案例指引
- 劉克安 譚娟編著
- 2583字
- 2025-06-19 16:20:35
4.因買賣等清算后形成的結算型借條,能否按民間借貸起訴還款?
【問題解答】
對于因買賣、工程建設、合伙、勞務、侵權等通過清算后形成的借據、欠條、收據等,如債務人未履行支付義務,出借人能否按民間借貸起訴還款?
一般來說,雙方之間存在的各種債務關系,雙方對賬后進行的結算,只要不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情形,雙方之間的結算即為對債務金額的有效確認。債權人可持借據、欠條或收據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訴求債務人償還借款。
若另一方當事人否認雙方系民間借貸法律關系而是買賣、工程建設、合伙、勞務、侵權等關系,并提供相應證據證明,這時,法院一般不按照結算內容進行處理,而是按照雙方實際的買賣等法律關系進行認定,以便更為真實客觀地解決雙方糾紛。法院查明雙方真實法律關系后,可能會向原告釋明變更訴訟請求,否則將裁定駁回起訴。
因此,債權人持借據、欠條或收據提起民間借貸訴訟時,要根據審理的基礎法律關系情況決定是否變更訴訟請求,以免敗訴。
【法條指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20〕17號)
第十四條 原告以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依據基礎法律關系提出抗辯或者反訴,并提供證據證明債權糾紛非民間借貸行為引起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查明的案件事實,按照基礎法律關系審理。
當事人通過調解、和解或者清算達成的債權債務協議,不適用前款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3〕13號)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認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不應當拘泥于合同使用的名稱,而應當根據合同約定的內容。當事人主張的權利義務關系與根據合同內容認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締約背景、交易目的、交易結構、履行行為以及當事人是否存在虛構交易標的等事實認定當事人之間的實際民事法律關系。
【案例適用】
1.買賣雙方經和解結算后出具借條確認欠款,應按借款合同關系審理
——龍巖市閩海輪胎有限公司、榮某1等民間借貸糾紛案
審判法院:龍巖市新羅區人民法院
案號:(2021)閩0802民初1418號
案由:民間借貸糾紛
案件類型:民事一審案件
裁判摘要
本院認為,榮某1與閩海輪胎公司之間的借款及買賣合同關系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應予認定。關于借款312920元。榮某1因向閩海輪胎公司購買貨物未付清貨款,雙方經和解結算達成債權債務協議,榮某1于2020年7月6日向閩海輪胎公司出具借條確認尚欠閩海輪胎公司貨款312920元,并由榮某2提供擔保。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第二款之規定,應按借款合同關系審理,雙方未約定履行期限,故出借人閩海輪胎公司有權隨時要求借款人榮某1歸還借款312920元,并要求榮某1承擔逾期付款違約責任。閩海輪胎公司主張榮某1支付以312920元為本金,自合同成立即2020年7月6日起至款清之日按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4倍即年利率15.4%計算的利息,有合同和法律依據,本院予以支持。雙方分別于2019年11月14日、2020年7月6日兩次對欠款進行結算確認,并在2020年7月6日的結算中約定欠款之日起按月利率2%計算利息,且雙方未對之前產生的利息進行約定,故應以后一次即2020年7月6日結算為準,閩海輪胎公司訴請榮某1支付在此之前即自2019年11月14日起至2020年7月5日止,以244970元為基數,按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市場報價利率的4倍計算的利息,沒有合同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2.雖然基礎法律關系是合伙關系,但出具了借條后應認定為民間借貸糾紛
——許某、黃某等民間借貸糾紛案
審判法院: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
案號:(2021)粵1971民初15060號
案由:民間借貸糾紛
案件類型:民事一審案件
裁判摘要
由于黃某回購錦坤公司合伙項目出資額的受讓價款已轉化為借款并以借條形式進行結算,因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20〕17號)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本案應認定為民間借貸糾紛。又,雖然案涉借條所涉借款是來源于黃某回購錦坤公司合伙項目出資額的受讓價款,但因錦坤公司同意案涉借條權利由許某享有,這是其對自身權利的自由處分,故應依法認定許某是案涉借條的權利人,黃某應按該借條約定向許某還款付息。
黃某確認案涉借條簽署后其并沒有向許某歸還過款項,現案涉借條中約定的還款期限已經屆滿,故許某訴請黃某歸還借款本金10萬元有合法依據,本院予以支持。
3.雖有欠據,但實為工程欠款,被告依據基礎法律關系提出抗辯的,按照基礎法律關系審理
——王某、秦某等民間借貸糾紛案
審判法院:通榆縣人民法院
案號:(2023)吉0822民初2355號
案由:民間借貸糾紛
案件類型:民事一審案件
裁判摘要
本院認為:原告王某主張與二被告之間系民間借貸法律關系,提供了雙方結算后二被告給原告王某出具的欠據,原告王某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提供了郵政儲蓄銀行查詢賬戶明細,證明2019年1月15日至2019年11月14日共計給秦某轉賬141.7萬元。根據雙方的交易習慣,多數資金往來均通過銀行轉賬的形式進行,但原告未提供詳細的欠款54萬元形成的銀行流水,也沒有說明借款、還款結算過程及結算依據,通過被告提供的中國建設銀行網上銀行電子回執,2019年1月7日至2019年1月14日被告秦某實際控制的通榆縣運翔商貿有限公司給原告轉賬60萬元后,足以說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其他經濟往來,并且欠據上明確標注是尾欠王某的工程款,二被告也不認可欠據的54萬元為借款,因此對原告主張雙方系民間借貸法律關系,本院不予確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原告以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依據基礎法律關系提出抗辯或者反訴,并提供證據證明債權糾紛非民間借貸行為引起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查明的案件事實,按照基礎法律關系審理。”因此,本案應當按照基礎法律關系拖欠工程款審理,但經庭審釋明后,原告堅持以民間借貸法律關系主張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的規定,原告就其主張未提供充分的證據加以證實,因此對原告要求二被告償還借款54萬元及利息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