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借貸熱點問題解答與案例指引
- 劉克安 譚娟編著
- 4219字
- 2025-06-19 16:20:36
5.名為合伙合同或者其他合同為何要按民間借貸處理?
【問題解答】
有些合伙合同或者其他合同糾紛案件,起訴到法院后,法院最終卻按民間借貸處理,這是什么原因呢?
合伙協(xié)議的典型特征是共同出資、共同經(jīng)營、共擔風險、共負盈虧。如果當事人在合伙合同中約定一方不參與經(jīng)營管理,不承擔經(jīng)營風險,僅享受分紅或者收取利息等固定利益,這類合同是名為合伙實為借貸,應按民間借貸合同處理。
在房地產(chǎn)開發(fā)中,以“合作開發(fā)”的名義向他人借款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該類合同是合作開發(fā)合同還是借貸合同呢?如果合同約定提供資金的當事人不承擔經(jīng)營風險,只收取固定數(shù)額貨幣,比如,只參與分紅或者收取利息等,這類合同是名為合作合同實際為借貸合同,應按民間借貸合同處理。
委托人將資產(chǎn)交由受托人進行投資管理,比如,進行外匯和黃金理財操盤,如果委托合同約定,投資不當造成的資金虧損由受托人承擔,協(xié)議到期后,受托人應返還委托人本金和利潤。這類合同名為委托理財,實為借貸,應按民間借貸法律關系處理。
以上這類合同,名為合伙或者其他投資合同,其實質是借貸。所以,法院按真實的借貸法律關系處理。
【法條指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
第九百一十九條 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由受托人處理委托人事務的合同。
第九百二十九條 有償?shù)奈泻贤蚴芡腥说倪^錯造成委托人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請求賠償損失。無償?shù)奈泻贤蚴芡腥说墓室饣蛘咧卮筮^失造成委托人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請求賠償損失。
受托人超越權限造成委托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九百六十七條 合伙合同是兩個以上合伙人為了共同的事業(yè)目的,訂立的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協(xié)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20〕17號)
第十二條 本解釋所稱的合作開發(fā)房地產(chǎn)合同,是指當事人訂立的以提供出讓土地使用權、資金等作為共同投資,共享利潤、共擔風險合作開發(fā)房地產(chǎn)為基本內容的合同。
第二十四條 合作開發(fā)房地產(chǎn)合同約定提供資金的當事人不承擔經(jīng)營風險,只以租賃或者其他形式使用房屋的,應當認定為房屋租賃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法釋〔2020〕17號)
第十四條 原告以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jù)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依據(jù)基礎法律關系提出抗辯或者反訴,并提供證據(jù)證明債權糾紛非民間借貸行為引起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jù)查明的案件事實,按照基礎法律關系審理。
當事人通過調解、和解或者清算達成的債權債務協(xié)議,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3〕13號)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認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不應當拘泥于合同使用的名稱,而應當根據(jù)合同約定的內容。當事人主張的權利義務關系與根據(jù)合同內容認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締約背景、交易目的、交易結構、履行行為以及當事人是否存在虛構交易標的等事實認定當事人之間的實際民事法律關系。
【案例適用】
1.簽有合作協(xié)議為何按民間借貸處理?
——呂某、唐某民間借貸糾紛案
審判法院: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2023)粵01民終24475號
案由:民間借貸糾紛
案件類型:民事二審案件
裁判摘要
本院認為,本案的二審爭議焦點在于唐某和呂某之間是否成立民間借貸關系。
其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法釋〔2020〕17號)第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原告以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jù)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依據(jù)基礎法律關系提出抗辯或者反訴,并提供證據(jù)證明債權糾紛非民間借貸引起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jù)查明的案件事實,按照基礎法律關系審理。”本案中,唐某向呂某出借15萬元,呂某以該款項出資獲得原影公司30%的股權。《合作協(xié)議》第五條第一款明確約定:“無論本協(xié)議項下的項目最后是否成功運行,均不影響乙、丙雙方對甲方承擔的足額還款義務。”故本案并不符合上述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
其二,就案涉15萬元款項性質,除了前述《合作協(xié)議》外,唐某與呂某于2017年5月20日進一步簽訂了《借據(jù)》,《借據(jù)》明確了出借人為唐某,約定了15萬元的借款數(shù)額和3年的借款期限,對于利息計算有明確合意。這明顯具備借款合同的典型特征。一審呂某的訴訟代理人承認《借據(jù)》系呂某自愿簽訂,不存在威脅、脅迫情形,雙方的民間借貸合同據(jù)此成立并生效。
其三,各方當事人在《合作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在該協(xié)議簽署前,唐某已實際出資50萬元,其中包含了呂某的出資15萬元,并均確認上述款項的實際支出和用途。因此,一審法院認定案涉《借據(jù)》項下15萬元借款唐某已經(jīng)實際給付并無不當。
綜上,一審法院根據(jù)各方當事人和證人的陳述以及案涉《合作協(xié)議》《借據(jù)》認定本案系民間借貸糾紛,定性準確,本院予以認可。《借據(jù)》約定的24%利息未超過2017年5月20日借據(jù)訂立時24%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2020年8月20日后利率變更為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4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一審法院對借款利率的調整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認可。
至于呂某所稱其對原影公司的后續(xù)出資以及與唐某因合作開辦原影公司所產(chǎn)生的糾紛,與本案爭議的15萬元款項并非同一法律關系。呂某如認為在后續(xù)公司經(jīng)營過程中,其對原影公司有追加出資或借款,原影公司各股東之間未進行清算損害了其合法權益,其可另循法律途徑解決。一審法院對此處理妥當,本院予以認可。
2.否認借貸主張合伙應舉證證明
——林某與趙某、廣州貝濱管業(yè)有限公司等民間借貸糾紛案
審判法院: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2023)粵01民終4225號
案由:民間借貸糾紛
案件類型:民事二審案件
裁判摘要
本院認為,本案系民間借貸糾紛。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二十一條的規(guī)定,二審案件的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的上訴請求進行。綜合雙方的訴辯意見,本案二審的爭議焦點為:其一,本案案由是民間借貸糾紛還是合伙糾紛;其二,廣州貝濱管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濱公司)是否應對《借款合同》項下全部借款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其三,趙某、貝濱公司是否應承擔林某支出的律師費、擔保服務費。
爭議焦點一,本案案由是民間借貸糾紛還是合伙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間借貸訴訟時,應當提供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jù)。”本案中,林某提交了借條、《借款合同》、收據(jù)、銀行轉賬憑證等證據(jù),對其與趙某之間的民間借貸合同關系的存在完成了舉證責任。趙某、貝濱公司主張雙方是合伙關系,既未提交雙方簽訂的合伙協(xié)議,也無舉證證明案涉借條、《借款合同》不屬實,趙某、貝濱公司的該項主張,缺乏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一審法院認定本案案由是民間借貸糾紛,認定正確,本院亦認同。
爭議焦點二,貝濱公司是否應對《借款合同》項下全部借款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負責人以個人名義與出借人訂立民間借貸合同,所借款項用于單位生產(chǎn)經(jīng)營,出借人請求單位與個人共同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首先,趙某于2022年3月8日向林某簽署出具《借款合同》時,其身份是貝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案涉《借款合同》約定了借款用途為“工程投標保證金”,而非趙某個人用途借款。其次,貝濱公司雖未在《借款合同》上蓋章確認,但貝濱公司曾向林某出具了金額為10萬元的收據(jù),載明收到林某借款10萬元,后又陸續(xù)向林某出具多份金額合計106萬元的收據(jù)。在此情況下,貝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趙某向林某出具金額為391.8萬元的《借款合同》時,林某有合理理由相信趙某所借款項用于貝濱公司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最后,貝濱公司以其賬戶僅收到趙某轉入207.9萬元及貝濱公司向林某出具的收據(jù)金額合計116萬元為由,主張僅對323.9萬元借款本息承擔共同還款責任。趙某在收到林某出借的資金后,是否將資金均用于貝濱公司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非林某所能掌握。趙某、貝濱公司也未提交充分證據(jù)證明部分款項用于其他用途。綜合以上分析,貝濱公司、趙某上訴主張貝濱公司僅對其中323.9萬元借款本息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一審法院認定貝濱公司、趙某對案涉全部借款本息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
3.以融資租賃之名行借貸之實
——恒昌眾鼎公司申請執(zhí)行李某仲裁裁決案
審理法院: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2020)渝05執(zhí)異381號
案由:申請承認與執(zhí)行法院判決、仲裁裁決案件
裁判摘要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五條規(guī)定:“融資租賃合同是出租人根據(jù)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五條的規(guī)定,結合標的物的性質、價值、租金的構成以及當事人的合同權利和義務,對是否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作出認定。對名為融資租賃合同,但實際不構成融資租賃法律關系的,人民法院應按照其實際構成的法律關系處理。”
融資租賃交易具有“融資”和“融物”的雙重屬性,二者缺一不可。租賃物客觀存在且所有權由出賣人轉移給出租人系融資租賃合同區(qū)別于借款合同的重要特征。如無實際租賃物或租賃物所有權未從出賣人轉移至出租人,應認定該融資租賃合同無融物屬性,當事人之間僅有資金的融通,系名為融資租賃實為借貸。
本案中,雖然恒昌眾鼎公司與李某簽訂融資租賃合同約定系車輛售后回租模式,但在該融資租賃合同簽訂前,案涉車輛已被李某以相同方式與恒通嘉合公司辦理了融資租賃,按照李某與恒通嘉合公司合同約定,案涉車輛所有權已經(jīng)轉移至恒通嘉合公司,并辦理了抵押登記,故案涉車輛所有權不能且事實上也沒有從出賣人李某轉移至出租人恒昌眾鼎公司。恒昌眾鼎公司作為名義上的買受人和出租人,并不享有案涉車輛(即租賃物)的所有權,李某作為名義上的承租人,其真實意思表示并非售后回租。締約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建立貸款法律關系,僅有融資沒有融物,系以融資租賃之名行借貸之實。
恒昌眾鼎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中載明的經(jīng)營范圍不包括金融業(yè)務,其未經(jīng)批準,以融資租賃之名,變相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fā)放貸款從事經(jīng)常性的金融業(yè)務,屬于非法從事金融業(yè)務活動。執(zhí)行該仲裁裁決,將擾亂我國金融監(jiān)管秩序,違背社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