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孟子與儒家道統

明末心學大家劉宗周曾說:“(《論語》)第二十篇歷敘堯、舜、禹、湯、文、武之傳,而終之以夫子之論政,又推本君子之學。內圣外王,于斯為至矣?!薄皥蚴谒?,言祈天永命之道,而推本于‘執中’,其旨微矣?!薄笆ト藶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道統,亦準諸此而已矣。圣人立天命人心之極而修道以立教者,更無偏倚之私、過不及之弊?!标P于“道統”,曾有人說自韓愈《原道》始,儒家道統即已清晰。非也!事實上,儒家道統自《論語·堯曰》就已經明晰。換言之,首論“道統”者,《論語》也。

《堯曰》篇是《論語》終篇,終篇想表達什么呢?朱熹《論語集注》云:“楊氏曰:《論語》之書皆圣人微言,而其徒傳守之,以明斯道者也。故于終篇具載堯舜咨命之言,湯武誓師之意,與夫施諸政事者。以明圣學之所傳者一于是而已。所以著明二十篇之大旨也?!睹献印酚诮K篇亦歷敘堯、舜、湯、文、孔子相承之次,皆此意也?!薄墩撜Z》終篇具載堯舜咨命之言,湯武誓師之意,與夫施諸政事者,即堯舜乃治統,即以仁愛治天下。孔子以明圣學之所傳者,目的是倡導堯舜之道。也就是說,《論語》將“治統”與“道統”合一,將實踐上升到理論,并將自己歸入儒家統系。

《孟子·公孫丑下》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終篇提到圣人之道的繼承問題:“由堯舜至于湯,五百有余歲,……由湯至于文王,五百有余歲,……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歲,……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余歲,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泵献訌摹拔灏倌瓯赜型跽吲d”的觀點出發,歷述歷史上那些具有里程碑性質的圣人,同時對圣人之道的不繼深感憂慮,以“舍我其誰”的豪氣,儼然以大道繼承者自居。

民國時期的唐文治曰:唐柳宗元謂:“《論語》之大,莫大乎《堯曰》一篇,是乃孔子常常諷道之辭。”蓋治統者原于道統,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秷蛟弧芬黄钥鬃又澜y,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治統也。至知命、知禮、知言三者,乃又示萬世學者繼續道統之全功。是道統也,亦治統也,綜全篇數百言中,天下萬世之學術、治術包括而無不盡。嗚呼!神乎微乎!二千數百年之后有王者起,其必來取法乎!

唐韓愈尤重孟子,并且推舉孟子學說。韓愈在《原道》中詳細排列圣人傳承譜系,即儒家“道”統。《原道》云:“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在韓愈的道統論中,把孟子視為孔子之后儒家道統的唯一繼承人。韓愈曾說:“始吾讀孟軻書,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所以他主張“故求觀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韓愈所編織的道統就是儒家“道”的傳授系統。通過這個傳承系統使自己所承擔之道的合法性獲得了歷史性依據。但是“道”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共名,各家都言道。所以韓愈又給他所說的儒家之道的含義進行了界定:“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也?!边@樣不僅使儒家的道與其他的道區分開來,而且還使儒家的道落到了實處。所以他特別標明儒家的道并不是僅僅可用于個人的修養,而且還完全適用治國理政的實踐。

宋儒發明“道統”并且完善道統學說。北宋大儒理學家孫復、張載、二程等都為道統站隊。其中孫復提出“尊王明道”“崇儒排佛”的主張,并延展了道統傳承的隊伍,在《孫明復小集》中言:“吾之所謂道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也,孟軻、荀卿、揚雄、王通、韓愈之道也?!钡搅硕痰臅r候,對道統進行進一步闡述,并且提高“四書”的地位。宋儒理學和孟子的學說有很密切的聯系,于是孟子地位進一步上升。朱子延續了二程的理念,正式將這種傳承命名為道統。所以朱子強化了道統概念,但是其根據卻可以追溯至孔子、三王。朱子《中庸章句序》言:“《中庸》何為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圣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敝熳犹刈鸲蹋J為他們是孟子之后的道統傳人,朱子之學和二程之間密不可分。所以朱熹言下之意就是自己是二程之后儒家道統的承繼者。

康熙在《日講四書解義》序言中曰:“朕惟天生圣賢,作君作師。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系也。自堯、舜、禹、湯、文、武之后,而有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自《易》《書》《詩》《禮》《春秋》而外,而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之書?!w有四子而后,二帝三王之道傳,有四子之書而后,五經之道備,四子之書得五經之精意而為言者也??鬃右陨裎从兄ィc列國君、大夫及門弟子論政與學,天德王道之全、修己治人之要,俱在《論語》一書?!秾W》《庸》皆孔子之傳,而曾子、子思獨得其宗。明新止善,家國天下之所以齊、治、平也;性教中和,天地萬物之所以位育,九經達道之所以行也。至于孟子,繼往圣而開來學,辟邪說以正人心,性善仁義之旨著明于天下。此圣賢訓辭詔后,皆為萬世生民而作也。道統在是,治統亦在是矣?!彼麑Φ澜y的推崇與維護,也正是宣揚清王朝治統的正統性,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將自己歸入儒家道統和治統之中。

民國時期,孫中山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明言自己接續儒家道統。

綜上所述,不管是圣賢偉人還是帝王,不管是否能踐行儒家仁學,都能視仁愛天下是正統善道,都欲將自己歸入道統之中,自言是道統的接續者,起碼主觀上是認可儒家仁愛學說的,其崇仁理念是可嘉的。


(1)魏晉時期的王肅在《圣證論》中說孟子字“子車”,傅玄在《傅子》中言孟子字“子輿”。有學者認為這兩種表字都屬于臆測,孟子的表字沒有傳下來,與他周游列國時年輩較高,諸侯公卿均不便稱其表字有關。

(2)司馬遷認為孟子游齊在齊宣王之時,經后世學者考證,孟子首次至齊,是在齊威王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财经| 荃湾区| 会泽县| 铜川市| 绥阳县| 周至县| 济阳县| 台东县| 浦江县| 遂川县| 巩留县| 鄄城县| 阿坝| 陇川县| 阿城市| 荔波县| 榆树市| 日照市| 延庆县| 临清市| 沾益县| 民乐县| 翁牛特旗| 岳池县| 兴安县| 芷江| 荥阳市| 晋宁县| 宜宾县| 大洼县| 德州市| 南康市| 电白县| 丹巴县| 望城县| 潼南县| 四川省| 泰和县| 榆中县| 石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