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論及肉食者鄙,大順點贊
- 明末:剛就藩,就被曝光千古奸帝
- 歷史學大家
- 2007字
- 2025-06-02 21:46:33
順朝都城洛京,順朝朝堂內。
“那朱家太子還是個聰明人啊,額可是當反賊當了一年時間,才知道大明朝的官老爺們都是一群吃干飯的飯桶,沒想到這小子這么小的年紀就懂了。”一只虎李過頗為驚訝道。
李過在造反前不過是底層人物,面對大明朝的那些高官權貴,自然是敬畏不已。
直到他開始做反賊,從大明朝的權貴們破綻百出的應對里,他才明白,肉食鄙這句話是一點沒錯。
為流民軍攻下的城池里,又舍不得拿錢財來武裝士兵,而致使財貨盡為流民軍所得的藩王,有以衛所養兵,實際上兵丁百不存一的腐朽衛所。
見識了高官們的丑態,此時的李過不僅不覺得大明百官值得敬畏,反而頗為認可天幕中的朱慈烺對大明官員的評價。
“這朱家太子確實比朱由檢那老糊涂聰明多了,”李自成嗤笑一聲,轉而問向順朝的文官之首的牛金星:“軍師,額們的大順,能不能像朱家太子這樣改制啊?”
作為順朝皇帝,在洛京登基之后,投靠大順的流民軍軍餉就壓到了大順身上。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稱了帝,李自成才知道,養百萬大軍的消耗是真的高,單是給效忠于他的百萬大軍發一遍賞,就幾乎把大順劫掠多年的財富消耗一空。
偏偏他許諾三年不征,所以大順轄區內是收不上多少稅的。為了減少軍需消耗,他不得不默認,那些拿不到軍餉的順軍以劫掠來抵充。
這事整得李自成挺愧疚的,覺得對不住黎民百姓,讓他們遭遇兵災之難。
同時,他也發愁這百萬大軍該如何供養,現如今聽到減少軍餉消耗,又能保持軍隊戰斗力的法子,自然是狠狠心動了。
“啊這,”牛金星語氣遲疑,面色猶疑。
見牛金星面露難色,奉命投賊的降臣孫傳庭開口為其解圍道:“陛下,明太子彼時所面對的局面和我大順不一樣。”
“哦,哪里不一樣?”李自成轉而問道。
“蜀南承平已久,衛所兵常年不曾臨戰,勇武之心不存。衛所將領也樂于買賣,兵法武藝不精,故而軍制之改極易。而我大順,則以勇武之士為將,軍情大異。”孫傳庭簡單解釋了一下。
常規的政治和經濟改革適合在天下初定,開國之君和開國功臣們大權在握時進行,這樣阻力會比王朝中期小很多。
軍制改革,則是更適合在天下承平之時進行,和平時期的士兵紀律性更高。而要是換到天下混戰的時間點,為了得錢賭博,他們甚至敢直接反叛,拿節度使的位置換錢賭博。
順朝天下未定,甚至因為流寇底色而紀律性極差,李自成要是在這個時候搞什么軍改,那么底下士兵說不定就敢拿李自成的腦袋到大明朝換富貴。
天幕上的朱慈烺,之所以敢于在永寧衛搞軍制改革,也是看中永寧衛處在太平時節,兵將都對作戰興趣不大,才敢這么搞。
聽明白了孫傳庭的解釋,李自成這才放棄了搞軍制改革的打算。
給李自成解釋了軍制改革的弊端,孫傳庭看向天幕,心中不禁高興。
太子不僅有中興之姿,還是個不世出賢才,這對大明來說,實是萬幸。
……
川蜀,蓉都。
“打發士兵出營,這朱家太子還真是天真,雖有中興之才,但不知兵事。”聽到朱慈烺所闡述的,讓天下之兵退伍為民的夢想,張獻忠嗤笑一聲。
精銳老兵若是能棄武為民,那士兵們還能有戰心嗎?士兵沒有戰心,軍隊不就戰力大減了,戰力不足的軍隊,能在這亂世當中戰勝強敵嗎?
“阿達,朱家太子讓士兵投身為民的策略,我等也該學上這么一學,若是我大西能完成軍改,那我所占據的蜀國也能早日恢復‘天府之國’之名。”張可望則是頗為心動道。
“此事萬勿再提,我大西不可輕改。”張獻忠果斷說道。
“阿達,”張可望張了張嘴,終究是沒再開口。
希望能奇能找到侯衛,到時軍改就瞞著阿達偷偷干好了。張可望心中如是想道。
……
清國都城盛京,攝政王議事會。
“這朱家太子真是膽大妄為,竟敢用賊配軍之名詆毀我滿洲鐵騎,范憲斗,你可有策略找到這朱家太子所在。”多爾袞大發雷霆道。
上一回攝政王議事會,通過了范文程等老牌漢奸回歸大清決策層的決議,故而今次議事會,允許范文程共議。
“睿親王,這朱家既已不在燕京城,那他必然是到了江南之地,其中最有可能的,自然是蜀南的永寧衛。”范文程思量片刻說道。
在看到大明朝還能中興之時,他范文程猶疑過,自己是否跟錯了主子,甚至為自己曾經投身大清的輕率舉動懊悔不已。
不過,當他再次回到攝政王議事會上,他就想明白了,大明朝是不可能接受他反正的。既然滿清的權貴都覺得他可信,那他范文程就必然是大明朝眼里的頭號眼中釘,想反正當二臣,估計也沒人敢冒大不韙要他。
“你為何會覺得,那朱家太子會繼續往永寧衛去?他在永寧衛的事情都已經被這天幕曝光,若是還在永寧衛待著,遲早會為人發現,這朱家太子總不至于如此不智吧?”老代善頗為困惑。
“沒錯,流賊、明國當中都有不少看得到天幕的文武大臣,在當今時局,朱家太子可謂是天下之敵,安全起見,他應該落腳應天府才對。”多鐸也發問道。
“你們問的太快,先聽聽范憲斗如何解釋才對。”豪格開口為范文程解圍。
范文程能回到攝政王議事會,他可是出了不少力,當然不能讓范文程就這么問倒。
“以朱家太子停留永寧衛為由,我大清才能說服順國,與其聯手伐明,否則,大清和順國的盟約即便是勉強達成,也會因為目標的不同而難以寸進。”范文程如此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