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清使順決議
- 明末:剛就藩,就被曝光千古奸帝
- 歷史學大家
- 2227字
- 2025-06-02 23:50:17
他當然不知道朱慈烺還會不會停留在永寧衛,他對大明內部的情況并不了解,也不敢斷言。
可他好不容易才回到議事會,重獲滿人親貴的信任,總要找到點功勞作為立身之本。清順盟約,這個必然達成的大事,就成了范文程的目標。
想要達成清順同盟,大明朝的兩京都不能作為攻伐目標,否則清順之間的盟約,必然在攻克兩京之后,因戰利品分配一事而內訌。
到時,別大明朝沒完,清順之間先打起來,那怕是要讓大明君臣在旁邊看笑話了。
排除兩京,剩下可選擇的目標,也就只剩被天幕所曝光的永寧衛了。
“說的也是,朱家太子不管在哪里,在大軍圍城,想跑總是能跑掉的。這么說來,借著朱家太子的行蹤達成與順國的盟約,對我大清才最合適。”既然抓不到朱慈烺,那么老代善也只好走回老路,將壓制多爾袞三兄弟和消滅明國視為當前重點。
“可和那順朝接觸,我等該以為何人為使?”多爾袞想了想,也沒有拒絕范文程的提議。
“洪承疇如何?他知順知明,想來是個合適的大使人選。”多鐸提議道。
“洪亨九雖說是知順知明,但是他和順國之間嫌隙極深,帶兵剿滅當初李闖部,和順朝不少人有著血仇,不是個合適的出使人選。”范文程果斷搖了搖頭。
他倒不會擔心洪承疇到了大順被順兵活剮,他是擔心洪承疇在出使順國的時候,悄不做聲的跑路回大明朝。
若是洪承疇在出使時跑路,那他范文程這個漢軍旗的包衣奴才,肯定會受到牽連,到時候就算是把自己老婆送給多爾袞三兄弟輪流睡一圈,估計也得不到信任了。
“既然,洪承疇不可,那我大清還有誰與那順朝相熟?”見洪承疇的提議被否,多爾袞開口問道。
范文程閉口不言,他也不清楚,該派何人去順國為使,滿清過去被堵塞在關外,對關內的影響幾乎全部都依仗晉商。而晉商是李自成拷餉打土豪的針對對象,不可能擔任主使。
“不如派希福去,他有過出使的經驗。”多爾袞提議道。
自從順治登位之后,希福就一直和順治打得火熱,一副簡在帝心的模樣。多爾袞擔心,希福最后投靠順治,幫助順治搶奪他們三兄弟的大權。
而希福除了和順治的關系,他傾向于豪格的立場,也讓多爾袞不滿。
此番出使,若是結盟有功就把希福換下來,若是希福被殺,那死了也白死。
諸王自無不可,即便是素來和希福親厚的肅親王豪格也沒有反對,他就沒意識到希福出使順國有什么問題。
只能說,豪格在大優勢的情況下卻被多爾袞奪權,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
天幕之后,侯衛有了行動的動力,朱慈烺安排的各種任務,向士兵們宣講軍改的意義,同士兵一并操練等任務都完成的很好。
這一天,朱慈烺正在永寧衛的帥帳大營批改文書,他的內侍黃大寶便興奮的闖入了大營。
“千歲爺,我們的車隊來了。”黃大寶興奮的說道。
朱慈烺并不是只帶著幾個護衛、幾位內侍來的永寧衛,作為大明儲君,東宮太子,和他在政治上可以算作一黨的文臣武官,其數字甚至可以超過永寧衛此前常駐兵丁數額。
在離京之前,朱慈烺將自己的黨羽好好安排布置了一番,只帶了有助于在永寧衛種田以及對奪取黔州省實控權有幫助的人才。
因人員加上仆從的數目過多,朱慈烺和幾個內侍及侍衛是輕裝從簡趕在前面,其余人趕在后面。
聽到大部趕來,朱慈烺放下手中文書,出營迎接趕來的車隊。
永寧衛軍營外,朱慈烺見到了第一批,也是他著重強調,綁也要綁來的人才,是必須一個一個接見,面對面密談收心的大才。
第一位是金發碧眼的西洋神父,看模樣至少五十歲,運他來永寧衛,光是安排乘坐的馬車和衣食用度費用就不低。
朱慈烺如此厚待,必然不是簡單人物。
“湯若望神父,本宮動了些手段請你來黔州,也是情非得已,還望湯若望神父勿要怪罪于本宮。”朱慈烺陪著笑臉道。
那西洋神父看到朱慈烺,面色露出不愉,卻也不敢失了禮節,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太子殿下,我不過是一個傳教士,如何當得起您這么看重。”
朱慈烺對他的看重,湯若望是了解的。
車隊里,除了他,就沒有哪位是被派人硬綁著從燕京城帶走的。
朱慈烺心道,我要是不帶你走,你最后不是從流賊就是從東虜,反正就是對我大明朝不利,我怎么可能放你在燕京城待著。
不過心中腹誹著,朱慈烺臉上卻沒有露出被婉拒的不快,而是笑著說道:“湯若望神父何必如此自謙,您可是西洋火炮專家,您的《火攻挈要》可是我大明朝,對西洋火炮總結最為全面的大作,本宮怎么可能無視。”
聽著朱慈烺吹捧自己的《火攻挈要》,湯若望那一張褶子臉不由地舒展了開來。
來到大明朝這么長時間,這個洋神父也學會了中國的風俗,享受起了所謂的禮節下士。
實際上,《火攻挈要》只是湯若望眾多科技著作中的一本。
湯若望可是歷史留名的知名傳教士,他獨特點在于,他對西洋科技所知極多,比大明朝的那些除了貪污腐敗之外,沒有別的能力的大臣們強太多了。
單就是歷史上的成就,就數目繁多,他先后攥寫或翻譯了《遠鏡說》(介紹伽利略望遠鏡的)、《坤輿格致》(翻譯自德國礦冶學家阿格里科拉的《礦冶全書》),還參與編成了《崇禎歷書》。
此外,他還火器專家,既會打炮、制炮,也會打槍、制槍。在火器一道的成就有:幫助火器專家焦竑編成了專門介紹火炮、火槍、火藥的著作《則克錄》,當然這名字文不對題,《火攻挈要》反而容易聯想。
這本書在明朝滅亡后,因為八旗防備漢人的國策,被直接埋沒了200年。
直到鴉片戰爭時期才和大明朝的火炮一起,被八旗們從犄角旮旯的雜物堆里挖出來。
“《火攻挈要》算不得什么,實在不過爾爾。”湯若望捋著胡須,語氣暗含得意。
瞧瞧,連自謙都學會了,按照大明朝的風俗,別人在自謙的時候,好友要開口吹捧,不如自謙的人不就成了平白貶低自己的傻蛋。
看著湯若望名為自謙,實為得意的廢話,朱慈烺眉梢一動,露出了頗為奸詐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