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府,白洋湖大營
自吳江潰敗后,蘇州明軍主力便退至此處,加固寨墻,深挖壕溝。
此外,在黃蜚、陳子龍接連攻打蘇州、吳江失利時,不斷有蘇州百姓不滿清廷嚴苛的民族政策,趁著清軍無暇顧及,紛紛舉起揭竿而起。
其中以嘉定、昆山、常熟三縣的義軍聲勢最為浩大,幾乎全城具反。
義軍殺清委知縣、毆死沒逃走的清廷主簿,推舉本地有志于抗清的名望鄉紳或縣吏為首領,打出“明”旗,一面組織百姓守城,一面遣人聯絡白洋湖大營或松江,請求接受明廷的統一指揮。
另原本分散在蘇州府各地潛藏的明軍殘部,也紛紛得到消息匯聚白洋湖大營,接受監軍陳子龍的統一領導。
此舉也讓白洋湖的明軍兵力重回一萬之數。
翌日,李成棟所部在吳江縣休整完備,于凌晨撤出吳江縣,又休息一日,于六月十七日再次拔營,攻打明白洋湖大營。
另一邊,在松江主持江南戰事的朱由梓也得到了陳子龍的呈文。
文中先是抨擊了黃蜚見小利而棄大軍于不顧的惡劣行為,然后指出了黃蜚對待各路義軍分親疏,別門戶,造成義軍各部互相猜忌,不以勇于戰事為先,反以保存己身為先。
然后向朱由梓請罪,說自己為了重振義軍士氣,不得不出動他的尚方寶劍,剝奪了黃蜚義軍統帥的權利,并抓捕處罰了一大批義軍中違法禍害百姓的將領。
文章的最后,陳子龍詳細的講述了如今蘇州抗清運動的發展,以及收集到的李成棟部清軍的兵力、戰斗力。
對于當前明軍將領中的利己主義思想的泛濫,朱由梓是有所預料的。
別看明軍面對清軍、順軍連戰連敗,但這不能說明朝將領是廢物,沒有軍事指揮能力。
而是因為自崇禎皇帝因為沒錢,下令各地總兵、總督可以自募兵員后,明軍中的軍閥思想便開始大行其道。
他們不愿意為了所謂的大局損失自己的本部實力,以至于每遇到戰事,紛紛以保存自身實力為首要任務。
哪怕戰敗,他們也能憑借著自己的本部投降過去保存軍職、官職。
所以自朱由梓抵達江南后,便一直在盡力扭轉下面將領的自保觀念,改變軍中的兵員組織結構,削減上層將領對下面部隊的絕對影響力。
因此這段時間以來,別看朱由梓一直縮在松江府,實際上他是在整肅松江府內的軍隊。
他先是利用建立自己世子親衛營(也可稱督標營)的機會,收攏各營的精兵良將,然后將自己營中淘汰的兵將安插入吳志葵、夏允彝等手下的各營。
再加上安插在各部的監軍、糧官,統一撥付各部餉銀,剝奪軍隊自主籌餉的權利,直接由總督府撥付軍餉到士兵手上,不再經過將領、軍官之手。
又建立軍屬營,統一安置軍中將士的家屬,免去他們因為戰亂家人受到傷害的擔心。
同時軍屬營還承擔了部分軍服、編甲、耕種等后勤職能,朱由梓會下發些許錢糧作為軍屬做事的工資,這又是一部分針對軍兵的福利。
此外,朱由梓還在松江府青浦成立江南大營,統一招募、訓練新兵,在符合一定要求后,按照總督府劃撥給各營的額定兵員,分兵下營。
同時,朱由梓建立了統一的指揮體系,以總督令為江南地區的最高軍令,下有督標營(一千人,副將方元科、施瑯)、吳淞營(五千人,總兵吳志葵)、撫標營(三千人,蘇松巡撫夏允彝)、金山衛(五千人,都指揮使侯承祖),江南大營(三千人,兵備道楊文驄)。
于是這一連串的舉措,實實在在的讓朱由梓對松江府、軍營的掌控力提高許多。
至于說為什么面對朱由梓一連串堪稱虎口奪食的行為,吳志葵、魯之嶼等將領沒有絲毫動作。
一是朱由梓占據著名義,身上不僅掛著江南總督的頭銜,更是監國獨子,未來注定要登頂的,相較于丟失一些軍隊控制權來換取未來的晉身之資,不是不能接受。
二來朱由梓雖然削弱了他們的影響力,但該說不說,朱由梓太大方了,不僅赴任之初,就直接讓吳志葵從副總兵直升總兵,而且還頒賜將印,更是許諾封伯之功。
下面的中下層將領因此而升職的就更多了。
可以說,只要不觸碰朱由梓定下的紅線,些許錯誤最多不過小懲而大誡,至于觸碰了紅線的,朱由梓的大刀會毫不留情的落下,哪怕任何人來求情也沒用。
再加上朱由梓身為潞王世子,來之前本就有監國潞王撥付的十萬兩白銀,后來又得到了松江府本地士紳的捐助,本府的賦稅,短時間里養個萬把人,還不成問題。
這些將領不需要再苦惱軍餉問題,也樂得清靜。
松江府,江南總督臨時辦公處
朱由梓召集下轄的文武主官,討論陳子龍上呈的稟文一事。
“蘇州失利、吳江又敗,黃蜚身為主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下官認為應該立即命陳子龍將黃蜚押送松江,再由殿下移送杭州,請監國剝奪其一應軍職,移送有司治罪。”
說話的是署松江知府沈猶龍,他的意思很明顯了,敗軍之將,頂格處理。
雖然朱由梓已經盡最大程度影響這些人的門戶思想,但很顯然,他們這些文人數十年如一日所接受的東林-復社黨人門戶之私,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
不是所有人都是黃道周,堅持自己的看法,名氣足夠大,不受到東林-復社黨人影響,堅持認為是門戶之私、朝堂黨爭害了大明。
至于說為什么沈猶龍要針對黃蜚,一來黃蜚曾經在弘光朝攀附馬黨,二來黃蜚確實自隨黃得功西破左夢庚以后,連戰連敗。
“下官認為,黃蜚其人雖然貪圖錢財,但忠國之心不可否認,銅陵一戰,隨黃鎮南破左夢庚,即使聽聞南京失陷,也沒有就此投降清廷,反而領兵于太湖舉義,堅持抗清。”
“再者,黃蜚乃忠良之后,自幼便隨其舅黃龍為朝廷鎮守遼東,一生為了大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若因為一點小錯就傷忠良之心,豈不是太刻薄了。”
說話的人是主持江南大營的蘇松兵備道員、右僉都御史楊文驄,是最近才被朱由梓發覺出來的。
之前一直在蘇松交界處組織義兵抗清,后來聽聞監國世子于松江舉起大旗,于是毅然決然領兵前來杭州,接受朱由梓指揮。
朱由梓命其以右僉都御史銜暫署蘇松兵備道員,領江南大營,負責新至義兵、新募青壯,整編、訓練、整肅等若干事。
楊文驄雖然娶了馬士英的妹妹,被劃為馬黨,但他又與陳子龍為友,所以勉強能被沈猶龍等清流派接納。
經過朱由梓的考察,他發現楊文驄不僅善書畫,而且通武事,是一個文武全才,更難的是他沒有門戶之私,是一個實干家,現實主義者。
如此人才,朱由梓自然不會放過,當機立斷任命他領江南大營,收為己用。
“楊御史莫不是還念及舊情?”
面對沈猶龍下意識的扣帽子,楊文驄自然不會接受,回懟道:“我與黃蜚不曾相識何來舊情,倒是沈兄莫要出于舊怨才好。”
眼看雙方又要扯到黨爭上去,朱由梓不得不下場打斷。
“好了,二位都是國之大才,由梓早有定論,不以門戶之別論罪。”
二人見世子殿下不高興了,當即住嘴。
朱由梓看了看在場的人,大部分都不準備就黃蜚一事上發表意見,于是思考片刻后說道:“黃蜚雖有錯,但也不可否認其功。”
“這樣,免去黃蜚統領蘇州義軍的差遣,其余職位不變,命其暫領本部兵協助陳子龍防守白洋湖,等蘇州戰事結束,再召來松隨行聽用。”
吳志葵等當即起身行禮道:“殿下仁慈。”
解決完黃蜚的事,朱由梓又開始商量支援白洋湖的軍略。
最終經過軍推,命蘇松巡撫夏允彝領撫標營、兵備道楊文驄領江南大營、副總兵魯之嶼領千人,北上支援白洋湖,同時授予夏允彝指揮蘇州各處義軍之事。
同時,為了徹底斷絕京杭大運河,朱由梓準備領余下主力擇日攻打嘉興府,徹底斷絕李成棟、博洛部清軍與南京清軍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