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總序
- 亞歷山大一世與十二月黨人:19世紀初俄國道路的選擇
- (俄)謝爾蓋·弗拉基米羅維奇·米羅年科
- 2870字
- 2025-08-27 10:19:29
我們之所以組織翻譯這套“俄國史譯叢”,一是由于我們長期從事俄國史研究,深感國內俄國史方面的研究嚴重滯后,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學界的需要,而且國內學者翻譯俄羅斯史學家的相關著述過少,不利于我們了解、吸納和借鑒俄羅斯學者有代表性的成果。有選擇地翻譯數十冊俄國史方面的著作,既是我們深入學習和理解俄國史的過程,還是鞭策我們不斷進取、培養人才和鍛煉隊伍的過程,同時也是為國內俄國史研究添磚加瓦的過程。
二是由于吉林大學俄國史研究團隊(以下簡稱“我們團隊”)與俄羅斯史學家的交往十分密切,團隊成員都有赴俄進修或攻讀學位的機會,每年都有多人次赴俄參加學術會議,每年請2~3位俄羅斯史學家來校講學。我們與莫斯科國立大學(以下簡稱“莫大”)歷史系、俄羅斯科學院俄國史研究所和世界史所、俄羅斯科學院圣彼得堡歷史所、俄羅斯科學院烏拉爾分院歷史與考古所等單位學術聯系頻繁,有能力、有機會與俄學者交流譯書之事,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俄同行的理解和支持。以前我們翻譯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米羅諾夫的著作時就得到了其真誠幫助,此次又得到了莫大歷史系的大力支持,而這是我們順利無償取得系列書的外文版權的重要條件。舍此,“俄國史譯叢”工作無從談起。
三是由于我們團隊得到了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黨委書記楊振斌、學校職能部門和東北亞研究院的鼎力支持和幫助。2015年5月5日李元元校長訪問莫大期間,與莫大校長薩多夫尼奇(В.А.Садовничий)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莫大歷史系主任卡爾波夫教授,莫大歷史系副主任鮑羅德金教授等就加強兩校學術合作與交流達成重要共識,李元元校長明確表示吉林大學將大力扶植俄國史研究,為我方翻譯莫大學者的著作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薩多夫尼奇校長非常欣賞吉林大學的舉措,責成莫大歷史系全力配合我方的相關工作。吉林大學主管文科科研的副校長吳振武教授、社科處霍志剛處長非常重視我們團隊與莫大歷史系的合作,2015年盡管經費很緊張,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定的科研經費。2016年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定經費。這一經費支持將持續若干年。
我們團隊所在的東北亞研究院建院伊始,就盡一切可能扶持我們團隊的發展?,F任院長于瀟教授上任以來,一直關懷、鼓勵和幫助我們團隊,一直鼓勵我們不僅要立足國內,而且要不斷與俄羅斯同行開展各種合作與交流,不斷擴大我們團隊在國內外的影響。在2015年我們團隊與莫大歷史系新一輪合作中,于瀟院長積極幫助我們協調校內有關職能部門,和我們一起起草與莫大歷史系合作的方案,獲得了學校的支持。2015年11月16日,于瀟院長與來訪的莫大歷史系主任卡爾波夫院士簽署了《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與莫斯科大學歷史系合作方案(2015~2020年)》,兩校學術合作與交流進入了新階段,其中,我們團隊擬4年內翻譯莫大學者30種左右學術著作的工作正式啟動。學校職能部門和東北亞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是我們團隊翻譯出版“俄國史譯叢”的根本保障。于瀟院長為我們團隊補充人員和提供一定的經費使我們更有信心完成上述任務。
2016年7月5日,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教授率團參加在莫大舉辦的中俄大學校長峰會,于瀟院長和張廣翔教授等隨團參加,在會議期間,楊振斌書記與莫大校長薩多夫尼奇院士簽署了吉林大學與莫大共建歷史學中心的協議。會后,莫大歷史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卡爾波夫院士、莫大歷史系主任杜奇科夫(И.И.Тучков)教授(2015年11月底任莫大歷史系主任)、莫大歷史系副主任鮑羅德金教授陪同楊振斌書記一行拜訪了莫大校長薩多夫尼奇院士,雙方圍繞共建歷史學中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有力地助推了我們團隊翻譯莫大歷史系學者學術著作一事。
四是由于我們團隊同莫大歷史系長期的學術聯系。我們團隊與莫大歷史系交往淵源很深,李春隆教授、崔志宏副教授于莫大歷史系攻讀了副博士學位,張廣翔教授、雷麗平教授和楊翠紅教授在莫大歷史系進修,其中張廣翔教授三度在該系進修。我們與該系鮑維金教授、費多羅夫教授、卡爾波夫院士、米洛夫院士、庫庫什金院士、鮑羅德金教授、謝倫斯卡雅教授、伊茲梅斯杰耶娃教授、戈里科夫教授、科什曼教授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莫大歷史系為我們團隊的成長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柌ǚ蛟菏?、米洛夫院士、鮑羅德金教授、謝倫斯卡雅教授、伊茲梅斯杰耶娃教授、科什曼教授和戈爾斯科娃副教授前來我校講授俄國史專題,開拓了我們團隊及俄國史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視野??柌ǚ蛟菏?、米洛夫院士和鮑羅德金教授被我校聘為名譽教授,他們經常為我們團隊的發展獻計獻策。莫大歷史系的學者還經常向我們饋贈俄國史方面的著作。正是由于雙方有這樣的合作基礎,在選擇翻譯的書目方面,很容易溝通。尤其是雙方商定擬翻譯的30種左右的莫大歷史系學者著作,需要無償轉讓版權,在這方面,莫大歷史系從系主任到所涉及的作者,克服一切困難幫助我們解決關鍵問題。
五是由于我們團隊是一支年富力強的隊伍,既懂俄語,又有俄國史方面的基礎,進取心強,甘于坐冷板凳。學校層面和學院層面一直重視俄國史研究團隊的建設,一直注意及時吸納新生力量,使我們團隊人員年齡結構合理,后備充足,有效避免了俄國史研究隊伍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問題。我們在培養后備人才方面頗有心得,嚴格要求俄國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閱讀和翻譯俄國史專業書籍為必修課,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必須以使用俄文文獻為主,研究生從一入學就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效果很好:培養了一批俄語非常好、專業基礎扎實、后勁足、嶄露頭角的好苗子。我們組織力量翻譯了米羅諾夫所著的《俄國社會史》《帝俄時代生活史》,以及在中文刊物上發表了70多篇俄羅斯學者論文的譯文,這些都為我們承擔“俄國史譯叢”的翻譯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鍛煉了隊伍。
譯者隊伍長期共事,彼此熟悉,容易合作,便于商量和溝通。我們深知高質量地翻譯這些著作絕非易事,需要認真再認真,反復斟酌,不得有半點的馬虎。我們翻譯的這些俄國史著作,既有俄國經濟史、社會史、城市史、政治史,還有文化史和史學理論,以專題研究為主,涉及的領域廣泛,有很多我們不懂的問題,需要潛心研究探討。我們的翻譯團隊將定期碰頭,利用群體的智慧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單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及人名、地名、術語統一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譯者將分別與相關作者直接聯系,經常就各自遇到的問題發電子郵件向作者請教,我們還將根據翻譯進度,有計劃地邀請部分作者來我校共商譯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盡可能地減少遺憾。
“俄國史譯叢”的翻譯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離不開吉林大學校領導、社科處和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東北亞研究院領導的堅定支持和可靠支援;莫大歷史系上下共襄此舉,化解了很多合作路上的難題,將此舉視為我們共同的事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惲薇、高雁等相關人員將此舉視為我們共同的任務,盡可能地替我們著想,使我們之間的合作更為愉快、更有成效。我們唯有竭盡全力將“俄國史譯叢”視為學術生命,像愛護眼睛一樣地呵護它、珍惜它,這項工作才有可能做好,才無愧于各方的信任和期待,才能為中國的俄國史研究的進步添磚加瓦。
上述所言與諸位譯者共勉。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和東北亞研究中心
2016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