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紅色家風為價值觀培育提供新資源
- 以紅色家風涵養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研究
- 陳蘇珍
- 1992字
- 2025-08-28 11:32:38
學界直接討論紅色家風和價值觀培育關系的研究主要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展開。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內容上以紅色文化、革命精神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和認同為切入點,方法上發揮家風在日常生活領域涵養大學生價值觀的獨特優勢,看到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個人的成長尤其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家庭、家教、家風。“這些家書,是學習和研究老一代革命家的思想和生平的重要資料,是對青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是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1]有學者在論文中探討新時代高校學生開展紅色家風教育的意義及途徑,認為這有利于增強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親和力。[2]還有學者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視角探討紅色家風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間的內在有機聯系,突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資源滋養、價值涵養、實踐弘揚等方面的研究。[3]此外,學界多以黨的價值觀理論、紅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等更大的文化范疇為切入點,以洞悉二者之關系。
從紅色文化或紅色精神或紅色資源和大學生價值觀培育關系的研究看,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群體所創造的文化的研究,二是紅色文化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意義研究。韓延明主編的《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4],認為紅色文化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勝利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這些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歷史前提。對紅色文化的價值闡發能有效應對西方意識形態的侵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需要創新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機制。從現有的對紅色文化或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價值及其發掘的研究成果來看,整體展現出從理論和實踐的雙重路向展開研究的思路。[5]其中也包括對中國共產黨的價值教育及其理論的探究,主要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價值理論創新成果促進青年價值觀培育的研究,側重總結中國共產黨青年價值觀培育的經驗和啟示。[6]因理論本身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創新的,中國共產黨價值理論的創新仍有許多內容尚待后來者研究。
從革命文化或革命精神和大學生價值觀培育關系研究看,學界重視在大量實證調研報告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革命精神認同力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朱志敏的《大學生中國革命精神認同力研究》[7]涉及大量實證研究的內容,包括大學生對革命文化認知的時間、途徑、層次,對革命精神的價值、革命因素的認同,大學生對革命認同力評價現存的問題,大學生革命精神認同力的時代環境等;在如何提升大學生革命精神認同力方面也提出了改善的措施,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加強對革命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和人類文明精神的研究,以研究作為提升革命精神認同力的基礎,二是加強關于革命精神的教育,主要通過充實課堂教學環節和運用多種介體輔助革命精神教育。學界主要側重對大學生革命精神認同力的調研,對于如何發揮革命精神在大學生價值觀培育領域的功效,現有研究雖有所涉及,但并未展開深入探討。
總之,學界對“紅色家風和大學生價值觀培育”之間的關系研究有從闡發理論到扎根實踐、從回溯歷史到觀照現實、從立足中國到放眼國際的發展趨勢。以上成果為本書的撰寫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資料和理論平臺,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對家風的研究還主要集中在傳統家風領域,對現當代家風尤其是紅色家風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二是現有的研究多停留在對紅色家書等文字材料的收集整理或對家教故事的敘述方面,缺乏學理性的研究;三是針對革命前輩個體或某一群體家風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多,對紅色家風所蘊含的時代價值整體性、根本性的認識和把握不足;四是對紅色家風時代價值的發掘以及培養時代新人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五是對紅色家風與大學生價值觀之間關聯性的研究成果較少。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內檢索結果顯示,以“紅色家風”為主題的研究尚不多見,還沒有直接以“紅色家風涵養大學生價值觀”為主題的研究,該領域的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推進。
注釋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老一代革命家家書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第1頁。
[2]宋儉、鐘道邦:《新時代高校學生開展紅色家風教育的意義及途徑》,《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年第5期,第21頁。
[3]白海燕:《中國好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機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第36~40頁。
[4]韓延明主編《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5]參見王愛華主編《紅色文化與思想教育》,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李霞《紅色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人民出版社,2015;馬靜《紅色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肖靈《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傳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6]參見江傳月、譚德禮、馮驪等《創新與和諧:黨的價值理論與青年價值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7]朱志敏:《大學生中國革命精神認同力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