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緒論 先治心后治國

千年回顧,百年反思,歷史的發展昭示:先立人,后立國;先治心,后治國;心之強,國即強,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翻開中國的歷史長卷,記載著無數英雄人物,創造了無數的輝煌成就。萬古江河,巍巍群山,茫茫宇宙,默默注視著人類進化的心靈軌跡,演化出社會發展的心理密鑰,留下了千古之謎的哲學拷問: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往哪里去?中國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她既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也經歷了漫漫的暗夜。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在風雨如晦的年代,她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有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1927年,南昌起義的一聲槍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開辟了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創了時代新紀元,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透視世界近現代史,“百年”是歷史性重大變化的時間周期。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塑了歐洲政治版圖,第二次世界大戰成就了“美國世紀”。1921年至2021年的百年周期,承載著打碎舊世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偉大夢想;1949年至2049年疊加的又是一個百年周期,承載著中華民族挺進世界舞臺中央實現復興的歷史使命。百年回望,滄桑巨變;百年往事,人間正道;百年跋涉,櫛風沐雨;百年眺望,清晰明鑒。百年過往話戰略,百年中興當自強。

“凡是過往,皆成序章”。2021年是一個不平凡之年,同時也是一個承前啟后的轉折之年。在這個歷史節點上,需要以更宏大的歷史觀、哲學觀、自然觀、戰略觀縱覽過去100年,眺望未來30年。

一 心理強國是時代性命題

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代的屈辱史,給中國人民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創傷。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1898年,德國“強租”山東膠州灣99年,俄國“強租”遼寧旅順大連25年,法國“強租”廣州灣99年,英國“強租”威海衛25年、香港新界99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鴻章代表清廷在北京與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11國公使簽訂了《辛丑條約》,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連本帶息計9.8億兩,被稱為“九七國恥”。那個被西方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不僅經濟凋零、社會混亂、物質匱乏、人民貧窮,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患上了精神“軟骨病”,呈現一種“小國弱民”的奴性心態。

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漫漫黑夜,迎來了黎明,這是無數革命先烈浴血奮戰換來的。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這一階段,通過農業哺育工業、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等方式完成了工業化,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標志的輝煌成果,繼用22年戰爭與革命取得政權之后,又用22年突出重圍、打破封鎖,于1971年10月25日昂首挺進聯合國,躋身世界大國強國行列。改革開放40余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實現了快速崛起。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新中國成立70余年,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物質面貌,也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精神和心理面貌。

今日之中國,從經濟規模到經濟結構,從科技創新到生態文明,從社會事業到人民生活,如同方志敏烈士在86年前憧憬的那樣,到處充滿生機和活力。國家繁榮昌盛,經濟平穩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富足,物質豐盛充盈,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輝煌成就。1952年,我國GDP僅有679億元,2020年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大關,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韌性、潛力和活力無限。中國從站起來到健起來,從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程,強化了中國人的豪邁氣概和大國心態。

未來之中國,將致力于實現第二個百年的復興夢。到新中國成立100年的2049年,目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需要繪制一幅經濟強國、政治強國、文化強國、生態強國、海洋強國、交通強國、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網絡強國、軍事強國的新圖景。未來30年,我們要走的是一條現代化的強國之路,那么,如何建設現代化強國?器物和制度的現代化建設必不可少,但人以及支配人的行為的心理的現代化更是不能缺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不僅要重視“以物為本”的現代化,更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現代化。強國先強心,還要建設心理強國,通過心理建設和心理治理實現國家強盛。

透視一個社會的文明,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實現了現代化的標準,不僅要看經濟總量、城市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和文化繁榮程度,還要看民眾和社會的精神文化素質,看是否確立了呵護心靈、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關愛健康、關懷人性的社會發展觀。衡量一個國家的進步,不僅要看增加了多少富人,更重要的是看減少了多少窮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是看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更要看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中國作為一個陸地面積逾96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4億、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且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大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當下,中國的外部戰略環境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世界發展的前景更加撲朔迷離。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就業、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亟待深化改革,社會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精神和心理層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不僅信仰缺失、精神頹喪、思想空虛、價值觀扭曲、貪欲心強、黑惡犬儒等消極心理還存在,而且心理不健康問題也困擾著很多人,青少年、大學生中還存在思想渙散和心理脆弱等問題,中國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心理準備還很不充分,意識形態領域的潛在風險依然存在。

根治心理頑疾,去除消極心理,改變心理不健康狀態,化解意識形態風險,補齊精神短板,需要我們有刮骨療毒的勇氣,在陣痛中實現心理蛻變。如果離開了恒常持續的思想建設、道德建設、心理建設和社會心態的調整,不從根本上加強心治,中國的強國之路和現代化之路則難以暢通。

二 心理強國思想源遠流長

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追求,就是建設一個民富國強的理想社會?!抖Y記》提出了“大同”社會理想,主張“天下為公”。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即將到達陜北根據地,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眺莽莽昆侖山脈,以博大的胸襟和氣魄,寫下了氣勢磅礴的《念奴嬌·昆侖》。在這首詞里,毛澤東成功地表達了實現“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共產主義理想。

理想社會就是讓老百姓過上美好、幸福、富足的好日子。民富既要物質富有又要精神富有,國強也不僅指物質的強大,還包括精神的強大和心理的強大。

“心”是中國文化獨有的概念,“心”是虛擬的精神世界。古人對“心”的認識是從心臟觀察出發的。心字的本原含義代表實體的心臟本身,因為心臟在情緒變化時的表現較腦更易于被察覺,人們很容易將心與思考、記憶、感知等精神活動聯系在一起。春秋時的曾子在《大學》中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薄睹献印じ孀由稀氛J為:“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薄兑捉洝分杏小耙杉病薄靶牟 钡挠涊d。古人認為心理活動是由心臟產生的。

中國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已初步覺察到腦對人的病理、心理變化的作用。但是,主張人的心理活動是由“心”支配的觀點,始終居于主導地位。從明代李時珍提出“腦為元神之府”到清代王清任的“腦髓說”,我們都能看出,他們明確否定心為思維器官。此后,人的心理活動是由“腦”支配的觀點逐漸發展起來。

“心”被古代思想家賦予了倫理和道德的含義。孔子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孟子曰:“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心”在古代還被賦予了政治含義?!豆茏印ば男g》言:“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荀子》說:“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心的基本屬性是“性”,人有不同的心性;道義、道理就是人心的基本屬性?!靶约蠢怼薄靶募蠢怼保男院偷懒x、道理直接等同。

綜觀人類社會的發展,透視政權的世代更迭,可以發現歷代仁人志士的共識:治國先治人,治黨先治人,治軍先治人,治人先治心,方是大道??梢哉f,心理強國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

追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可以發現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中有一以貫之的“治心”主線,這也是中華文化區別于其他文化的最顯著特點。隨著人類文明的演化,古代形成了世界三大“文化軸心”,即以孔子和老子為代表的中華文明,以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為代表的古希臘文明,以釋迦牟尼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經歷了從心性儒學到政治儒學,再到心性儒學與政治儒學相結合的發展軌跡。

儒家強調仁政要以治心為基礎?!抖Y記·大學》中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边@里講的就是“格物—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國之道,強調的是民心的重要和“正心”的基礎作用。

孟子強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能夠實現多助?孟子說:“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盵1]總結來說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儒法道互補的中國文化,非常重視內圣外王之道?!皟仁ァ笔恰皟惹笥诩骸?,通過正心修身以達到“成圣”的目的,“外王”是著重于“外用于世”,施政社會,治國平天下。自漢代以來,儒表法里,德主刑輔,德治與法治相得益彰?!胺ò蔡煜?,德潤人心”成為治理國家的一條根本要義。這也是幾千年中國哲學、心理學和政治學的最高智慧。

社會心理學有一種內化理論: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內化和外化的過程,將社會要求內化于心,按照社會規范外化于行?!皟仁ァ笔且粋€內化過程,是一種人格理想的修為;“外王”是一種外化的社會行為,是治國管民之道??鬃訌娬{“內仁外禮”,在內在心性上養仁心,將“仁心”向外擴展,影響別人,施于德政,“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心外之行為上,必須合乎禮儀,“從心所欲,不逾矩”,實現安邦治國的王道理想。“內圣外王”之道,實質上是心性儒學與政治儒學的有機統一,充分體現了“內化”的心理學思想。

孟子創建了治心思想的理論框架。主張性善論,提出了影響深遠的“四端說”,認為仁義禮智是人性的基本四端。他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講的就是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孟子講的人性,實際上就是人心。講性善,也就是講心善。做人的基本底線,就是要達到四心之境界,否則非人:“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盵2]孟子從“心性儒學”的角度發展了“內圣外王”的理論和治心思想,影響深遠。

道家也強調“內圣外王”的思想。道家有鯤鵬之志,莊子的“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體現的就是壯志凌云的“外王”之氣,充滿了“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的宏偉抱負。但是,道家更注重養心、養神、修心、蓄氣;抑欲望,棄功利,去私念,立正心。內心由虛到靜,由靜到明,達到一種“逍遙游”的無我境界。

始于《孫子兵法》的大戰略思想對中國和世界影響深遠。孫子兵法的心勝思想和先勝全勝思想是中國大戰略思想乃至全世界大戰略思想的發端。孫子對戰爭的認知,超越了軍事領域,能夠跳出戰爭看戰爭,跳出軍事看軍事。他認為戰爭的正義性和民眾的心理支持是獲得勝利的根本條件,“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什么是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也?!薄暗馈敝v的就是具有正義性,“道”講的就是上下同欲、官民同心,“道”講的就是民心所向,正“道”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支持和愛戴,失“道”就失去了民心的支持。正義必然戰勝邪惡。

中國的心性儒學,或稱心學,由孔子、孟子創立。隨著禪宗的興起,“心性儒學”得到繼承和發展。禪宗是佛學的中國化,慧能祖師倡導的學說,就是佛教中的心學。禪宗的“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十六字大綱,為宋明新儒學拓展了新的視野。宋代陸九淵創立心學,明代大儒王陽明集心學之大成,可以視為儒家文化的一次重大革命。從歷史上看,儒家心性之學由先秦儒家發其端緒、宋明理學使之蔚為大觀,從而形成了獨特而深邃的心性傳統。

王陽明受到禪宗的啟發,把孟子的心學推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其根本是要解決“心”的問題。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為三句話:“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靶募蠢怼笔顷柮餍膶W的基石,其要義是教人以本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心是宇宙,無邊無際;理便是宇宙中的規律。心之所達,理隨心至。心與理,是共生的關系。“心學”重在心,要發現本心、重建心體。

朱熹終其一生追求一個“理”,他認為“理”是從外界“格”來的。王陽明認為“理”是從內心“格”來的,他的“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從邏輯上說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心”到“物”,從“無”到“有”,從“知”到“行”,從主觀到客觀,再到“知行合一”,達到物我同體的境界。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受到了其后許多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推崇。

1917年至1919年,孫中山通過精心籌劃,制定了宏大的《建國方略》,“心理建設”是《建國方略》之首篇,把國民“心理建設”正式放在首位,以表示他對精神文明和心理文明的重視。在孫中山看來,一個國家的建立需要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人們的心理?!胺驀?,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國家政治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是以建國之基,當發端于心理?!睂O中山強調人心為建國之基,視心理建設為社會建設之首,認為民國之所以建立,是建于國民之心,人心就是立國的根本?!爸袊锩聵I,實全國人心理所成?!?

孫中山把國民的“心理建設”放在首位,是革命和建設需要的產物,也是孫中山思想認識發展的重大結果。在革命的實踐中,孫中山認識到,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局面,除了要有物質建設,還需注意心理建設。孫中山將發展心性文明稱為“心理建設”。他認為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就在于缺乏心力。

孫中山先生早期提出“心理建設”理論,致力于人的改造。主張心理建設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相聯系,突出心理建設在革命與建設中的核心價值和引領作用。在苦難深重的中國,需要喚起民眾,激活人心,開發民智,改造人格。他認為,唯有加強人格改造,民族才有希望!可以說,當今的文明建設與孫中山的“心理建設”,一脈相承。

近現代思想家嚴復也強調民心、民智的重要。他曾說:“夫君權之重輕,與民智之淺深為比例?!笔枪守毭駸o富國,弱民無強國,亂民無治國。認為中國患愚、患負、患弱,需要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他說:“一個國家的強弱存亡決定于三個基本條件: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慧之強,三曰德性義仁之強。”他在《原強》中提出,“是以今日要政,統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曰新民德”,并設想通過體、智、德教育增強國力。

魯迅是現代對中國文化糟粕抨擊最猛烈的思想家,他深入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深層,發現封建意識形態束縛人們的頭腦,腐蝕著民族的靈魂,并積淀為民族的無意識和國民劣根性,造成民族和個人人生命運的悲劇。他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祝福》等作品,對中國國民性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大聲吶喊:改造國民性。魯迅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泵珴蓶|曾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薄棒斞傅姆较颍褪侵腥A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三 未來心理強國之展望

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是指一個完整的時間跨度;大變局是指大規模的影響巨大的變化。21世紀過去了20年,未來世界將會如何,這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單極霸權時代面臨終結,多極政治格局將逐步形成,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世界權勢加速轉移,而新的科學技術將持續爆炸性噴發。在21世紀上半葉,中國的綜合力量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的強國夢將逐漸實現,中國將闊步向現代化國家邁進。

顯而易見,21世紀上半葉是夢想成真的關鍵時期。對外要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世界和平;對內要著力于解決不充分、不平衡發展的主要矛盾。不容忽視的是,中國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信奉“逢強必霸”的邏輯,對中國“不謀求霸權”的允諾不會產生戰略認同,他們將致力于利用“一切可用的手段”來對付中國。美國高官政要誓言“絕不能讓中國超過美國”。在此情況下,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注定不平坦,避免不了阻力重重。

只要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共赴時艱,休戚與共、共擔責任,心憂天下、樂于奉獻,和睦共處、凝神聚氣,立足本職、做好當下,任何艱難險阻都抵擋不住我們前進的步伐,任何來自外部的挑戰和威脅都不會讓我們屈服。太華之阻增黃河之奔涌,巫山之隔風回三峽顯怒號。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中國人民一定會堅定信心,沿著既定的目標砥礪前行。

中國的底氣在哪里?就在于我們的人民。中國人民的底氣在哪里?就在于我們的心理強大。中國人的心理強大嗎?中國人不信奉上帝,中國人心中的神是自己。女媧補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構筑“天路”,這些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祖源文化的基因。中國人成為自己搭救自己的擺渡人,自己的命運靠自己主宰,就像《國際歌》所唱的那樣,“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只要中國人自己強大了,自己的內心強大了,社會群體心理強大了,整個中華民族心理強大了,中國就會永遠屹立于世界之林。這就是中國所處的大語境,這就是中國要有的大戰略。

心理因素是國家大戰略的基本構成要素。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取決于人們對于國家制度、道路、主義的心理態度,取決于人們對國家歷史、現在、未來的理性認同,取決于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深厚情感,取決于人們對各種政策、做法的擁護程度。戰略設想、戰略方案、戰略決策、戰略執行都有賴于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后的勝利,靠的是民心的廣泛支持,可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戰略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戰略意志的較量,這既包括實力的較量,也包括心理的較量。一個國家,僅有基礎實體、經濟能力、軍事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制定國家戰略以及貫徹國家戰略的意志。一個國家需要戰略意志,一個民族需要戰略意志,一個企業需要戰略意志,一個人也需要戰略意志。戰略意志就是摧枯拉朽、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永不言敗的精神和心理品質。

加強心理強國建設是未來現代化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心理強國戰略是國家的大戰略。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統籌謀劃,做好預案。

——要把國家安全放在首位。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反和平演變,打贏輿論心理戰;構建國防威懾心理機制,提高心理拒阻能力;強化全民的安全意識和心理警覺度,筑牢國家安全的心理防線;凝聚全民族全社會全體人民的心理力量,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維護國家安全的自信心、自覺性,提高國家社會治理能力和危機處置能力。

——構建心理和諧社會,保持社會長久的良性運行。要實現個人自身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社會各系統各階層之間的和諧、個人與社會及自然之間的和諧、整個國家與外部世界的和諧。要關注和研究社會心理的新變化,加強社會心理治理,化解社會矛盾和對立情緒,防止社會階層心理分化,實現社會均衡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條主線,建設以人為中心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把握經濟運行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消費需求升級的趨勢,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增長點,構建新發展格局;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調動企業和企業家的積極性;做大市場規模,做強經濟質量,提升經濟效能;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占領全球科技制高點,提高全球競爭力。

——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廣泛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建設現代化強國是一項宏偉工程,是前所未有的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偉大事業,需要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內在動力,煥發出強大的心理動能。必須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為中心,并作為工作的出發點,人民所愿,即政府所為。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才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加強全民的心理素質教育和心理建設。中國的現代化,重在人心的治理,而人心的治理是社會治理的根本。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構建與之相匹配的大國心態和強國心態。在新的百年大變局中,中國將會發揮自己的引領作用,因此中國人需要有前瞻的視野,還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堅持走心理強國之路,需要將眼光透視到中國人的內心深處,觀察和開發蘊藏在中國人心里的潛能,改造和優化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塑造中國人的現代文明人格,調整好中國人的心態,提高中國人的心理素質,實現中國人的心理現代化,造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以心治國,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

加強心理強國建設,實現中華復興夢,首要的是構建共產黨人的“心學”,構建中國人的“心學”?!靶膶W”是一門“強國學”。心學之要旨,在于心靈秩序和精神境界的建設。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

關于共產黨人“心學”的理論,本質上是共產黨人的“人心”修養學,通過理想信念教育、黨史國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想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共產黨人“心學”,是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有機融合,是黨心之德與人心之德的結合,是黨心與古仁人之心的融通,是黨性和人性的合一,是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共產黨人就是要加強這種“心”的建設。共產黨人的“心學”能夠補人們精神之“鈣”和治療“軟骨病”。

2020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曾說:“古人說:‘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坏┯辛恕闹匈\’,自我革命意志就會衰退,就會違背初心、忘記使命,就會突破紀律底線甚至違法犯罪。”正如王陽明所感嘆:“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些“心學”的理論觀點,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建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國人的心理修養和心理建設,要從“心上用功”,修煉“同理之心”“敬畏之心”“責任之心”。做到“四知”與“四行”兼備:知行合一,行必務實;知難而進,行不懈??;知書達禮,行而優雅;知恩圖報,行路思源。共產黨人特有的先進性、純潔性和高尚性是如何鍛造的呢?心性修養是根本。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要過好“五關”:把握堅定信仰這個靈魂,修好忠誠之心;把握服務人民這個宗旨,修好為民之心;把握自強奮斗這個主線,修好奮斗之心;把握帶頭實干這個要求,修好先鋒之心;把握勤學善思這個要義,修好創新之心。[3]

未來的中國,改革與發展任務繁重,關隘重重。如果存有麻痹、厭戰、僥幸、松勁的心理,則外在繁榮、內心虛弱,外表強悍、心理萎靡;心中無民、心中無責、心中無戒,心無初心,心無善緣,必定一事無成,自毀長城。加強共產黨人的“心學”建設,乃至加強全民的“心學”建設,都是新時代建設心理強國的必然要求。

中國的偉大復興之路,是一條心理強國之路。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心理強大,精神上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挺立潮頭。建設現代化的強國,必須建設中國人強大的心理王國。心理強大,國就強大,心理強是強國之本。堅持走心理強國之路,開局關乎結局,起勢影響成勢。

注釋

[1]《孟子·離婁上》。

[2]《孟子·公孫丑上》。

[3]李國喜:《共產黨人的“心學”,常修方能常新》,《光明日報》2019年2月2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州市| 榆林市| 杨浦区| 军事| 夏邑县| 深水埗区| 黄大仙区| 大兴区| 竹溪县| 平阳县| 丹东市| 石台县| 岳西县| 阜新市| 浑源县| 勐海县| 乌什县| 吉隆县| 肇庆市| 五河县| 乡宁县| 永靖县| 溆浦县| 台湾省| 枣庄市| 西乌珠穆沁旗| 揭东县| 邹城市| 宜丰县| 赤峰市| 陇川县| 七台河市| 独山县| 正定县| 凤台县| 昌邑市| 江永县| 宁蒗| 灵武市| 四平市|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