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 論中國鄉村變遷
  • 陳文勝
  • 2505字
  • 2025-08-25 12:10:42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城鄉發展不協調不平衡,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平衡協調發展的主要障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攬,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一步強調的是城鄉地位的平等、城鄉要素的互動、城鄉空間的共融。因此,城鄉關系問題是城鎮化進程中鄉村社會發展與變遷的核心問題,也是新時代“三農”問題的核心所在。

一 研究思路

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城鄉融合發展規律的經典論述,基于黨的十九大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為研究主線,以城鄉融合發展為根本取向,研判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現狀,立足于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大趨勢,以構建促進城鄉良性互動與共同繁榮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目標,按照“理論分析→實踐研判→路徑選擇”的研究思路,以“城市—鄉村”“工業—農業”“政府—市場”“國家—社會”多重關系作為基本分析視角,剖析鄉村變遷的必然邏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在經濟發展之變、社會結構之變、文化觀念之變、治理秩序之變四個維度下審視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變遷的現實狀況,在“城鎮—鄉村”層面上觀察鄉村變遷的發展趨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探索城鄉良性互動與共同繁榮的多元途徑,建構在城鎮化進程中實現鄉村現代轉型的理論框架、實踐路徑與制度安排。

二 研究方法

以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為視角,綜合運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城市—農村”“工業—農業”“政府—市場”“國家—社會”等多重視角來研究鄉村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形成綜合的研究方法。

歷史分析與比較分析相結合。運用歷史分析法,研判城鄉發展狀況、鄉村社會演變邏輯、相關政策及管理對鄉村社會發展的影響,探討城鎮化背景下鄉村社會變遷的邏輯。結合比較分析法,分析全球化進程中中國鄉村發展的特殊性及其內在邏輯,并綜合借鑒國外經驗,完善中國方案。

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實證考察中國城鄉關系與鄉村發展演進的歷史階段、現實特征與內在結構,對其進行價值判斷。重點對鄉村社會變遷中的結構變遷、治理變遷與觀念變遷進行把脈與分析研判。

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堅持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對鄉村社會變遷及其對城鄉二元結構演化的影響進行分析。

文獻資料研究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充分利用館藏文獻、電子文獻檢索系統,搜集與本書研究相關的資料,同時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選取典型案例區進行比較分析,掌握實踐的最新動態,為研究提供豐富的實踐素材。

三 可能的創新之處與主要難度

1.可能的創新之處

在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中,如何把脈從農業中國到工業中國、鄉村中國到城市中國的轉變及其演進邏輯,研判鄉村社會變遷的趨勢,構建新型的城鄉關系,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命題。本書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創新。

學術思想方面,回應為何要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農城鄉關系、怎樣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農城鄉關系。本書以城市與鄉村、工業與農業、政府與市場、國家與社會等多重關系作為基本的分析視角,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為主線,把鄉村變遷與城鎮化進程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將鄉村變遷作為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以及城鄉發展一體化、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整個復雜系統中的重要變量來考察,研究推進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變遷、重塑城鄉關系、推進鄉村由從屬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到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歷史性轉軌,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為實現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現代轉型尋求新途徑。

學術觀點方面,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來有效應對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時代難題。城市發展與鄉村社會變遷是人類社會文明演進的必然進程,是生產方式變革的必然結果,共同形塑著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現代化發展的中國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發展態勢,分別構筑了鄉村社會變遷的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規制和影響著鄉村社會變遷的基本方向。本書從城鎮化進程中的經濟發展、社會結構、文化觀念、治理秩序的四重演變中,審視鄉村變遷給鄉村與城市發展帶來的雙重挑戰,研判鄉村變遷的趨勢與方向,構建促進城鄉良性互動與共同繁榮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傳統的鄉土文化與現代的城市文明、工業文明有機對接,有效應對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所引發的各種社會風險,從根本上破解城鎮化不斷擴張所帶來的鄉村發展多重困境,實現鄉村的多元發展和現代轉型。

研究方法方面,把城鎮化與鄉村變遷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進行研究。研究鄉村問題很容易孤立、片面地看待鄉村社會現象與規律,忽視由工業化、城鎮化導致鄉村全方位變遷,進而推動工農城鄉關系不斷演變的整體事實。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為視角,將工業化、城鎮化總體趨勢與鄉村變遷研究相結合,綜合運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理論,在中國全面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中考察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為研判鄉村變遷趨勢與方向構建有現實解釋力的分析框架。運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歷史分析方法是本書研究的一大特色。

2.主要難度

在空前的大規模城鎮化背景下分析和探討城鎮化進程中鄉村社會變遷即鄉村向何處去這一時代命題,把握鄉村社會變遷的趨勢,研判鄉村社會演進的走向,這是一個宏大的理論與實踐課題,不僅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出發,而且需要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作為支撐,還需要“論從史出、以史作論”的歷史學研究范式,給本書研究帶來不小的難度之一。由于知識儲備不夠,很多問題沒有展開,只進行了粗線條的論述。

研判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變遷給鄉村與城市發展帶來何種挑戰,如何構建促進城鄉良性互動與共同繁榮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也是本書研究中的一個難點。

中國城鎮化與西方城鎮化具有不同的國情,即使2050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70%,仍然有遠遠超過美國總人口的4億多人生活在鄉村,傳統與現代、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的矛盾必將繼續存在,研究如何促進傳統的鄉土文化與現代的城市文明、工業文明有機對接,實現鄉村社會的多元發展和現代轉型,這是與城鎮化如影隨形的永恒課題,這是本書研究中要面對的第三個難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大邑县| 普宁市| 东光县| 增城市| 会东县| 会宁县| 嘉兴市| 安图县| 洮南市| 江孜县| 阿勒泰市| 罗田县| 固安县| 林口县| 锡林浩特市| 丽水市| 田林县| 星子县| 顺义区| 广宗县| 塘沽区| 芦山县| 游戏| 玛沁县| 溆浦县| 航空| 和政县| 唐河县| 苏尼特右旗| 福州市| 台东市| 剑川县| 海城市| 越西县| 安西县| 普兰店市| 大理市| 山西省| 麻阳|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