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城鎮化的歷史,同時也是人類社會城市和鄉村的關系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是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根源,正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引起社會結構的不斷變化進而導致社會形態的更替。恩格斯因此提出:“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在人們的頭腦中,在人們對永恒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經濟學中去尋找。”[1]馬克思、恩格斯在當時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中,從城鄉分離到對立的現象著手,研究了資本主義城鄉關系的由來和未來發展趨勢及其演進方向,深刻地揭示了城鄉關系發展的基本規律,形成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的最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研究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社會變遷,無疑是最根本的理論前提。
——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決定力量,有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形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大分工的出現,城鄉分離成為人類社會真正分工的典型歷史形式,城鄉關系就開始成為人類社會發展最基本的關系。而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出現的三次大變革,則是導致城市和鄉村出現或彼此分離的基本動因和歷史前提。
一 社會分工導致鄉村與城市關系的不斷演進
鄉村和城市都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在第一次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的前農業革命時代,生產方式逐漸由主要靠狩獵、捕魚到主要靠畜牧、耕作轉變,出現了畜牧業和農業分離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農業剩余產品產生了交換的需要。生活方式逐漸由居無定所到定居于鄉村聚落轉變,產生了鄉村,是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生活方式的第一次重大變動。
鄉村的形成導致了交換剩余產品的場所——市的產生,這成為城市形成的物質基礎。[2]恩格斯指出:“在野蠻時代高級階段,進一步發生了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分工,從而發生了直接為了交換的、日益增加的一部分勞動產品的生產,從而使單個生產者之間的交換變成了社會的迫切需要。”[3]第二次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的大變革發生在農業革命時代,隨著生產工具的進步和小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手工業和農業、畜牧業分離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促進了生產關系的變化和階級的產生,并形成了不斷擴大的商品交換市場與不具有生產功能的消費中心——城市。居住方式由鄉村聚落逐漸向城市聚居轉變,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推動了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實現著“城市與鄉村無差別的統一”[4]。
二 由鄉村聚落轉向城市聚居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必然進程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一個民族內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業勞動和農業勞動的分離,從而也引起城鄉的分離和城鄉利益的對立”[5]。第三次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的大變革發生在工業革命時代,伴隨工商業的發展,商品的生產和交換,導致商業和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分離的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引發了城市和鄉村的分離,催生了工業革命的出現,社會勞動分工日益深化,改變了幾千年來所形成的農業社會空間結構,資本替代了土地要素,它居于主導地位成為最活躍的生產要素,使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應運而生,人口自主地向城市不斷聚集,這是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人類生活方式的第三次重大變動。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進一步提出,“隨著城市的出現,必然要有行政機關、警察、賦稅等等,一句話,必然要有公共機構,從而也就必然要有一般政治。在這里,居民第一次劃分為兩大階級,這種劃分直接以分工和生產工具為基礎”[6]。城市促進了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形成,宣告以鄉村血緣族親維系的生存方式的瓦解,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標志著人類由氏族社會向文明社會的演變[7]。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鄉村向城市的變遷進程,既是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也是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歷史進程。
三 人類社會文明史就是鄉村不斷變遷與城市不斷發展的歷史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鄉村的分離”[8]。從此開始了以農業為主的鄉村文明不斷向以工商業為主的城市文明變遷的發展進程,這“是隨著野蠻向文明的過渡、部落制度向國家的過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過渡而開始的,它貫穿著全部文明的歷史并一直延續到現在”[9]。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也就是城市的發展進程,城市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法國學者奧斯特·斯本格勒認為,人類所有的偉大文明(文化)都是由城市產生的。保羅·貝洛赫的《城市與經濟發展》一書開篇就寫道:“沒有城市,人類的文明就無從談起。”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41頁。
[2]鄭寶祥:《城市的起源和發展》,《政治學研究》1985年第4期。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2,第189頁。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480頁。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68、104頁。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56頁。
[7]陳貴:《城鎮的內核》,《發現》(企業智庫版)2018年6月。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04頁。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