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資訊
- 詞述廣州四十年:流行詞語境中的廣州學密碼
- 饒原生
- 1345字
- 2025-08-20 13:56:27
【釋義】信息。
【例句】占有了~,就占有了發展先機。
資訊就是信息。不過,資訊姓“資”?!盎浄窖员鄙稀?,不必避諱的一個事實是,港臺詞匯往往是先通過廣州這個特別通道,經廣州人的試用和消化之后,才向全國輻射的。“資訊”一詞源出臺灣,然后為香港人先用,再進入廣州的語境。
“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一直極大地困擾著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靶召Y”的資訊,也深陷其中。由“魚骨天線”帶來的香港電視資訊,就因為“姓資”,在好長一段時間里讓廣東人又愛又怕?!靶帐裁础保@事折磨人。直到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一句“不爭論”,這才掃清了意識形態上阻礙發展的最大障礙。
遙想20世紀80年代初,廣東沿海地區不少家庭開始有了黑白電視。有了電視機卻沒有好看的電視節目,這太不過癮了。好在有了“魚骨天線”。不知誰是第一個發明者,用帶有放大器的魚骨狀天線,架在竹竿上后伸向香港方向,就看到了五光十色的香港電視節目。無論是綜藝節目《歡樂今宵》的輕歌曼舞,還是電視連續劇里的江湖爭斗,就連插播的廣告也讓人耳目一新。家家戶戶一時間競相效仿,整個珠江三角洲高高矮矮的屋頂上都發豆芽般長出了密密麻麻的“魚骨天線”。
很快,有報章覺得不妥,認為香港電視是“心靈的癌癥”,主張把“魚骨天線”拿掉。后來,輿論形成舉國的猛攻之勢。迫于壓力,省里不得不緊急采取措施,嚴禁收看香港電視,各地甚至動用消防車,逐村逐戶對“魚骨天線”進行強拆。大功率的干擾電臺還時而會放出強烈的干擾信號,使有香港資訊的頻道飄滿“雪花”。經過拆拆裝裝的反復折騰,到1992年,香港電視相關頻道的節目納入了省市的有線電視網絡,“魚骨天線”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正是“不爭論”,一錘定了音。
改革開放之初,黎子流任職順德縣(今佛山市順德區)縣委書記。他說,自己到1975年才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去香港則是在1980年,看世界看得遲,但看了之后感覺就大不一樣。那時不少人對與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香港接觸還心存疑慮,“談港色變”,順德人卻開始敞開朝向香港的一扇窗,邁出了利用外資的第一步。收看香港電視,順德也是第一個打破禁區。盡管當時社會上都認為這是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東西,但黎子流認為通過香港電視節目了解市場經濟、法治管理、科技信息、文化動態等,對順德發展大有益處。
就收看香港電視的問題,順德縣的黨委班子開了3個小時的專題討論會議,并取得了共識,按照當時省委確定的“排污不排外”原則,通過了在順德范圍內“有所借鑒,有所抵制”地收看香港電視的決議。國家后來實行“一國兩制”,順德卻先試行“一機兩睇”。此舉既迅速打破了順德人的思維障礙,更讓海外鄉親對順德情有獨鐘,放心地回家鄉投資。
黎子流覺得,光看香港電視還不行,還得實地感受才能真正轉變觀念,于是第一個組織鄉鎮干部“香港游”,而后又鼓勵農民到香港訪親探友。他對鄉親們說,你們去了,就都給家鄉帶些東西回來。結果,有人帶回了彩電,有人帶回了產品技術和合作項目,更有人帶回了全新的觀念。來來往往間,市場經濟的先進經驗就融遍了順德。這為順德后來的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新飛躍奠定了基礎,搶占了先機。
順德從傳統的農業縣發展為現代新興的工業地區,然后持續四年居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縣域經濟百強之首,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資訊的力量真是說多大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