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盆冰水
- 重生07,梨桐是我同學
- 抗把子肉
- 2001字
- 2025-05-26 21:53:05
火車是九點的,林之五點半起床,見到奶奶已經包好了餃子,肉三鮮,還給他裝了一個大飯盒,讓他路上吃。
沒有高鐵的年代,從泉城進京只有T字頭和Z字頭可選,特快沒票,賊快也需要六個多小時的車程。
直到鐵軌外的山川已屬河北,林之仍能從玻璃窗里看到奶奶佇立小店門口的身影。
他對面坐著個健談的天津大叔,自稱曾是郭德鋼的鄰居,說早年間倆人經常跟海河邊胡侃。
并言之鑿鑿表示要沒自己,郭德鋼口條兒不會那么利索。
大叔直到飯點兒才歇了嘴,拿出一只抽真空的德州扒雞。
林之沒舍得吃餃子,他敢肯定以大叔的性格,絕對會討要,所以只摸出幾顆毛桃嘎巴嘴,是上車前他在火車站院里順手摘的。
大叔抬頭看過來。
“中午就吃這?”
“不餓。”
“酸不?給我嘗嘗,解解膩。”
林之遞過去倆,收回來一整個雞腿兒。于是他把飯盒取出來,大叔卻一個餃子都沒要。
大興機場尚只是一片荒地。
從這個方向進京,煙囪林立,工廠比鄰,曾經振興民族工業的功勛像年老癱瘓的長者,被丟棄在郊外。
過了義莊,小轎車多了起來,光鮮亮麗的摩天大樓交相輝映。
大叔問林之:“大學生?”
林之想了想,說不是。
“長這么俊,奔著當演員來的?”
“不是。”
“打工?”
見林之點頭,大叔說這座城市不留人,勸他見見世面趁早回家。
一下火車,林之就見到了白花花的世面,滿眼都是超短褲和最時興的小吊帶。
出站口墻上掛著動感地帶的巨型電子廣告牌。
‘在我的地盤兒這兒,你就得聽我der…’周杰侖用超多的兒化音歌詞,告訴所有旅客,燕京到了。
陰涼處擺著桌子,有年輕的促銷員招攬客人。
林之花五十塊辦了張月租28的學生卡,胡亂挑的一張,尾號卻是0906,他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了。
開卡后,扣掉一個月月租,還剩三十塊話費。
這筆賬林之說啥都沒算明白,遂打消了倒賣移動卡的PlanE。
四號線還要兩年才通車,剛剛改建完的南站沒有直達海淀的公交。
林之輕車熟路的上了106,到動物園轉332,在北大西門下車,又打出租去了北舞。
路線復雜,耗時頗久,卻讓林之重睹了一遍比老家更濃郁的時代風貌——滿街奧運標識,苦練英文常用語的的哥,五花八門的諾基亞,斜劉海的非主流。
三毛錢買根菠蘿花,川流不息的行人車輛將林之包裹,他則像根路樁,站在北舞門口怔怔出神。
這所學校誕生過教師、明星、舞蹈家、藝術家、殘疾人藝術家、富豪媳婦、富豪小三,唯獨沒出現過企業家。
舔了舔冰棍兒,林之拖著行李箱默默離去。
繞到與學校一墻之隔的居民區,林之站在電線桿下仰頭打量小廣告,看到招租信息后,撥通聯系電話。
北舞很小,小到盡管每屆新生就幾百個,仍有倆專業要自行解決住宿問題;小到清北的學生還沒從圖書館走到教室,這邊兒已經從東頭走出西校門,出去吃頓小炒后,回寢室刷完鞋上床睡著了。
這么個五分鐘跑一圈的“鳥籠子”里,還塞著一棟附中樓。
不止全國各地的舞蹈優等生聚集在這兒,還有他們的陪讀家長,往往一家人都租住在周邊民房。
許多明星藝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張新城和王玉文。
于是,這一帶有著成熟的房屋租賃產業鏈。
林之要租房,這是PlanA,不可動搖。
他的目的是開舞蹈班。
作為本屆民間舞系全國第一,作為重生者,林之熟知往后十數屆的藝考套路,他堅信自己能要到不錯的輔導課價格。
同樣的藝考班,泉城一個半小時頂天200,這里能達到600到800。
空房不多,大戶型更是只有兩家,價格頗貴,林之在掂量一番后,果斷摁下其中貼著現成鏡面墻的一戶。
實地看了一眼,一樓,72平,房東大媽說原來就是小培訓班,沒床沒桌椅,家具只有個馬桶,純毛坯。
月租金3600,押一付三,不包水電,一萬四沒了,還剩一萬四。
房東走后,林之坐在一個大床墊上,振起的灰塵將他籠罩,鏡中人影在夕陽里像打了層柔光。
給奶奶打了個電話,林之將房間簡單清掃一番。
天黑后,溜達去學校西側的金眼睛吃了個茄子煲,熟悉的味道很感人。
吃飽后的林之溜進校門,附中那些已經很瘦的少男少女仍穿著減肥褲在風雨無阻地跑圈。
高年級入選奧運開幕式的學生沒有離校,在各個角落排練。
林之記得06級的劉詩詩和05級的宋倩這時沒畢業,但前者已經拍戲當演員了,后者貌似這個時間點去了國外做練習生,皆不在校。
他插著兜,按記憶找到那個常年不上鎖的偏僻器材室,摸了兩塊彈性地墊,卷成卷,夾在懷里大大方方拿回家鋪床墊,防潮保暖。
偷?
上輩子念了仨月就退學,學費可沒退!
隔天一早,林之去了打印社。
【小藝考、大藝考,頭名學長親自指導,名額有限,欲報從速】
傳單非常簡單,一毛錢一張,林之只印了五十份。
他相信最長一上午,最多發出去三十份,只能站十個人的小房間就將招滿。
十個人,每天兩節課三個小時,定價折中700塊每節,一天就是一萬四,一個月、兩個月…呵呵,手術費不就夠了么。
但,林之失望了。
到下午兩點,一個人沒招到。
林之頹喪地坐在操場邊,像三伏天一盆冰水當頭淋下,猛一個激靈。
他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致命問題。
學這個專業,如他一樣急迫需要錢的窮學生極少。
但,媽的,老師們也開暑期班啊,且都是小班,最多一對三。
林之是天賦型選手,沒參加過高昂的集訓班,確實沒想到這點。
完犢子了,可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