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廠長大會
- 文娛時代1982
- 摟住油菜花
- 2128字
- 2025-06-11 23:35:31
馬可·穆勒是個中國通,他曾經擔任包括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在內的歐洲各大電影節的主席。
他一直致力于將中國電影介紹給世界,推薦了許多中國電影登上歐洲各大電影節。
中國內地首次獲得國際獎項的電影《黃土地》,就是他推薦給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并代為領獎的。
他被譽為“把中國電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國務院給他頒發過“中意友好貢獻獎”.中國電影人親切地叫他老馬。
夏夢很奇怪:“你知道馬可·穆勒?”
楊昊更奇怪:“你也知道?”
“他是意大利都靈電影節的主席,前段時間他在都靈組織了一個‘亞洲電影面面觀’活動,專題放映香港電影。
我們公司也獲得了邀請,在都靈放映了《投奔怒海》,還因此賣了些版權。你怎么和他認識的?”
“他以前在北京電影學院住過,那時候我還在上學呢,在一起混過一段時間,他老婆我也認識。”
馬可·穆勒七十年代就到中國留學,先在遼寧大學,后來到了京城讀研究生。
因為喜歡電影,他跟還是學生的中國第五代導演們有過交集。
也是在那個時候,他決定選擇電影作為自己的職業,開始給歐洲的一些報紙和期刊寫文章,策劃電影叢書。
1979年,他在都靈獨立創辦了“電的影子”電影節,第一次把中國電影大規模介紹給歐洲。
由于反響很好,他逐漸變成了一位電影策展人,專職策劃各種電影展。
“既然是熟人,那就好辦了,這部電影什么時候能弄完?”
“給我十天時間。”
楊昊加快進度,每天的拍攝時間延長到十二個小時,同時提高工作效率,不再像之前那么散漫。
劇組的人也知道事情有點嚴重,磨磨唧唧下去的話,搞不好會有停拍的風險,都自愿加班加點。
畢竟,他們大多是第一次在一部電影中擔任重要職務,還指著用這部電影和長影派的人叫板呢。
楊昊進入工作狂模式,拍完電影還要熬夜剪片,每天就睡三四個小時,累得不行。
11月21日,廠長會議召開,楊昊已經把電影拍好,并做完剪輯、配樂的工作。
由于他都是邊拍邊剪,配樂什么也都是現成的,所以效率很高,電影拍完,后期也就做得差不多了。
廠長會議上,《一個和八個》被當成“精神污染”的活靶子,進行一邊倒的重點批判。
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學方針也受到了嚴厲的批評,要求立刻整改。
這兩年,北電先后邀請了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的專家和教授來校進行講學,被勒令停止。
并且,還要求處分拍攝電影的張軍釗、張一謀四人。
對此,廠長們大多敢怒不敢言,只有作為當事廠長的廣影廠長韋必達冒著政治風險竭力抗爭,慷慨陳詞。
“我們對于這樣一批有事業心而又勇于創新的年輕人,要關心愛護,要滿腔熱情去肯定他們的成績。
要幫助他們總結提高,引導他們繼續前進,千萬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不大膽放手培養年輕一代,我們的電影事業就沒有出路!
韋必達還表示:“如果他們四個年輕人犯了什么錯誤,那也是我拍的板,是我做的決定,如果要處分的話,這個處分應該由我來背。”
韋必達前面那段話倒也罷了,后面這句話,就是賭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了,跟組織斗氣,這是決不能容忍的。
盡管他已經豁出去了,但也沒什么卵用,電影還是不過審,會議不歡而散。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張軍釗他們四個沒有受到處罰,韋必達帶著他們回了南寧,一起走的還有陳凱哥。
廣影廠正在籌拍一部新片《黃土地》,導演沒有合適的人選,張一謀推薦了陳凱哥。
陳凱哥接住了這個機會,不過他的編制還是留在京城,等于說他是被借調到了廣影廠。
電影拍攝期間,韋必達去了一趟陜西,跟西影廠長吳天明長談了一番,隨后張一謀被調到了西影廠。
韋必達知道自己的廠長干不長了,他決定最后幫這幾個年輕人一把,保住他們的藝術生命。
不久之后,廣影廠中層以上職工全部被調離一線,韋必達從此離開了電影行業。
張一謀給韋必達寫了一封長信,信上說:“也許,我們將來可能成為藝術大師、名人,但我們永遠記得當我們年輕時,我們是怎樣起步,有人曾小心翼翼地攙扶我們。”
這都是后話!
夏夢來了京城,跟著一起來的還有銀都機構的張鑫炎導演。
“聽說你小子揚言,觀眾看了你的《太極張三豐》,我的《少林小子》就沒人看了?”
“這個嘛,就武打設計來說,張三豐的確更先進一些。”
“那你小子藏私啊,把精彩的設計都留給你自己的電影了是不是?”
楊昊連忙喊冤:“拍《少林小子》的時候,我還沒有想過要怎么吊鋼絲。
后來是濛姨幫我請到元奎,教了點訣竅,我才開始琢磨這個東西要怎么玩。”
“也罷,先看看再說!”
看完之后,張鑫炎服了:“看來,還真得趕在你的前面上映才行啊!”
《太極張三豐》的故事很簡單,就是港片傳統的挨打、練功、復仇的套路,跟《醉拳》之類電影沒什么兩樣。
但是節奏極其緊湊,攝影美輪美奐,武打精彩紛呈,絕對是一部極其優秀的商業電影。
“我拍完《少林寺》,大家都說這是新派武俠電影,看你這部《太極張三豐》,我怎么感覺,我這是舊武俠電影?”
《少林小子》延續了《少林寺》的武打風格,也算精彩,但是在《太極張三豐》的襯托下,仿佛是一個上時代的電影。
這也沒錯,因為在原時空,這兩部電影真就隔了十年。
現在兩部電影在差不多的時候上映,腦子沒有挖特的人都明白,觀眾如果先看了《太極張三豐》,十有八九會嫌棄《少林小子》。
所以《少林小子》只能在《太極張三豐》的前面上映。
現在離圣誕節還有一個月,立刻展開宣傳計劃,倒也來得及。
銀都機構的總經理廖一元也在京城開會,他觀看了《太極張三豐》后,最終拍板,把《少林小子》提前到圣誕節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