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昊和夏夢聯系到了遠在歐洲的馬可·穆勒,把拷貝給他寄了過去。
不久之后,收到馬可·穆勒的消息,已經過了報名時間,他無能為力。
他表示這是一部精彩的商業電影,應該會在交易市場上取得不俗的成績。
而歐洲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并不是在西柏林,而是戛納。
今年五月,《少林寺》在戛納交易市場大獲成功,賣出上百個版權。
《太極張三豐》和《少林寺》一脈相承,而武術場面更加精彩。
如果送去戛納,相信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績。
馬可·穆勒的分析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楊昊本來也不指望一部商業片能在這些歐洲影展上拿到什么獎項。
能賣出錢來,才是真理!
其實楊昊希望把電影拿出國參展,真實的原因是被《一個和八個》的遭遇嚇到了。
《太極張三豐》里面也有很多人性論的東西,天寶雖然是個壞逼,卻壞得有幾分道理。
他還有一套自己的歪理邪說,非常有煽動性。
這種劇情,一看就是要被批判的。
所以他要挾洋自重,如果他的電影能夠在海外賣很多錢,如果他可以為國家賺外匯,保守派就不會輕易動他了,國家窮啊!
至于從側面伸援一下張一謀他們,那也就只能側面了,他現在人微言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太極張三豐》拍好之后,都沒有拿去送審,不去觸霉頭,等在香港上映了再說。
楊昊回了成都,開始琢磨下一部戲拍什么,最好的情況,當然是繼續跟李聯杰合作。
李聯杰的武打動作瀟灑靈動,極具韻律感,全國武術冠軍多的是,但沒一個比得上他的。
趙長軍號稱八冠王,比李聯杰的五冠王多三年,但李聯杰在的那五年,趙長軍只能靠邊站。
但是不出意外的話,李聯杰要潤了,他可是為了離開武術隊,把自己摔成殘廢的狠人。
不過楊昊不覺得他有什么錯,一邊是一個月幾十塊錢的工資,一邊是拍一部電影幾百萬的片酬。
換做是你,你怎么選?他只是換個工作,又沒有害人。
在這件事上,站在道德制高點噴他的,都是“吃的燈草灰,放的輕巧屁”。
且不去管他,楊昊回成都后,就把武師團集合起來,日日操練。
想要吃龍虎武師這碗飯,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是不能停的。
李殿方的傷已經好了,回了武師團,每天跟著一起練。
他現在老實了很多,日常訓練不會再自作聰明,投機取巧了。
吃一塹,長一智,沒人會拿自己的命開玩笑。
不過他對楊昊有點意見,當初他摔斷了腿,楊昊還堅持讓他拍戲,表現得非常冷血。
這讓他心里很不舒服,所以不太愛搭理楊昊。
楊昊也沒跟他多說什么,只要他肯認真練就行了。
楊昊自己也投入到了訓練當中,每天跟著武師們翻翻滾滾,就當鍛煉身體了。
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非常重要的。
練得正起勁,武師團忽然來了幾位客人。
楊昊一看,好家伙,猴哥,八戒,沙僧,唐長老……師徒幾個都在呢。
當然,還有帶領他們的86版《西游記》導演楊潔。
《西游記》1982年就開始拍了,陸陸續續,一直到1988年才拍完25集。
因為前11集是在1986年春節首播,所以被稱為“86版”。
楊昊好奇楊潔跑來干什么?原來是學吊威亞。
《西游記》里都是神仙妖怪,自然要飛來飛去,這就需要吊威亞。
楊潔為此專門去香港學了吊威亞,但這年頭,香港的威亞技術也就那樣,楊潔又學了個半吊子,拍攝的時候演員經常摔傷。
前段時間沙僧從空中摔下來,砸在攝影師王崇秋的腦袋上,王崇秋當場就被砸暈了,王崇秋是楊潔導演的老公,楊潔差點沒嚇死。
楊昊的《太極張三豐》拍完后,圈內不少人看過,稱贊電影里掉干死的技術神乎其技,超越了香港。
這事傳到了楊潔的耳朵里,她又聽說峨影有一個專門的龍虎武師團,就找過來了。
這段時間《西游記》劇組要在青城山拍攝《偷吃人參果》,正好讓楊昊指點指點吊威亞的技術。
楊潔導演笑容滿面地對楊葉說道:“小楊同志,我們剛到廠里就看了《太極張三豐》。
拍得真好,比香港人拍得還好,這個吊鋼絲的技術,你得給我們指導指導啊!”
這種事情,楊昊沒必要拒絕,再說也是廠里下的任務,連忙道:“義不容辭!”
楊昊開始訓練師徒幾人吊鋼絲,最主要是訓練猴哥。
因為整部電視劇就屬他最忙,一天到晚,上天入地的。
訓練猴哥是真的難,因為他是600度的近視,加200度的散光。
猴哥是隱瞞了這一點進組的,否則楊潔導演可能不會要他。
剛開始拍攝的時候,猴哥經常打到其他人的腦袋,還出過血,以至于沒有人愿意和猴哥演對手戲。
導演表示嫌棄,但是發現孫悟空單獨武打很好,畢竟是幾代猴戲家庭出來的,功力深厚,就認了。
吊著威亞,要撞墻的時候,別人會本能地拿手擋著身體,但猴哥看不清,直接拿臉撞墻,把楊昊嚇死了。
楊昊訓練了師徒幾人一個星期,就跟著西游劇組,上青城山實拍,他必須去,怕出意外。
武師團的人也去,幫忙拉鋼絲,他們跟著楊昊拍了半年的戲,已經非常熟練了。
人在天上飛,看起來很拉轟,但一個人飛,下面就得七八個人拉著,不然會摔死的。
青城山是道教名山,山上有很多道觀,武俠小說里面提到四川的武林門派,除了唐門,就是青城派了。
山下有很多果園,種的四川櫻桃味甜汁多,非常好吃,但皮薄肉脆,不耐運輸,只有在四川才能吃到。
有了楊昊這個專業人士的幫忙,拍攝起來非常順利。
就是道觀里面的道士不怎么高興,因為他們覺得《西游記》是崇佛抑道的。
楊昊一邊拍,一邊向楊潔和王崇秋解釋其中的一些小技巧,兩人都認真地記錄了下來。
不過,鋼絲在空中運動的軌跡實在太詭異了,主要還是得靠臨場經驗。
“你們最好有一組專門的人來負責拉鋼絲,熟能生巧,拍得多了,也就明白了。
我再派兩個人跟你們一段時間吧,不過我需要的時候,他們得回來。”
楊昊對《西游記》劇組的無私幫助,讓楊潔導演非常感謝,她甚至想把楊昊調走,跟著她拍《西游記》去。
不過那是不可能的,但還是把手底下最得力的計春華借給了楊潔。
這期間,《少林小子》在香港上映,轟下1800多萬港幣的票房,僅次于陳龍的《A計劃》。
接下來,就輪到《太極張三豐》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