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隱性成本
拿起你善良的心境,放下你打擊他人的獵槍,你會成為一位教育家或哲學家。
小學4年級時,因功課太差,父母不得不決定讓小羅留級。第一次班會上,小羅非常沮喪。新班主任戴老師在做完自我介紹后,說:“現在進行班會下一項內容,全體起立,為插讀我班的羅同學鼓掌祝賀,為他得到了兩倍的同學與朋友。”
戴老師對“留級”最美麗而智慧的說法,給當時才10歲的小羅造成的心靈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誰沒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呢?誰不想當一回“肩膀”,為受難者支撐起一片新天地?人在自卑無助時,請握住一旁向你伸出的溫暖之手并站立起來。請記住這只溫暖之手,它能夠托起的,只能是你的一顆心。它可以直達你的靈魂,解開你的心結,激發你的勇氣,但它無法托起你的身體,因為它不是拐杖。
工作后的小羅,凡是他經手的交易,一般都很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大學讀書時老師的一條批注。
那是大學畢業前的最后一節實驗課后,小羅拿回了老師批復過的實驗報告,右上角沒有簽注成績,翻到最后一頁,有一行紅筆字:“寫得一塌糊涂的報告,表示你有一顆一塌糊涂的腦子。”
似乎現在已經很少見到能夠這么不客氣地批評人以及能夠接受這么不客氣的批評的人了。同學、同事之間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背后,少不了相互揣摩暗中較勁,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老板對雇員,“指使”多于“指導”,推行所謂只看結果不問過程的時髦管理。其實,諍言未必不善意,有時候,直抒胸臆要好過推諉搪塞。
一天晚上,小羅加完班已是10點鐘了,他走進附近的一家小食店,叫了一份蝦仁炒飯。很快就聽到了旁邊兩個人的小聲對話:
“飯沒有了。”
“再煮一鍋。”
“再煮一鍋?”
“再煮一鍋。”
近半個小時后,小羅吃到了炒飯。飯間小羅問那位身兼服務員的老板,快打烊了,再煮一鍋飯豈不是浪費?你完全可以說“明日請早”的呀。
“不浪費,”老板說,“要想吸引一位顧客,做宣傳、打廣告,等等,所需要的費用遠要比一鍋飯的成本大得多。另外,您已經走進我的飯店里了,這就給了我們機會,有時機會也是成本啊。”
我們又如何看待生命中的“成本”呢?有些“隱性成本”,我們未必看得到。比如,有人喜歡即時“結賬”,求我辦事?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銖銖較量,號稱新經濟新觀念;有人信奉“空米袋搬米”或“吃小虧占大便宜”;與此相反,有人不計成本,對自己的“愛人”或子女,傾其所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前兩種人看起來精于算計,惟獨忽略了“人情”這項無形資產,后一種人連應有的“固定資產”都消耗殆盡,何以維持基本生存?
一位跟隨小羅多年的業務骨干,毫無理由地忽然于某天提出辭職。事后小羅一直無法釋懷。想想自己給他的工資不低,待遇不薄,好像沒有理由離開的呀。
隔了很長一段日子,小羅呼他,電話中再次問及辭職原因。對方略顯驚訝地說你那么忙,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要想、要處理,怎么還記得問我為什么啊?
“想得通上天堂,想不通下地獄。”對方最后說道。
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依存”,但不可以“依賴”。對一個決意要離你而去的人,坦然說一聲“再見”,也是一種上乘的姿態。不要怨恨他背叛,人都有“另劈新徑”的好奇;不要指責他寡情,人都有“忘恩負義”的無奈;不要鄙薄他勢利,人都有“擇木而棲”的追求。如果你真的愛他而不是“依賴”他,望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你應該浸潤著惜別的淚花,而不是憤懣的目光……
遺囑
愛需要驚心動魄的呵護,你若真愛他,就將痛苦留給自己,把幸福留給對方。
去年冬天,我的一位遠方表姐從鄉下來,在我家住了幾日。閑聊中,她對我談了這么一件事,使我聽后有一種刺心尖般的痛楚。每每憶起,喟嘆不已。使我一下子對婚姻,對家庭,對夫妻感情有了一個更深的體悟。
表姐她村里有一對夫妻,丈夫是鄉里一所中學的民辦教師,老婆是地道的農婦,結婚30年,吵了30年,爭爭吵吵中生了五個娃。10多年前,老婆聽不少人講她男人可能與學校的一個女教師有男女關系,于是就哭著躺在學校的操場上從上午到半夜……
一年前,丈夫被查得了白血病,丈夫拿出兩千塊錢給老婆掌握用于治病,住進醫院不到幾天,兩千塊錢就花完了。再向丈夫要錢治病,可他卻說沒有錢了,家中就這么點錢。這下子可把一家人激怒了,被激怒的不僅僅是他老婆,還包括他的子女。一家人都確信他的錢是花在他相好的女教師的身上。因為這個家一直是他掌握著經濟大權,除了每月工資,還幫人家補課,帶家教,本人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老婆也是屬于辛辛苦苦掙錢,老老實實過日子的女人,炒菜油都舍不得放多……
但任憑家人怎樣猜疑、指責乃至出言不遜,他從不辯解,只是說,沒有錢就不用治了。這個病是治不好的,拿錢也是打水漂……
男人終于走到生命的盡頭。一日在彌留之際,他叫身邊子女都出去,有話要對他們母親講。子女們疑惑地走出門后,他一手抓住老婆的手,要老婆把箱子底下一本書里一個信封拿出來。拿出后,只見里面是一個兩萬元的存折和一份遺囑,上面寫著“這兩萬元是留給×××(老婆名)的,任何人不得動用。”
他對老婆吃力地囁嚅道:“你不懂,我這病是治不好的,治到最后是人財兩空……這錢是往水里丟……你沒有勞保,自己有幾個錢心里踏實……”
老婆見此,一下子撲在丈夫身上失聲痛哭起來,哭得直捶自己的頭,扯自己的頭發……
愛人是一道風景
愛人是一道風景,只有你不“這山看著那山高”,放得下其它山上的風景,你才能獲得最美的美景。
隔壁的小兩口又在吵架了。
男的說:“沒見過像你這樣蠻不講理的女人”。女的說:“真不假,我也沒見過像你這樣粗魯蠻橫的男人”。男的又說:“你看看人家蘭蘭媽,多溫柔體貼,多會操持家務,哪像你整天就知道圍著牌桌不下場!”女的反唇相譏:“還好意思說,你也不看看小軍他爸,人家上兩個班,還經常寫字畫畫發表文章賺外快,哪像你就知道喝酒聊天瞎胡吹!”
俗話說: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親。
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這種現象。回想當初,他(她)不也是你的最佳選擇嗎?若不然你又何必與他(她)結婚呢?兩個人經過一段婚姻生活后,婚前的新鮮感已蕩然無存,對方的缺點也暴露無遺,這時便生出許多感嘆埋怨來:當初要不是怎么怎么,我才不會看上你呢……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一個關于蘋果的故事:
上帝拿出兩個蘋果,讓一幸運男子挑選。這男子權衡再三,終于下定決心,選了其中認為最滿意的一個。上帝含笑賜予,他千恩萬謝,接過后轉身離去。突然,他卻反悔想調換成另一個,回頭時上帝已不見了,他只得耿耿于懷過了一生。于是,上帝嘆道:“人啊,總是期待那些未到手的,而不好好珍惜手中所有,怎么可能獲得幸福呢?”
上帝之言千真萬確!常言道:這山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更糟糕。人心不足蛇吞象,也是這個道理。你認為最好的其實也未必適合你。告訴自己,身邊的愛人才是你今生最最完美的理想伴侶。只有放下那山的風景,你的心理才能平衡,你的心情才能舒暢,你才能得到這山的關愛,活得坦然過得灑脫。
鉆石愛情
愛情是什么,是你放得下自己的幸福,送給對方一片溫暖。
有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孩對一個女孩說:“如果我只有一碗粥,我會把一半給母親,另一半給你。”于是女孩子喜歡上了這個男孩。
有一次村里發大水,男孩忙著去救別人,而沒有去救女孩。別人問他為什么,男孩說:“如果她死了,我也不會獨自活在這個世上。”這一年女孩20歲,男孩22歲,女孩嫁給了男孩。
鬧饑荒的年月,兩人只有一碗粥,他們互相謙讓,都想讓對方吃下去,結果這碗粥三天后發了霉。那時他們分別是40歲和42歲。當他52歲那年,因家庭成分不好被掛上牌子批斗,也已50歲的她心甘情愿地陪伴著他。她告訴他,無論有多大的苦多大的難,你是我生命中唯一的支流,我永遠是你愛的源頭。許多年過去了,他們成了70多歲的老人。在一次坐公共汽車時,有一位年輕人給他們讓座,他們都不肯坐下而讓對方站著,于是兩個人緊緊靠在一起抓著扶手。這時車上所有的人都被這美麗而樸素的風景感染了,齊刷刷地站了起來,充滿無限敬意的眼睛,仿佛看到他們心中的玫瑰花正在盛開,醉人的溫馨里浸潤著濃濃的戀意……
愛情是什么?在攜身同行的道路上,不管風風雨雨,相互勉勵與祝福,共同承受生活中的痛苦與磨難、幸福與快樂,一生一世。這就是愛情,永恒的愛情,彌足珍貴的鉆石愛情。
心中的玫瑰
玫瑰再美終究是要凋謝的,更何況不澆水不施肥,只有當你拿得起放得下的時候,愛情之花才會永遠留在心中。
曾經有個男孩種了一株玫瑰,放在向陽的窗臺上,那是他和一個女孩一起去買的種子和花盆。男孩總是對女孩說:“你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最美好的,我要種出最美的玫瑰花送給你。”
女孩總是微笑地看著他,看他用專注的神情替玫瑰澆水施肥,看他用期待的眼神注視著眼前的盆栽。每當此時女孩總會想起,當她與他第一次相見時,男孩正是用這樣的神情注視著她。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男孩用心的灌溉培育之下,玫瑰也長出了芽,生出了枝葉……
男孩迷上了吃藥、上網與BBS,常和一群朋友玩在一塊,幾天不找女孩是常有的事,女孩越來越難找到他。女孩很擔心他。
每次男孩回到家,總是會先去看看窗臺上的玫瑰,看到玫瑰垂頭喪氣,病怏怏的,他總是心疼地責怪自己的疏忽,趕緊為它澆水施肥,日夜守護著它,希望玫瑰早日開出美麗的花朵……
一天,他驚喜地看到玫瑰長出第一個花苞,高興地打電話給女孩,等了很久電話的女孩,開心地聽他用興奮的語氣說著:“很快我就可以送你一束我親手種的玫瑰了!”
男孩依然成日成夜的去玩,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一天,當他回到家,低垂的玫瑰知道主人回來了而微微地抬起頭,可是男孩太累了,倒在床上就進入了夢鄉,第二天又勿忙地出門去。
許久未見到男孩的女孩,終于來到男孩的家。她看到干枯的玫瑰卻仍殘留著一片花瓣,似乎不放棄地在等著她,也許玫瑰也知道它的主人曾經那樣用愛去灌溉它,就是為了讓女孩能看到美麗的玫瑰綻放。
女孩看到地上有一張相片,是另一個女孩燦爛的笑著,是自己也曾有過的笑容。女孩看著奄奄一息的玫瑰再看看鏡中憔悴的自己,不禁滴下了一滴眼淚,而殘存的最后一片花瓣也在此時落下。
回到家的男孩著急地奔向窗臺,卻看到原本放置玫瑰的地方放著一盆仙人掌,還有一張字條。上面是女孩秀麗的筆跡:我走了!送你一株仙人掌,它不用時時地澆水與照顧,但是不管多耐旱的植物,也會有枯死的一天。
男孩終于醒悟,他一直把女孩溫柔的等待視為理所當然,卻忘了她畢竟不是一株仙人掌。而此時他只能喃喃地說:“你是我心中永遠的玫瑰花。”
愛與不愛
什么是愛?什么是不愛?
愛與不愛,雖只差一字,但愛需要你時時拿得起,而不愛卻是隨時都會放棄。
晴是娟的女朋友。她戀愛時,很少有快樂的時光。每次坐在一起聊天,她就會向娟抱怨自己的男友是一個一點不懂浪漫的木頭。她經常忍不住發生質疑:他對我的愛到底有多少。后來她遇見了一位把口哨吹得很響亮,情話說得很動聽的男孩。他們在一次周末舞會上相識。沒有男伴的晴一個人坐在角落里充當壁花,神情有些尷尬。
這時,他出現了。一雙黑亮得幾乎深邃的眼睛看著她,伸出手邀請她跳第一支舞曲。他的熱情和風度容不得她有半點的抗拒:“你知道嗎?他當時的樣子真是瀟灑極了,完全就是我夢中白馬王子。”晴這樣對娟說。
“他會在春天的夜晚,爬過幾米高的圍墻為我偷來隔壁花園里的玫瑰花;周末時,請我出去吃大餐,跑了幾條街,買回那件被我相中的棉布長裙;他……”
“那你的現任男朋友怎么辦?”她還想說下去,娟卻忙不迭地用話打斷。
那次談話,他們不歡而散。娟見過她的男友,是一個非常憨厚誠懇的男人。
憑一個女孩敏銳的直覺,這樣的男子是值得托付終身幸福的。娟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友為了幾朵玫瑰而放棄整個春天;或者只因為一場動人的舞會而任意放逐手心里已經把握住的幸福。再見她,已是一年之后的陽光很明媚春天,她是來給娟送喜帖的。
娟沒敢問她,新郎是誰,因為不想聽見那個預知的結果從她口中說出來,破壞了這春日午后和諧美好的氣氛。
但最后告別之前,娟還是忍不住問了她:“他怎么辦?”
“木頭?”女友的眸子里盛滿了笑意,仿佛是早已猜到娟會這么問似的。
“嗯。”娟竊竊地應答,還是掩飾不住心中的一絲擔心。
“他就是我明天要嫁的那個人。”
“什么?”因為吃驚,娟的聲音提得很高。
答案的確出乎娟的意料。
“那是去年冬天的事兒了。”
晴啜了一口杯中的綠茶,晶瑩的玻璃杯中綠色的茶葉被輕輕蕩起,然后又慢慢沉入杯底。
她開始給娟講他們的故事:
“那段時間我一直在考慮怎么和他提出分手。好幾次,活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一看到他眼中真誠關切的目光我就不忍心打擊他。
因為每天和當時的那個他出去約會,都會玩得很晚。回我的住所前一定會經過他的房間。那天我回去時,已經很晚了,天正在下雪。快入冬了,天氣非常寒冷。
我裹緊大衣,走過他屋前時,發現門是虛掩著的。平日里匆忙來去都沒有注意什么,只是那天真的已經很晚了,別人的房間門都是緊閉著,漆黑一片的。
只有他的房間,透過虛掩的門縫還投射出些許溫暖的燈光,照亮了我腳下的路。一段本來漆黑孤獨的路,因為有了一絲微弱燭光的照耀而變得格外溫馨。于是,寒冷被驅散了。
而且我可以猜到的是,每次他都是這么等我回來的。每次直到看著我平安回來,才肯放心熄燈睡下。剛才就在我回眸的一瞬間,他才慌忙把門掩上了。而我和別人的每次約會,他都是這么無聲地等我回來的。
第二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那個男孩提出分手。他難以置信地看著我,不發一言。
但我很堅定,告訴他:“我已經找到一輩子要愛的那個人。”
溫暖的陽光穿過茂密的綠葉,照進來。晴的眼角閃動著幸福的淚花。
愛情絲瓜湯
愛情就像做湯時加鹽,要拿得起,放得下,湯才會由起初淡淡的逐漸地到了鮮濃,需要的只是不斷加入用心調制的作料。
小城很小,小得讓人無法把它與“城”字連在一起。女孩大學畢業后在小城當了一名中學教師,整天忙著備課、講課、批改作業,一直工作到很晚。
女孩很喜歡小城所特有的那份寧靜,初到小城的時候她竟不敢相信會有如此寧靜的地方。女孩就是在這份寧靜中有了男友,男孩在小城僅有的一家報社當編輯,屬于那種有點文靜的男孩。
女孩和男孩的相識是在小城一個很小的餐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