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敏兼顧:數字化研發管理實戰
- 熊小龍 吳穹 劉雨哲等
- 1233字
- 2025-05-26 18:05:32
序二
在金融科技的不斷演進中,商業銀行正站在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上。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術的突破性進展,銀行的服務、內部管理及風險控制都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金融科技的角色已經從傳統的效率提升工具,轉變為引領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這本書正是為那些站在這場變革前線的管理者和技術人量身打造的,旨在幫助他們應對技術與市場的復雜性,開發出更友好、更智能的應用系統。
“數智化”轉型不是技術的簡單應用,而是一個涉及多方面變革的復雜過程。首先,從架構設計層面來看,隨著系統復雜性的不斷增加,科技團隊必須運用先進的理論和方法,如微服務架構、分布式數據庫、云計算等,為構建高效、可擴展的系統提供可能,但由此也大幅提升了資源管理、應用協同、運維監控等方面的復雜性。其次,數據治理和規劃成為智能化轉型的關鍵一環。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價值不言而喻,有效的數據治理是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的前提,也是保障信息質量的關鍵。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體系,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積極擁抱技術升級、滿足客戶多樣性需求、適應市場迅速變化的過程中,項目管理的專業性是不可忽視的。商業銀行需要進行組織文化的重塑,提升員工的認知水平,并調整人才結構以適應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這涉及從理念轉變,到組織變革,再到員工技能更新等諸多方面的挑戰。項目管理需要更加注重敏捷性、靈活性和可交付性,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和目標的達成。
上海銀行自2015年起便開始了規模化敏捷和數字化研發管理的探索。從初步嘗試到全面實施,上海銀行經歷了從“萌芽探索”,到“試點成型”,再到“全面覆蓋”的演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上海銀行深刻認識到敏捷轉型不僅是開發實踐的變革,更是管理機制、流程制度和工具的全面更新。此外,上海銀行還引入了研發過程數據支撐管理,以提升生產力,優化生產關系,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帶來的生產力變化。在構建組織、數據基建、節奏迭代和度量驅動四大方面,上海銀行已經成為一個能穩定、自主、持續進化的組織。根據持續改進理論,這種穩定、自主、持續進化是組織持續發展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關鍵。
與這本書中提及的管理理念相呼應,上海銀行通過與Agilean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構建了業務對齊的自主改進單元,梳理了角色體系,形成了端到端的管理信息架構,建立了需求優選和穩定的統一月版排期機制等。這些措施的實施為上海銀行在組織架構、角色體系、需求體系、排期機制和度量體系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上海銀行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措施有助于構建一個協調一致、高效運作的組織系統。
商業銀行的“數智化”轉型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過程,需要科技團隊在架構設計、數據治理、項目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升級。這本書中的深刻洞察和實踐指導,為商業銀行的研發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提供了方法指導和實踐參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變化,這本書將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伙伴,推動銀行業務的持續創新和發展。
胡德斌
上海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