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六章:煙水靈韻與太微迷蹤
- 九江密語
- 燃夢靈海
- 3657字
- 2025-06-14 10:35:36
丙辰月,乙未日,九江的梅雨季正盛。
林夏站在煙水亭的九曲橋上,望著湖面被雨絲敲出的萬千漣漪。
這座始建于唐的古亭在煙雨中宛如浮于碧波之上的水墨畫卷,檐角懸掛的銅鈴隨微風輕晃,驚起幾只棲息在蓮葉間的綠頭鴨。
“這煙水亭原名浸月亭,相傳白居易夜泊潯陽時曾在此題詩。”老周撐著油紙傘,竹杖輕點青石板橋,“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在九江任職時,常來此賞荷,還寫下'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他話音未落,一滴水珠恰好從荷葉滾落,在亭中石桌上的《愛蓮說》碑刻上濺起細小的虹。
青璃駐足在碑刻前,指尖拂過“香遠益清”四字,袖口的青云劍突然發出清鳴。
林夏注意到她眉間閃過一絲痛楚——自鄱陽湖之戰后,青璃便常常在觸碰古跡時顯現出異樣,仿佛有某種記憶被封印在這些人文遺跡中。
“看那里!”蘇巖指著湖心島的方向,只見雨幕中隱約浮現出一座朱紅色的拱門,門額上“太微星宮”四字時隱時現,“這會不會是地宮入口?”
陳站長從防水背包中取出聲吶探測器:“根據湖底測繪圖,煙水亭下方確實有古代建筑群的反應。但奇怪的是,這些建筑會隨著月相移動位置...”
話音未落,湖面突然泛起金光,先前隱沒的拱門竟緩緩浮出水面,門兩側各立著一尊石刻白鹿——正是白鹿洞書院的標志。
老周的竹杖尖端突然發熱,在青石板上燙出焦痕:“是靈氣共鳴!當年朱熹在白鹿洞講學,曾用先天八卦陣鎖住廬山靈脈的出水口...”
青璃閉眼感受著四周的靈氣流動:“太微星宮是廬山靈脈的水下樞紐,要打開宮門,需用三件神器喚醒對應的星象。林夏,試試紫金鈴。”
林夏取出鈴鐺輕搖,清脆的鈴聲中,湖面荷葉竟自動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狀。
蘇巖翻開筆記本,上面貼著從鎖江樓地宮拓印的星圖:“北斗第七星,搖光星對應的方位...”他突然指向煙水亭西側的古柳,“就在那棵唐柳下!”
眾人撥開垂落的柳絲,只見樹根處嵌著塊刻有“天璣”的青石。
青璃將白玉瓶置于石上,瓶中甘露化作七道水柱,分別注入湖面的七片荷葉。
剎那間,整座煙水亭突然下沉,九曲橋化作階梯通向湖底,水面自動分開,露出一座被水草纏繞的青銅宮殿。
“小心水猴子。”老周握緊腰間的魚叉,這是他特意從鄱陽湖漁民那里換來的驅邪利器,“湖底傳說有山都木客,會拖人下水當替死鬼。”
水下宮殿的墻壁上鑲嵌著夜明珠,光芒將游動的桃花水母映照得宛如漂浮的星辰。
林夏的相機快門聲驚動了棲息在石柱上的夜鷺,它們撲棱著翅膀飛向更深的廊道,翅膀上的熒光鱗片飄落,在水中形成流動的星河。
“看這些浮雕。”蘇巖指著墻壁上的圖案,那是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的連環畫卷,“太微星宮果然是上古祭祀場所,這些壁畫的技法比敦煌壁畫還要早千年。”
青璃忽然停步,目光落在壁畫中一處斷裂的紋路:“這里被修改過。”
她指尖凝聚靈氣,斷裂處竟浮現出另一幅畫面——一位身著道袍的老者正在封印一只巨鰲,老者腰間懸掛的玉佩,與青璃發間的玉簪一模一樣。
“是師父!”青璃驚呼,“當年他就是在這里與血魔決戰,用自己的靈魄加固了封印...”
她的聲音突然哽咽,玉簪發出微光,與壁畫中的玉佩產生共鳴,整面墻壁緩緩打開,露出一間堆滿古籍的密室。
密室中央的石臺上,放著一本用鎖鏈束縛的青銅書,封面上“廬山靈脈志”五個篆字已被銅綠覆蓋。
老周剛要伸手觸碰,陳站長突然拉住他:“等等!你們看地面。”
眾人這才注意到,石板上用朱砂畫著警示符咒,四角壓著曬干的艾草——正是潯陽古城那位賣糖畫老漢的手藝。
林夏忽然想起老漢遞糖畫時掌心的老繭,與老周握魚叉的姿勢如出一轍。
“他是周家最后一代護陵人。”老周撫摸著符咒,眼中泛起淚光,“這是我爹教我的止血咒,當年他就是用這招來抵御血魔...”
青銅書在靈氣滋養下自動翻開,露出用鄱陽湖水藻寫成的文字:“太微星宮者,廬山靈脈之海眼也。昔大禹鑄三神器以鎮水患,其靈韻化形為三靈:白鶴守山,青鸞護水,赤狐佑城。今血魔復蘇,需集三靈之血,重啟星宮結界。”
“三靈?”蘇巖皺眉,“鄱陽湖的守護靈是白鶴,那青鸞和赤狐...”
“赤狐在錦繡谷見過!”林夏想起五老峰下那只銜著露珠的白狐,“青鸞傳說棲息在廬山的五老峰,難道是...”
青璃突然按住胸口,玉簪發出刺目紅光:“不好!黑影正在太微星宮深處煉化血玉蟾蜍,他想利用星宮的力量逆轉靈脈!”
她轉身望向眾人,眼中閃過決然,“你們帶著青銅書先走,我去拖住他。”
“不行!”林夏抓住她的手腕,“我們是一起的,要走一起走。”
蘇巖掏出地質錘,錘頭在夜明珠下泛著冷光:“太微星宮的結構類似于蟲洞,越往深處時間流速越慢。我們有機會趕上。”
眾人沿著廊道疾行,兩側墻壁上的星圖突然發出紅光,無數魔化的水生物從壁畫中涌出——有背生雙翅的怪魚,有纏繞著鎖鏈的水鬼,最前方竟是被黑影操控的烏龍殘魂。
“用云霧茶!”林夏想起背包里還剩半塊茶餅,掰碎拋向怪魚群。
奇妙的是,茶餅碎片在水中化作無數片茶葉,每片茶葉都幻化成朱熹、周敦頤等九江先賢的虛影,手持書卷擊退魔物。
“是人文靈氣!”青璃眼中泛起希望,“廬山的千年文脈就是最強的封印!”她揮劍斬向烏龍殘魂,劍柄上的白鶴紋與老周消失的刺青同時發光,殘魂發出悲鳴,化作清水滲入地磚。
就在此時,前方突然出現一片廣闊的水域,水面上漂浮著無數發光的水母,中央一座懸浮的平臺上,黑影正將血玉蟾蜍嵌入星圖中央。
太微星宮的穹頂緩緩打開,露出上方波光粼粼的湖面,雨滴穿過水幕落在星圖上,竟化作點點血珠。
“青璃,你看星圖!”蘇巖驚呼,只見星圖上的九江各景點正被黑色霧氣籠罩,唯獨煙水亭所在的位置閃耀著金光,“這是靈脈受損的預警!”
黑影轉身,臉上已爬滿蛛網狀的魔紋:“來得正好!我要讓你們親眼看著廬山靈脈匯入血魔之井,從此九江再無圣山,只有煉獄!”
他揮手召來無數觸手般的黑氣,纏繞住青璃的腳踝,“當年你師父為了救你,把靈魄都獻祭給了封印,現在你也要和他一樣,成為我的養料!”
“師父...”青璃眼中閃過痛苦的回憶,突然看見壁畫中周敦頤的畫像發出光芒,《愛蓮說》的字跡懸浮在空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原來如此!”
她一劍斬斷黑氣,將青云劍插入星圖中心,“林夏,用你的相機拍下先賢虛影!蘇巖,用羅盤定位星宮北斗!老周,陳站長,點燃艾草,用人文靈氣結成結界!”
林夏舉起相機的瞬間,突然明白為何每次拍攝古跡時靈氣會有反應——她的血脈中流淌著九江百姓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這正是開啟人文力量的鑰匙。
閃光燈亮起的剎那,煙水亭、白鹿洞書院、鎖江樓等景點的歷史影像紛紛投射在星圖上,形成一道金色的屏障。
“以廬山之名,借先賢之靈,鎮!”青璃的聲音與無數古籍中的記載重疊,三神器同時升空,在星圖上方形成太極圖。
黑影發出凄厲的慘叫,血玉蟾蜍應聲碎裂,露出里面蜷縮的青色鸞鳥——正是五老峰傳說中的守護靈。
湖面之上,正在煙水亭避雨的游客們驚訝地看到,湖底竟浮現出層層疊疊的古建筑群,無數光點從湖中升起,化作白鶴、青鸞、赤狐的虛影,圍繞著廬山方向飛去。
局面穩定后,青銅書自動合頁,露出內頁的地圖,標記著最后一處靈脈節點——位于廬山漢陽峰的神農壇。
老周望著湖面重新恢復平靜,手臂上突然浮現出淡淡的白鶴印記:“看來護陵人的使命還沒結束,神農壇需要有人鎮守...”
“不。”青璃搖頭,從星圖中取出一塊刻有“太微”的玉牌,“靈脈重啟后,護陵人的血脈印記會轉移到真正的守護者身上。”
她轉頭看向林夏,后者發間的茶簪正與玉牌產生共鳴,“還記得陳阿公的面館嗎?那碗牛肉面的湯頭里,藏著九江百姓最質樸的心意。”
林夏愣住了,忽然想起每次采訪九江老人時,他們眼中對故土的眷戀。
她撫摸著相機,終于明白自己為何總能捕捉到別人看不見的靈光——那是因為她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下一站,漢陽峰。”蘇巖指著遠處云霧繚繞的山峰,那里曾是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的地方,“傳說神農曾在那里嘗百草,說不定真有上古祭壇。”
陳站長從背包里拿出一袋鄱陽湖銀魚干:“帶上這個,水里的妖怪就好這口。”
她望向青璃,眼中帶著敬意,“需要我聯系鄱陽湖的護鳥隊嗎?他們對湖底地形熟。”
青璃搖頭,指尖輕撫青云劍:“這次恐怕要獨自前往了。血魔的殘魂已附在我身上,不能連累你們...”
“說什么呢!”老周拍了下她的肩膀,竹杖上的白鶴紋與林夏的茶簪同時發光,“九江人從來不知道什么叫退縮。當年周瑜在煙水亭點將抗曹,現在我們就去漢陽峰斬魔!”
雨停了,煙水亭的飛檐上滴下最后一滴水珠,在湖面激起一圈漣漪。
林夏望著遠處的廬山,突然想起陳阿公說過的話:“廬山的云霧啊,是仙人的衣裳,衣裳不破,山就不會倒。”
她握緊手中的相機,知道自己拍下的不僅是風景,更是一座城市的魂。
而在漢陽峰的深處,神農壇的殘垣中,一雙眼睛正透過魔霧注視著他們的方向。黑影的聲音從破碎的血玉中傳出:“你們以為贏了?太微星宮的星核已經啟動,七天后,整個九江都會成為血魔的祭壇...”他的笑聲混著雨聲,驚飛了林中的夜梟,驚起的水霧中,隱約可見神農壇上那尊巨大的青銅神農像,手中的藥鋤已被魔血染成黑色。
煙水亭外,潯陽夜市的燈火漸次亮起,賣糖畫的老漢推著小車經過,看見林夏發間的茶簪,突然露出了然的微笑。
他舀起一勺糖漿,在石板上畫出一只展翅的白鶴,糖畫尾部的紋路,竟與林夏相機帶子上的紫金鈴吊墜完美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