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琥珀酸擬桿菌
- 從數據網絡開始攀科技
- 去火星養魚
- 2087字
- 2025-06-10 16:45:08
“問題出在哪里呢?”
陳佑翻看克隆虎皮鸚鵡的各項數據,想要找出問題所在。
可是他找了半天。
也沒發現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這就很頭疼了。
跟一個程序有BUG,但你找了半天,也沒有發現BUG在哪里的時候,你就知道事情變得嚴重了。
搞不好,要推倒重來。
陳佑想了想,決定換一個思路,既然無法阻止意識的誕生,那么就不阻止,而是在胚胎發育的時候,就把意識上傳,跟隨胚胎一起成長。
這樣一來,獨立意識就沒辦法誕生了。
想到這里,他再次對虎皮鸚鵡進行克隆,并且在胚胎發育時期,就把意識融入進去。
結果還是失敗。
這次連胚胎的發育都出現了問題,基因在表達的時候出現未知干擾,直接失敗。
胚胎都沒有發育起來,就崩了。
融入胚胎的虎皮鸚鵡意識,也隨著胚胎的死亡而死亡。
“暫時就這樣吧。”
陳佑放棄了,或者說暫時放棄意識傳輸的研究。
克隆很簡單。
但意識傳輸應該涉及到更深層次的問題,他現在還無法解決,甚至連問題出在哪里都找不到。
這還研究個錘子,他又不是頭鐵。
回到現實世界,把虎皮鸚鵡的尸體除了掉,他就靠在躺椅上,查看王廣業發來的消息。
生物公司已經把減肥藥的生產線調整好了,流程是按照益生菌的生產線布置的,現在就差他提供的菌群了。
看到王廣業的這條消息,陳佑才想起來,還有減肥藥的事情沒搞。
但這個是小問題,很好解決。
把他之前研究的菌群拿出來,剔除其它功能,只保留轉化脂肪的能力就好了。
不對,還要設定一個閾值。
當體脂率低于12%的時候,菌群就不再轉化體內脂肪。
陳佑飛快的對菌群的功能進行修改,然后模擬一下,確定沒啥問題后,就把菌群的母菌株給搞了出來。
“在辦公室等著,菌株已經送過去了。”陳佑給王廣業發了一條消息。
“好的,老板,我就在辦公室,已經打開窗口。”王廣業那邊馬上回復了一條消息。
不到五分鐘。
一只游隼就飛進了王廣業的辦公室,把爪子上抓著的玻璃瓶放在他的辦公桌上,轉身就飛走了。
王廣業也沒有管游隼,他拿著辦公桌上的玻璃瓶,來到研發部門的實驗室。
“這是老板剛剛送過來的減肥菌群,生產線那邊已經調試好了,你們動作快點。”
“放心,這個搞起來太簡單了。不過有一個問題,咱們公司的產品,是以藥品的形式研發,還是以保健品的形式研發?”
“肯定是保健品,老板雖然說的是減肥藥,但藥品的審批太麻煩,直接走保健品的流程。”
“好,我知道了。”
相比于藥品的審批,需要經過藥理、病理、病毒、衛生、功效、成分等多種試驗,最終還需要結合臨床效果,最終才能拿到批號的繁瑣流程,保健品的審核流程,跟鬧著玩似的。
王廣業的這個公司,早就在上面掛號了,審批的試驗過程肯定比正常要檢測的項目多,但速度絕對快。
第二天。
實驗室這邊就把申報審批的各項數據都做出來了,然后還有相應的繁殖菌群。
這些是要拿去申報的。
王廣業拿到東西后,就送去審批。
“這次的審核由我們接手,你們等待總局命令就行了。”
王廣業剛走,一群人就進入審核部門,把資料和菌群給帶走了。
通過高鐵送到頂級實驗室,一群大佬也都被召集過來,對這個菌群進行研究。
“琥珀酸擬桿菌?益生菌保健品?老劉,我記得你之前好像研究過通過擬桿菌生產琥珀酸和次級膽汁酸來質量肥胖的課題。”一位老教授看完申報材料后,對著另一人說道。
“對,是研究過,但不是很成功。”那位姓劉的教授,頭也沒抬的回答道。
他對于這份申報資料,越看越懵逼。
正常來說,益生菌這東西,主要是針對腸道菌群。
畢竟腸道菌群占據人體菌群總量的80%,對人體的消化系統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但并不是所有益生菌,都可以隨便吃的,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很容易出問題。
像他之前研究的琥珀酸擬桿菌課題,其實不是朝著益生菌方向進行研究,而是針對琥珀酸進行研究。
琥珀酸這個東西,能夠促進肝臟糖還原,改善糖代謝紊亂問題。
兩者雖然有聯系,但研究方向卻各不相同,不能說毫不相干,只能說是天差地別。
“這個資料上的內容不全,很多關鍵性的東西都沒有寫。”
“人家提交的是審批數據,又不是具體的實驗流程。”
“行了,趕緊研究吧。”
一群老教授在實驗室科研人員的幫助下,開始對菌群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
從白天到晚上,從晚上到深夜,從深夜到凌晨,從凌晨到白天。
一群老教授越研究,越懵逼。
到最后,大家都不說話了,只能兩眼發直的看著各項研究報告。
這玩意是琥珀酸擬桿菌?
當他們沒研究過這類擬桿菌嗎?
眼下最熱門的狄氏副擬桿菌,他們都研究過,兩者幾乎同源。
但眼下的實驗數據卻表明,這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
明明各方面都出差不多。
甚至連基因測序得到的數據也沒有太多的區別。
但這兩種本該同源的擬桿菌,實際表現的差異,就跟人類和小白鼠一樣。
別看基因幾乎相似,但實際上差距太大。
現在狄氏副擬桿菌就是小白鼠,而陳佑搞出來的這個琥珀酸擬桿菌就是人類。
“這就不科學?”
“有啥不科學的,這個琥珀酸擬桿菌明顯是人為進行基因編輯得到的產物,否則誰家菌類能夠這么進化。”
“你們看這兩種擬桿菌的基因對比,目前就只有這里幾處基因組的信息有差別,但就這么點差別,為啥會變成這樣?”
“你們誰研究過這方面的基因,能知道差異基因組的信息嗎?”
他們研究了半天,發現越研究問題越多,很多都跟他們腦海中的知識有差別。
要是他們能把這些問題搞清楚。
別說什么論文不論文,整個生物學界都會抖三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