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人民幣100問
- 景欣 陳耿宣 何瑞宏 郭旭峰
- 1508字
- 2025-05-27 09:55:36
第2問:如何區分法定數字貨幣與相關概念?
自數字貨幣問世后,理論界與實務界加快研發和試驗各類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數字貨幣13、法定數字貨幣、加密貨幣、穩定幣等等術語常常見諸媒體。人們往往分不清這個幣與那個幣,很有必要厘清相關概念。
在這些概念中,貨幣是最廣義的上位概念。凡是在特定社會中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都可以被視為貨幣。然而,我們所說的貨幣其實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它既可以指法定貨幣,也可以指非法定貨幣、虛擬貨幣等,甚至是“幣圈”14或游戲玩家觀念中的貨幣。自從國家壟斷貨幣發行以后,人們默認的貨幣往往是指法定貨幣。
法定貨幣則是由一國貨幣當局發行的貨幣。貨幣起初由政府或商業銀行直接發行。人民銀行獲得法定授權后,成為壟斷貨幣發行的唯一機構,其所發行貨幣便成為法定貨幣。我們常用的“錢”,往往指的是法定貨幣。它既包括實物形態的紙幣與硬幣;也包括各類銀行卡、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用的資金等形態。在日常生活中,“錢”“現金”“現鈔”“貨幣”“法定貨幣”等術語往往是同義互換的,公眾的潛意識認為,錢就是買東西時能花得出去、其他人也認可它的價值與效力。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來看,唯有法定貨幣才符合公眾這種樸素的認知。
隨著比特幣風靡一時,數字貨幣逐漸成為人們熟知的概念。數字貨幣是由技術巨頭或技術精英創設開發與管理的,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形態的貨幣。法定數字貨幣是各國貨幣當局應對數字貨幣的產物,它是運用分布式賬本或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中心化的貨幣。數字貨幣倒逼著國際組織、人民銀行及金融監管機構提出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概念,研究利用數字技術的中心化貨幣,捍衛數字時代的金融秩序與貨幣主權。換言之,法定數字貨幣是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央行數字貨幣與法定數字貨幣大致同義,不過強調貨幣當局是人民銀行。法定數字貨幣則強調具備法定發行權的機構都是發行主體,根據一國的金融體制確定其貨幣當局。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并非人民銀行等機構發行的,這類數字貨幣均可被歸為私人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與私人數字貨幣現已成為數字貨幣發展的兩大方向。15
加密貨幣是運用了密碼加密技術的數字貨幣,其外延小于數字貨幣。虛擬貨幣是一個外延較廣的概念,它既包括數字貨幣,也包括QQ幣、論壇幣等的貨幣。二者的共性在于都是電子形態或數字形態,但加密貨幣在安全性上比虛擬貨幣更強,故而為“幣圈”人士所青睞,儼然是他們眼中的貨幣。它實際上已演變為一種投資品。虛擬貨幣又可稱為民間發行的數字貨幣,包括通用數字貨幣、穩定幣、數字代幣和網絡平臺幣,前三類貨幣往往可以被歸入數字資產或加密資產,在特定群體中可以充當貨幣。第四種虛擬貨幣通常在網絡中運行,表現為一種虛擬兌換工具,在虛擬空間中是觀念上的貨幣。16
我們還可以根據韋恩圖的原理,借鑒著名的“貨幣之花”模型(參見圖1.1),從貨幣的發行人、形態、通用性與轉移等不同維度來區分這幾個概念。法定數字貨幣,也就是CBDC,包括零售型CBDC與批發型CBDC。前者具備人民銀行發行、電子形態、廣泛獲取與點對點支付功能;而后者不能廣泛獲取,只能適用于銀行間市場結算業務。加密貨幣、虛擬貨幣雖與法定數字貨幣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并不具備人民銀行發行、廣泛獲取等特性。

資料來源:作者編譯自Bech M.L., Garratt R., Central bank cryptocurrencies[J].BIS Quarterly Review, 2017。
圖1.1 “貨幣之花”模型
背景知識
比特幣、Diem(Libra)17等私人數字貨幣的問世,有助于我們反思貨幣的概念與本質。盡管社會各界對貨幣的概念見仁見智,但都普遍承認發行主體與貨幣職能是識別與區分貨幣的關鍵要素。從各類貨幣概念看,法定貨幣才是能夠被社會公眾廣泛接受的貨幣,人民銀行發行與管理為其價值穩定提供保障,國家信用和法律制度使其在一國范圍內具有最廣泛的支付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