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古與今:女媧創世神話的創造精神

女媧神話是中國神話、民間信仰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先秦以來,女媧神話就以圖像、典籍敘事、口頭傳統等多種形式世代傳承,從中可見女媧神話通過媒介轉換不斷獲得新的生命力的發展脈絡。就女媧的早期樣態而言,我們無法忽視其與伏羲的對舉關系。在《史記》的傳世架構中,《三皇本紀》系后世唐人司馬貞補寫,這里面著重勾勒了伏羲、女媧的歷史意義。漢代墓葬的畫像石、畫像磚中也出現了大量伏羲、女媧圖像。女媧神話被建構的痕跡在這樣的線索里表現得很明顯。日人宮本一夫亦指出:“伏羲、女媧的人類再生神話以及開天辟地的盤古神話的普及是在漢代以后,出現這種世界觀的必要性也是在漢代出現的。”(1)由此可見,神話作為一種被生產的知識,其面貌可以是遠到人類起源的時空,但其文本生產可能是比較晚近的事。

對女媧神話文本演變的相關研究,前人研究已經很充分,可參見聞一多、袁珂、劉惠萍、寧稼雨等學者的著述。(2)在女媧神話研究領域,楊利慧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她和團隊通過對女媧神話現代講述的田野調查系統闡釋了當代女媧信仰的樣態。(3)她結合對相關文獻、文物的考辨,對芮逸夫、聞一多等人的女媧神話與信仰“南方起源”說提出質疑,認為女媧神話及信仰主要起源于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區。(4)她的研究還揭示出,女媧神話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語境中展現出新的樣態。她還在以往神話主義概念的基礎上,重新界定了“神話主義(Mythologism)”概念。

蘇聯神話學家葉·莫·梅列金斯基(Yeleazar Meletinsky)在《神話與詩學》一書中將文藝創作中對神話的運用稱為“神話主義”。(5)楊利慧借用其“神話主義”概念而又賦予其新的內涵,強調神話被從原本的文化語境中抽取出來,在新的語境中為不同觀眾而展現并被賦予新的功能和意義。她提出“神話主義”并不限于文藝創作,而是廣泛存在于現當代社會的諸多領域。(6)我們看待女媧神話的精神屬性,就必須梳理女媧神話在現代、當代社會中如何被重述,如何激活這種創造精神。但“神話主義”的視角比較偏向對文化事象的觀察與分析,其實還應該深究,為什么當代社會里會有這么多運用神話、轉化神話的現象?這背后,神話精神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從文化肌理的角度予以審視。


(1) [日]宮本一夫:《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夏王朝》,吳菲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3頁。

(2) 參見聞一多:《伏羲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袁珂:《中國古代神話》,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劉惠萍:《伏羲神話傳說與信仰研究》,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寧稼雨:《女媧神話的文學移位》,《文學遺產》2009年第3期。

(3) 參見楊利慧:《女媧的神話與信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楊利慧、張霞、徐芳、李紅武、仝云麗:《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志研究——以四個漢族社區為個案》,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4) 參見楊利慧:《女媧溯源——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 [俄]葉·莫·梅列金斯基:《神話的詩學》,魏慶征譯,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第334頁。

(6) 參見楊利慧:《“神話主義”的再闡釋:前因與后果》,《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黎川县| 淳安县| 当涂县| 黄平县| 建平县| 济源市| 马关县| 共和县| 孝义市| 宣武区| 阿克苏市| 山丹县| 三亚市| 留坝县| 曲水县| 纳雍县| 石嘴山市| 嘉峪关市| 林州市| 德庆县| 安新县| 兴义市| 调兵山市| 洛扎县| 庆阳市| 灌南县| 红桥区| 永春县| 平利县| 宁国市| 略阳县| 通辽市| 保康县| 陇西县| 沙河市| 富阳市| 乐清市| 屯昌县| 资兴市| 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