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凱旋式——入場
- 重建羅馬,從敗仗庭開始
- 士大夫沒錢丶
- 2093字
- 2025-06-08 00:01:00
準備工作花的時間比想象中要長,期間還得處理貝格索爾等不穩定因素的討薪問題,但好在凱旋式最終還是開始了。
黎明已在反攻中結束,高高掛起的太陽宣告著清晨來臨,也為馬爾馬拉海邊那座雖遍布創傷但已涅槃重生的城市注入了新的希望,正好此時根據拜占庭律法也屬于凱旋月,舉辦凱旋式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悉數具備。
帝國最后一次舉辦類似的活動是37年前科穆寧的曼努埃爾皇帝紀念帝國戰勝匈牙利,但即使如此它也與古羅馬凱旋式有很大不同,最突出的點在于宗教元素占主導,搞得每場凱旋式與其是紀念勝利倒不如說是慶祝宗教節日。
為了營造一種‘開元’氛圍,狄奧多爾特意讓這次的凱旋式走了復古風,全程都是從世俗層面展現軍事勝利給帝國帶來的榮耀,結合前一晚乃至黎明的末日之戰,這種凱旋式顯然是人民更喜聞樂見的。
鑒于軍隊已經悉數進城,也就沒必要為拘泥傳統說什么進門姿勢不對讓他們再從南側的金門進一遍,而是直接從駐屯的,原淪為火海但如今已打掃完畢的狄奧多西廣場一路直行向內城而去。
若想抵達作為目的地的君士坦丁競技場,他們要先后經過風的仆人四向門,君士坦丁廣場,米利翁里程碑與雙馬廣場,大道兩側的邊緣擠滿了站在街邊,靠在窗前甚至是匍匐在屋頂的市民,在隊伍和市民之間有一道民兵組成的人墻以維持秩序。
這個隊列從中城區的狄奧多西廣場一直延伸到內城區的君士坦丁競技場,歡呼聲,口哨聲與掌聲在萬里無云的清晨朝氣中一浪高過一浪,估計只有這種時候才能直觀地感受到這座世界渴望之城生活著40萬人吧。
狄奧多爾·拉斯卡里斯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市民們一見到他全場歡呼瞬間達到了最高潮,‘狄奧多爾萬歲’‘專制公萬歲’之類的呼喊伴著回音隨風蕩向遠方,在這些頌贊中甚至還有喊‘再臨耶穌萬歲’的,所幸很快就被淹沒了。
狄奧多爾雖不信教,但也清楚教會對這個稱呼有多警惕,為此在萬事俱備之前他明確交代不準那樣稱呼自己,就怕落下把柄自討麻煩。
他身上的鍍金鱗甲經過清洗,在陽光的照耀下刷刷地閃著耀眼的24k金光,連帶著身后飄揚的皇家紫袍拉風無比。
瓦蘭吉衛隊督軍海爾姆,邊防軍百夫長巴西爾,民兵首領君士坦丁·拉斯卡里斯,騎兵統帥西奧菲洛斯,甚至是十夫長希拉克略都被專門允許帶著海倫娜安排在旁邊,一伙人既像下屬又像侍衛。
與全身心享受著凱旋式的君士坦丁,西奧菲洛斯以及希拉克略父女不同,海爾姆與狄奧多爾雖不忘了抬起右臂回應市民,但從始至終都心事重重地板著臉,將一切看在眼里的巴西爾心里滿是懷疑,想直接開口問但又不能——凱旋式期間是不能交頭接耳的。
按照擔任護衛的邊防軍的說法,狄奧多爾曾在凱旋式開始前被海爾姆帶去見了個叫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的老家伙,之后到現在兩人就全都這樣了,要不是看他們樣子還正常,巴西爾都可能會懷疑那老頭在用啥巫術。
領導的隊伍過去后正片才算是開始,一輛輛卸下了雨棚的貨運馬車沿著大道中央緩緩駛來,上面滿滿當當地都是拉丁人丟棄的贓物以及羅馬軍繳獲的戰利品。
可比起這些,市民們更在意的還是護衛在馬車兩旁的英武騎兵,全副武裝的模樣個個燁然若神人。
出于排面拉高逼格以及威懾市民的需要,狄奧多爾專門命令這4000騎兵第一批進場,且行進時要全程舉著軍刀,畢竟羅馬暴民威脅皇權的傳統源遠流長得連他這個現代人都清楚,受過中式帝王思維影響的他絕不會讓類似的事發生。
與之相對的,兩旁的市民在瞧見他們時心情極度復雜,一方面感謝他們擊垮了拉丁人但又害怕他們會威脅自身的利益。
騎兵過后,下一個進場的是由盎格魯撒克遜人組成的瓦蘭吉衛隊。出于情結,市民也看不起這些蠻族出身的士兵,但他們為昨夜的戰斗出力頗多無法否認,這些昂撒人由此也體會到了羅馬式的感謝與祝福。
最后出場的是邊防軍,民兵乃至市民武裝的浩蕩隊伍,這些都是正兒八經的羅馬人,為此得到的反應最為純粹或者說標準。
作為基層軍官為昨夜反擊立下汗馬功勞的諸多十夫長們也在其中,但數量僅有作戰開始前的三分之一不到,包括尼基塔斯在內的幾十人皆以不同的方式魂歸天國,百夫長更是除了巴西爾與伏法的尼基弗魯斯外全軍覆沒。
即使已經奉狄奧多爾的命令臨時補了覺,但他們一個個仍舊透著明顯的疲倦感,要不是多年未見的凱旋式仍能喚起他們深藏于心的羅馬認同,估計這之中都能有不少人直接原地睡過去,殆笑大方。
從狄奧多西廣場到君士坦丁競技場的路程并不算長,從隊首出發到隊尾進場總共也就一小時多點。
競技場的中央呈碩大的橢圓形,百年前曾是賽車比賽的場地,即使如今傳統的賽車項目早已停止但它作為時代的記憶依舊保留了下來。
正中央陳列著幾十尊臨時安置的絞刑架,斬首臺,火刑柱和一座幾十米的高臺,全都是狄奧多爾充分考慮羅馬傳統與宗教隱喻后選出來的。
市民望著他們不但沒感到恐懼反而興奮得像吸了葉子,畢竟一晚上經歷過那么多事,該死的都是誰大家心里都有數。
若放在平時,那些道貌岸然的教士們肯定會痛斥這不符合神的教誨,但被憤怒與仇恨占據頭腦的市民早已不在乎這些,更何況那些教士也有享受此類酷刑的風險。
盡管競技場內的碩大碎石仍無法處理,可擠一擠還是能容納上萬人,讓其中的每個市民都能恍惚間想到近千年前那場轟動全國的尼卡暴動。
當軍隊和觀眾就位,馬車上的戰利品也被卸完陳列后,第二個節目——審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