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康兒深得朕心
- 家父乾隆,我是福康安
- 原味菠蘿包
- 2247字
- 2025-07-18 17:19:00
福靈安回來后,直接去了書房,窩在福康安制作的懶人椅上發呆。
直到福康安端著藥推開門,屋內才點起了蠟燭。
“今日審案不順利?”福康安將藥放在窗口散熱,“今日阿虎去買了糕點,大哥一定喜歡。”
“康兒,這鹽引案快被審成一潭死水了。”福靈安嘆了口氣,拿起一旁的自行人開始把玩,“若是此案落到我手里,決計不會陷入困境!”
這種場面,福康安在紀昀和曹雪芹身上見過,懷才不遇嘛。
但懷才不遇四個字,放在福靈安身上,當真是無稽之談。
無非就是兩個老狐貍,捏準福靈安沒有明面的指派身份,又是謙謙君子,不會撕破臉,才特意用照顧晚輩的手段來對付他罷了。
“大哥不是接手調查通風報信一事嘛,查得如何?”福康安不打算繼續安慰福靈安,安慰已經起不到作用了。
他已經打算自己出手。
提到案子,福靈安一甩慵懶的樣子,立刻變得認真了起來。
“那通風報信的用具,是一食盒。報信人相當聰明,用了一撮茶葉和一撮鹽,就把此事表達得清清楚楚。”
“不對吧,大哥你聽我詳細一說。”福康安將糕點遞給福靈安,然后提筆在白紙上畫了一筆。
“揚州鹽引案調查,這在尤世拔上奏后,就已經走了明面,揚州所有官員都知道。”福康安又在一邊畫了一筆,“這食盒通風報信,又能起到了什么作用?”
福靈安一聽,當即也察覺到了不對勁,“這是多此一舉!”
福康安笑了笑,將兩筆中間畫了個等號,“是強調,和敲打!”
“那用意為何?”福靈安陷入了深思。
“這只是我的猜想,大哥不妨把今日兩位大人審案的情況說一下,也許我的猜想能幫忙將一潭死水給攪活呢?”福康安放下筆,觀察福靈安的表情,然后走到窗邊端起了補藥。
“藥還有些燙,大哥邊喝邊說,不算透露案情,只當是閑話家常。”
福靈安聽出了言外之意,接過藥碗,瞪了福康安一眼,”什么透露案情、閑話家常,你覺得大哥會想著避諱你?”
“職責所在嘛!”福康安伸手提福靈安捏了捏肩。
福靈安皺眉喝了一口補藥,又往嘴里塞了個蜜餞,端坐著方才開口。
“今日兩位大人言道,涉案官員拒不認罪,黃德源和江春帶頭,眾多鹽商居然出面保下了這些官員,絕口不提賄賂一事。”
“恩,確實變成一潭死水了。”福康安點點頭附和道。
“然后兩位大人就打算在通風報信一事時找突破口,還是不行。”說完,福靈安又嘆了口氣。
“大哥,你別嘆氣了,這藥都是被你的氣給吹涼的。”福康安催促著福靈安把藥全喝了,“把藥喝了,我就給大哥提供突破口。”
“當真?”
“喝藥!”
……
紫禁城養心殿內,乾隆又召見了劉統勛、于敏中。
紀府送出去的信件,他看過后才讓人送去揚州的。
紀昀的猜想很好,但因為他和盧見曾的關系,乾隆并不認可。
但因為收信人是福康安,也無傷大雅。
但昨夜,福康安讓人送來一封密信,乾隆看過后頗有同感,打算與劉統勛商議一番。
于敏中只是剛巧與劉統勛在一道,而被喊了過來。
“尹繼善上奏,稱官員與鹽商相互偏袒,一方拒不認罪,一方不承認受賄,此案無法進展啊!”乾隆感嘆地看向劉統勛,“愛卿可有破解之法?”
這是劉統勛的主場,于敏中默不作聲。
“涉事官員已是板上釘釘,皇上不想用強,以免落人口舌,想著完全用證據坐實。”劉統勛回道。
“恩,朕就是此意,但似乎有人不想遂朕的意愿!”乾隆又看向于敏中,“戶部尚書又何見解?”
于敏中終于領教了劉統勛的太極之法,順著皇帝的話擴充,但不直接給意見。
當真好手段!
“奴才以為,劉大人說的對!”于敏中又把鍋推給了劉統勛。
剛巧,讬恩多到養心殿來混臉熟,被乾隆一并叫了進來。
于敏中當即舒了一口氣,讬恩多愛表現,必能為皇上解憂。
面對突然加進來的人,乾隆破天荒的又描述了一遍問題,劉統勛當即明白了深意。
這皇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意思,根本不是在問他們的意思,只是需要他們配合罷了。
“回稟皇上,奴才覺得這些鹽商不知好歹,得細細敲打一番!”讬恩多站出來回道。
“哦?如何敲打?”乾隆露出了期待的表情。
劉統勛看在眼里,繼續閉口不言,聽著讬恩多說。
于敏中學著劉統勛的樣子,站在一旁保持沉默。
“奴才覺得,皇上可下旨停掉鹽商手中的鹽引,給他們個下馬威,如此他們自然知道天威不可犯!”見皇帝認可,讬恩多自信滿滿。
乾隆揚起的眉毛瞬間垮了下來,面露不悅。
劉統勛大致猜出了皇帝的意思,鹽商要敲打,但又不能用強,那不就是安撫嘛。
“回稟皇上,奴才以為,鹽商與涉案官員相互包庇,必然是擔心官員一旦招認,朝廷會對他們做出處罰。”劉統勛說道。
“不若對他們進行安撫,將被告人轉為證人,便可打消他們的疑慮!”于敏中看準機會,搶話道。
讬恩多覺得自己被兩人當成了墊腳石,斜著眼睛瞪向兩人。
乾隆伸手摩挲著下巴,臉色已經稍微回轉,但似乎還未說到他的心上。
劉統勛心里已經猜到了全部,但并未吱聲。
“沒了?”乾隆突然問道。
見三人啞口不言,乾隆嫌棄地轉過身。
“你們啊你們,當真不如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然后一個轉身,伸著手指點了點三人。
“李玉,念!”乾隆把福康安的奏報丟給李玉。
李玉打開折子,把乾隆用朱筆劃出的地方念了出來。
“奴才提起,可安撫鹽商,命其將虧空銀兩補上,不在追究其罪責,并承諾將鹽商們立為重要證人。鹽案一破,無過反有功,想來鹽商必定遵從。”
李玉念完,將折子又送回乾隆手上。
劉統勛內心不得不佩服福康安的慧敏之才。
果然如他所猜,僅僅安撫鹽商,把案子破了,并不能達到皇上的目的。
而福康安提議讓鹽商們把虧空補上,這才能令皇上動容。
可謂一舉兩得啊!
劉統勛欣賞地點了點頭,“確實是個好法子!”
讬恩多與于敏中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道,“奴才附議!”
乾隆把折子再次打開,又看了一遍,勾起嘴角。
“你們啊!還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懂得為朕排憂解難!”
然后轉過身又感嘆道,“還是康兒深得朕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