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人前顯圣
- 我說:要有靈氣復蘇
- 永生不死之神
- 2047字
- 2025-06-30 17:53:18
他死死地盯著那柄仿佛擁有獨立意志、散發著令人靈魂都為之凍結的威壓的飛劍。
劍身古樸,材質非金非玉,上面銘刻的繁復玄奧的符文,此刻正流淌著水銀般的光華,每一個轉折、每一個勾連,都似乎蘊含著天地間至高的道理,是他窮盡一生也無法理解的“天書”。
那清冷的輝光,并不溫暖,反而帶著一種審視萬物的漠然,如同亙古不變的星辰,冷冷地映照著他此刻的渺小與無知。
一個念頭,如同被這劍光直接烙印進他的意識深處,清晰得不容置疑,冰冷得令人絕望:
“我們所篤信的‘真實’…我們引以為傲的科學所描繪的宇宙圖景…原來僅僅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微不足道的一角!在這層被常識和所謂‘客觀規律’所包裹的表象之下,究竟還隱藏著怎樣浩瀚無垠、怎樣光怪陸離、怎樣恐怖顛覆、甚至可能完全無法用現有邏輯去理解的…真實圖景?!”
這個念頭帶來的震撼,遠超過任何一次槍林彈雨或生死一線的考驗。它動搖的是他存在的根基,是他理解世界、定位自我的坐標軸。
大殿內,時間仿佛被那柄懸浮的“驚鴻”徹底凝固。
空氣粘稠得如同水銀,每一次呼吸都變得異常艱難。
飛劍靜靜地懸停在離地三尺的虛空,清冽如水的光輝穩定地流淌著,如同一個獨立的小型光源,將下方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其中,也凝固其中——
跪拜在地、涕淚橫流、信仰在崩潰的廢墟上又因神跡顯現而瘋狂重建的清玄道長等人;僵立當場、如同被施了石化咒語、面色慘白如雪、瞳孔放大、世界觀被徹底粉碎成渣的機動隊員們;以及那位靈魂深處正經歷著天翻地覆、宇宙重塑般劇變的王天立。
每個人都是一座沉默的火山,內里巖漿奔涌,卻發不出一絲聲響。
殿外,呼嘯的山風似乎更加急促猛烈了,卷動著枯枝敗葉,拍打著古舊的門窗,發出陣陣嗚咽般的聲響。
這風聲,像是在為這古老道觀中驟然蘇醒的驚世之物而悲鳴,又像是在用一種古老而神秘的語言,急切地預示著:一個被漫長時光塵埃所掩埋、只存在于神話典籍與鄉野奇譚中的時代,一個屬于飛天遁地、呼風喚雨、追尋長生大道的時代,正悄然地、卻又無比堅定地,撕開了現實帷幕的一角,重新降臨人間。
空氣中,先前那幾乎凍結血液、源自某種未知邪祟的陰寒氣息,已被“驚鴻”的清輝驅散了大半,殘存的寒意如同喪家之犬般瑟縮在殿宇的角落陰影里。
然而,一種更深沉、更難以言喻的緊張與對未知的恐懼,如同冰冷粘稠的無形潮水,正無聲無息地從四面八方涌來,緩慢而不可阻擋地將整座凌云觀,乃至觀外那片被夜幕籠罩、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山林,以及更遠處那建立在“常識”與“科學”基石上的、對此一無所知的廣闊世界,緩緩淹沒。
一種山雨欲來、時代巨變前的死寂,沉重地壓在每一個在場者的心頭。
“小道稽首,四位老修行有禮了。”
一個清越平和,卻又帶著某種奇異穿透力的聲音,毫無征兆地在凌云觀大殿內響起。
這聲音如同在平靜的死水中投入一顆石子,瞬間打破了那令人窒息的凝固感!
眾人心中猛地一悸,如同從最深沉的噩夢中被強行拽醒,心臟幾乎要跳出胸腔!
他們這才驚覺,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那懸空的“驚鴻”完全攫取、心神劇震無暇他顧之時,殿內不知何時,竟已悄然多了一個人!
他就站在那懸浮飛劍“驚鴻”側后方數步之外,姿態閑適,仿佛一直就在那里,只是眾人未曾“看見”。
一襲勝雪的白衣,寬袍大袖,料子輕薄飄逸,在殿內微弱的氣流中微微拂動,竟不染纖塵。
殿內燭火搖曳,那白衣仿佛能自行吸納微光,流淌著溫潤如玉的輝澤,與“驚鴻”的清冷劍光交相輝映,更襯得他超凡脫俗。
來人是一位青年,身姿挺拔如崖畔青松。
面容俊朗得近乎不真實,五官的線條清晰而深刻,如同最杰出的匠人用上好的羊脂白玉精心雕琢而成。
一雙劍眉斜飛入鬢,不僅沒有破壞那份清雅,反而增添了幾分銳利的英氣。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深邃的眼眸。
那瞳孔的顏色比常人略淺,呈現出一種奇異的、仿佛蘊藏著星河流轉的墨玉色澤,其中似有細碎的星芒在幽深處閃爍、流轉,蘊含著無窮的奧秘與難以言喻的滄桑。
僅僅是被這目光不經意地掃過,便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到自身的渺小與淺薄,仿佛靈魂都被看穿。
他的氣質,已然超越了世俗對于“英俊”或“帥氣”的評判標準。
那是一種糅合了出塵、深邃、威嚴與難以言喻力量感的獨特氣韻,仿佛九天之上的謫仙偶然駐足凡塵,周身籠罩著一層無形的、隔絕塵俗的輝光。
王天立見過不少手握重權、氣勢逼人的達官顯貴,也接觸過富可敵國、氣度不凡的商業巨擘,甚至在追查案件時近距離觀察過那些光彩照人的影視明星。
然而,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在“氣質”這一項上,與眼前這位白衣青年相提并論。
那是一種本質上的、生命層次的差異,如同螢火之于皓月,凡鐵之于神兵!
單單是站在那里,無需言語,無需動作,便已昭示著他絕非“普通人”!
青年神色平靜,目光在殿內眾人身上緩緩掃過,在涕淚縱橫的清玄道長身上略微停頓,又掃過那些僵立的機動隊員,最后在王天立那張寫滿了世界觀崩塌后巨大震撼與迷茫的臉上停留了一瞬,深邃的星眸中似乎掠過一絲難以察覺的了然。
他再次微微稽首,動作流暢自然,帶著一種古老的韻律感,聲音依舊清越平和,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耳中:
“小道奉師門之名,前來拜訪元清真人。不知真人法駕,可尚在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