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門在身后閉合的剎那,吳陵手中的戰術手電照亮了墓道穹頂,整面石壁竟由整根松木拼接而成,樹皮下的年輪清晰如青銅鼎的范鑄痕。松木縫隙間嵌著碎玉片,熒光在潮氣中明明滅滅,映得蘇幼薇的墨鏡只剩兩道黑邊:“春秋大墓慣用‘黃腸題湊’,可這松木來自秦嶺陰坡,至少千年樹齡。“
李嘉的登山鎬敲了敲地面,青磚下傳來空洞的回響:“盜洞在右側,直徑 30厘米,邊緣有繩痕——是近年的‘蜈蚣盜’手法,只容一人蜷行。“他忽然蹲身,指尖抹過盜洞口的土,“土色混雜秦嶺紅壤與洛河沙,跟 1962年考察隊筆記里的‘黃泉引土’一樣。“
吳陵的目光停在石壁浮雕,不同于秦嶺的人蛹圖,這里刻著春秋士大夫的祭祀場景:七名樂官捧著青銅編鐘,鐘體紋路與蘇幼薇拍下的父乙爵如出一轍。他忽然注意到樂官腰間的玉佩,形制與玉杯的缺口完全吻合:“不是夏后氏葬器坑,是春秋時期的陪葬墓,墓主可能是夏代王室后裔。“
蘇幼薇的洛陽鏟突然戳中軟土,鏟頭陷入半寸:“吳修復師,你說春秋人給夏人守墓?“她抽出鏟子,刃口沾著的青銅砂在手電光下泛著幽藍,“看這盜洞密度,十年內至少被盜七次,最近一次不超過三個月。“
墓道前方突然分出三條岔路,每道石壁都刻著模糊的云雷紋。李嘉的戰術手表在腕間震動,顯示后方熱源正在逼近:“追兵分兩路,左道有五人,右道三人,都帶著金屬器械。“他忽然指向中間甬道,那里的盜洞邊緣纏著半截紅繩,“走中間,盜洞痕跡最新,可能通向主墓室。“
吳陵摸著石壁上的凹痕,忽然發現每七塊青磚就有一塊刻著極小的“引“字,排列成北斗狀:“春秋人用夏代密文標記路徑,這是‘七星導魂陣’,當年商湯滅夏后,部分遺民轉入地下,世代守護葬器坑。“
蘇幼薇忽然輕笑,墨鏡滑到鼻尖:“合著咱們現在走的,是三千年前的‘國道’?“她晃了晃玉杯,冰裂紋在磚墻上投下樹影般的光斑,“說起來,這杯子在秦嶺叫‘歸藏’,在春秋說不定叫‘引魂’,反正都是指路的。“
中間甬道的盜洞果然寬敞些,吳陵貓腰鉆進時,帆布包擦過洞壁的青銅釘,發出蜂鳴般的共振。洞深二十米后豁然開朗,十數間墓室如蜂巢般排列,每間門口都立著半截青銅燈臺,燈身刻著與玉杯相同的昆侖神樹紋。
“主墓室在正北。“李嘉的戰術手電掃過穹頂的星圖,“北斗七星對應七間主室,其余都是耳室,藏明器。“他忽然駐足,盯著某間墓室門口的盜洞,“這個洞口有新鮮血痕,暗紅中帶青,是中毒癥狀。“
蘇幼薇的洛陽鏟敲了敲青銅燈臺,燈座突然翻轉,露出暗格:“春秋人玩的機關,比秦嶺的精致多了。“她摸出里面的青銅鑰匙,齒紋與玉杯缺口吻合,“看來咱們的歸藏杯,也是把鑰匙。“
墓道深處傳來磚石滑動的聲響,李嘉的耳麥里響起雜音:“追兵進了左道,觸發了翻板機關。“他忽然指向頭頂,松木梁上有極細的繩痕,“上面還有層積沙墓,春秋人用流沙防盜,盜洞卻繞開了核心區——掘洞的人,懂夏代密文。“
吳陵蹲在墓室門口,發現門檻的凹槽與玉杯底部的“艮“字完全契合:“每間墓室對應一個卦象,艮位主止,坎位主險,離位主明。“他忽然想起戴草帽老人塞的殘片,“九蛹歸位,可能指的是九宮墓室,每間藏著具人蛹。“
蘇幼薇忽然指著遠處的影子,手電光掃過,發現是具風干的尸體蜷縮在盜洞口,手中攥著片青銅殘片,后頸有淡紅胎記:“是拍賣會的買家,穿羊皮襖那個。“她蹲身查看,發現尸體指甲縫里嵌著秦嶺青銅砂,“看來追兵里,有人不想讓咱們活著出去。“
李嘉的戰術刀突然抵住石門,門后傳來青銅液的震顫:“主墓室到了,石門重量至少千斤,得用歸藏杯。“他說話時,蘇幼薇已將玉杯嵌入門檻凹槽,青銅門應聲而開,門內涌出的潮氣里,帶著淡淡艾草香。
三人剛踏入主墓室,身后的盜洞突然傳來鋼管碰撞聲。李嘉迅速轉身,戰術手電照亮洞壁,發現追兵正從三個方向逼近,卻在觸碰到云雷紋時紛紛頓住,像被無形的墻擋住。
“他們走的是離位盜洞,觸怒了七星陣。“吳陵望著玉杯發出的微光,“春秋人在盜洞設了‘歸藏結界’,只有懂夏代密文的人才能通過。“他忽然看見主墓室中央的青銅棺,棺蓋刻著與秦嶺相同的九螭連環紋,“而咱們,因為帶著歸藏杯,成了被承認的‘引路人’。“
蘇幼薇摸著棺蓋的包漿,忽然輕笑:“吳修復師,你說這棺材里,會不會躺著春秋版的‘老粽子’?“她墨鏡后的眼睛映著青銅棺的倒影,發現棺蓋縫隙間露出的布料,竟與 1962年考察隊的帆布包材質相同。
李嘉的戰術手表突然停轉,他盯著棺木周圍的七盞燈臺,發現每盞都缺了塊引魂眼殘片:“這些燈臺,跟秦嶺葬器坑的一樣,需要九片殘片才能點亮。“他忽然指向棺蓋邊緣,那里刻著極小的銘文,“夏后氏遺民的墓志,用春秋蝌蚪文寫的——“
“‘秦地有墳,名曰歸藏,九蛹歸位,黃泉永寂’。“吳陵輕聲念出,掌心的印子突然與棺蓋紋路共振,“原來春秋人建這座墓,就是為了封存夏代的引魂陣,而我們,帶著禾鼎殘片和歸藏杯,成了重啟封印的鑰匙。“
墓道深處的追兵咒罵聲漸漸遠去,顯然在復雜的坑道中迷了路。蘇幼薇忽然舉起玉杯,發現杯中的冰裂紋正在愈合,缺口處的青銅殘片發出微光,指向棺木右側的暗門:“看來咱們的路,還沒走完。“
李嘉檢查著暗門的機關,忽然輕笑:“追兵有三十人,咱們有三個人,還有九間墓室。“他的戰術刀插入門縫,刀柄上的防滑紋磨得發亮,“普通人的冒險,就是走別人不敢走的路,開別人開不了的門。“
吳陵望著暗門上的云雷紋,忽然想起在秦嶺井底看見的場景:夏后氏祭司們圍著青銅井,手中捧著的,正是這樣的玉杯。而暗門之后,說不定藏著比秦嶺更古老的秘密,比青銅子宮更震撼的真相。
“該走了。“蘇幼薇敲了敲暗門,玉杯與門環碰撞,發出清越的響,“反正上面的追兵找不到路,下面的墓室還等著咱們——“她忽然瞥見吳陵掌心的印子,在暗門幽光下竟與門上的缺口完美重合,“說不定,這才是夏后氏留給世人的真正遺產。“
李嘉忽然指向暗門上方的浮雕,那里刻著三個身影,與他們三人的輪廓分毫不差:“1962年考察隊的筆記里,也有這樣的浮雕,當時他們以為是上古神話,現在看來——“
“是預言。“吳陵接過話頭,掌心按在暗門上,“三千年的預言,等著三個普通人來終結。“
暗門在掌心下緩緩開啟,門內涌出的不是黑暗,而是成片的青銅燈臺,每盞燈臺上都放著片引魂眼殘片,在潮氣中泛著溫潤的光。蘇幼薇忽然輕笑,墨鏡后的眼睛亮晶晶的:“吳修復師,看來你的修復工作,還遠沒結束。“
而在他們身后,主墓室的青銅棺蓋發出極輕的“咔嗒“聲,棺蓋縫隙間,露出半截繡著雙蛇紋的布料,與穿唐裝老者的袖口花紋完全一致。沒有人注意到,棺木內側刻著行極小的銘文:“補全者至,九燈明,三千年局,終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