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的梧桐葉開始泛黃時,周小梔迎來了二十歲生日。
她抱著一摞厚重的醫學教材推開病房門,程昱媽媽正在給兒子擦身。三年過去,這位曾經優雅的婦人鬢角已全白,手指因長期浸泡在消毒液中而皸裂發紅。
“阿姨,我來吧。“周小梔放下書,接過溫熱的毛巾。
程昱的身體比三年前更加消瘦,但護理得當的肌肉仍保持著年輕的光澤。周小梔熟練地擦拭著他的手臂,指腹摩挲過那些曾經擁抱過她的肌肉線條。
“今天神經科學課講了植物狀態患者的腦電波特征。“她擰干毛巾,開始清潔程昱修長的手指,“教授說丘腦是意識的中轉站...“
話音戛然而止。程昱的無名指突然抽搐了一下。
“程昱?“周小梔猛地攥住那只手。
心電監護儀上的波紋依然平穩。她苦笑著搖頭,繼續擦拭工作。當毛巾掠過鎖骨時,一滴水珠落在程昱的頸窩——不是汗水,是她不知何時掉下的眼淚。
窗外,今年的第一片梧桐葉旋轉著落在窗臺上。
凌晨兩點,神經科學實驗室的燈還亮著。
周小梔盯著顯微鏡下的小鼠腦切片,眼球布滿血絲。這是她連續第三十八個小時記錄不同聲波頻率對受損神經元的刺激效果,實驗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數據。
“又通宵?“值班教授推門進來,遞給她一杯咖啡,“你研究的定向聲波刺激法,國際上都沒有先例。“
“所以才要抓緊。“周小梔揉了揉太陽穴。咖啡苦得發澀,但她需要這味道保持清醒,“植物人患者的神經可塑性比想象中強,上周fMRI顯示程昱對童年兒歌有反應...“
教授欲言又止。所有人都知道周小梔和那個沉睡的男孩,就像醫學院里一個美麗的悲劇傳說。
清晨五點半,周小梔伏在實驗臺上短暫入睡。夢里程昱站在解剖實驗室門口,白大褂被風吹起一角:“小梔,這節課我們搭檔。“
她笑著去拉他的手,卻撲了個空。驚醒時,晨光正落在她為程昱設計的聲波刺激儀原型機上。
研究生畢業典禮那天,系主任把周小梔叫到辦公室。
燙金信封躺在橡木桌上,火漆印上是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鷹徽。
“全額獎學金加上諾獎得主勞倫斯教授的親自指導。“系主任推了推眼鏡,“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窗外蟬鳴震耳欲聾。周小梔望著玻璃窗外——從行政樓正好能看見住院部頂層的窗戶,程昱就在其中一扇窗后沉睡著。
“我的研究課題在這里。“她輕聲說,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白大褂口袋里那枚用手術縫合線編成的戒指。
系主任突然拍案而起:“就為了個醒不來的男孩?周小梔,以你的天賦完全可以...“
“主任,“周小梔抬頭打斷他,二十歲的臉龐上有著六十歲的平靜,“您知道丘腦網狀核嗎?“
不等回答,她繼續道:“那是意識的閘門。程昱的閘門暫時關閉了,但神經突觸還在悄悄重建連接。每次fMRI都證明他在努力...“
系主任望著她眼底的執拗,最終長嘆一聲。
那天晚上,周小梔趴在程昱床邊寫拒絕信。寫到一半突然停下,把臉埋進程昱的掌心:“你要爭氣啊...我放棄了這么多...“
心電監護儀的節奏似乎快了兩拍。
---
三十歲生日宴上,周小梔的白大褂口袋里別著副主任醫師的工作證。
母親把相親照片鋪滿整張餐桌:“王家兒子是神經外科副主任,他說程昱這種情況...“
“媽!“周小梔猛地站起來,蛋糕上的蠟燭劇烈搖晃。
“十年了!“母親突然崩潰大哭,“你看看自己的體檢報告!胃潰瘍、神經衰弱、腰椎間盤突出...你打算為一個夢耗到什么時候?“
周小梔沉默地切著蛋糕。奶油花朵下藏著程昱最愛的芒果夾心,這是她堅持要的口味。
“不是夢。“她把第一塊蛋糕裝進保溫盒,“上周聲波刺激時,程昱的食指動了三次。“
醫院走廊的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推開病房門時,她愣在原地——程昱床頭擺著一束新鮮的向日葵,病床被搖起三十度,仿佛隨時會有人靠在床頭對她微笑。
護士探頭進來:“周醫生,剛給程先生做了新療法測試。“
“誰允許的?“周小梔聲音發顫。
“王副主任...說是您母親...“
保溫盒砸在地上,奶油沾污了白大褂下擺。周小梔沖向神經外科辦公室的模樣,像頭護崽的母獅。
---
柏林國際醫學峰會現場,金發碧眼的同行正在嘲笑周小梔的論文。
“持續性植物狀態患者的神經重塑?“德國專家漢斯敲著話筒,“各位,我們是在討論醫學還是童話?“
會場響起零星笑聲。周小梔平靜地調出全息投影,程昱的腦部掃描圖旋轉在空氣中。
“請看這個區域。“激光筆在顳葉某處畫圈,“患者對特定頻率聲波的反應強度,是語言刺激的三倍。“
她按下播放鍵,程昱的腦電波圖譜突然劇烈波動——那是聽到幼兒園兒歌《小星星》時的反應。
“三年前我開始記錄,現在請看對比。“她又調出最新數據,“海馬體與前額葉的連接密度增加了17%。“
會場鴉雀無聲。漢斯臉色鐵青:“個案不能說明...“
“不是個案。“周小梔打開數據庫,“過去五年,我的團隊用這個方法喚醒了兩位患者。“
大屏幕切換到視頻:一個沉睡七年的女孩正在復健,她對著鏡頭說:“我聽見有人天天給我唱跑調的《小星星》。“
掌聲雷動中,約翰霍普金斯的代表擠過來:“周教授,我們愿意資助...“
“抱歉。“周小梔收拾著資料,“我的研究基地在大夏。“
她沒說的是,昨晚程昱在400Hz聲波刺激下,睫毛顫動了五秒。
---
四十歲生日那天,周小梔在程昱病房里發現了一面照片墻。
不知哪個護士把她的成長照片全貼了出來:醫學院畢業典禮、國際領獎、深夜查房...最新的一張是她上周伏在程昱床邊睡著的側臉,白發從發髻里溜出來幾縷。
“我這么老了啊。“她摸著照片苦笑。
病床上的程昱依然保持著二十歲的容顏,時間在他身上按下暫停鍵。周小梔輕輕撫摸他的臉頰,突然發現監護儀上的波紋有微妙變化。
她撲到電腦前調出數據,手指發抖——過去二十四小時里,每當她說話時,程昱的α波就會出現規律性波動。
“你聽得到...“周小梔把額頭抵在程昱手背上,淚水浸濕床單,“對不對?“
窗外,第四千三百八十次日落正在西沉。梧桐葉的影子在病房墻上搖曳,像極了小時候他們一起玩的手影游戲。
---
程昱睜開眼睛時,首先看到的是一縷白發。
周小梔伏在床邊熟睡,眼鏡滑到鼻尖,手里還攥著最新的腦電圖報告。他試圖說話,卻只發出氣音。
細微的響動驚醒了淺眠的人。周小梔猛地抬頭,皺紋里盛滿難以置信:“程...昱?“
陽光穿過她銀白的發絲,在床單上投下細碎的光斑。程昱恍惚想起二十歲那年,也是這樣明媚的早晨,他偷偷把表白信塞進她的解剖學課本里。
“小梔...“他的聲音像生銹的齒輪,“你怎么...這么大了?“
周小梔的眼淚砸在他臉上,滾燙的。她顫抖著按下呼叫鈴,整個人抖得像風中的樹葉。醫護人員蜂擁而入,檢查、記錄、歡呼,而程昱的視線始終鎖在她身上。
當人群散去,他艱難地抬起手,撫上她滿是淚痕的臉:“那個...藍色盒子...“
周小梔從貼身口袋里掏出個小絨布盒——二十年前她從下水道里挖出來的,里面的戒指早已氧化發黑。
“在這里...一直都在這里...“
程昱的眼淚終于落下來。窗外,第五千次日落正在降臨,而他們終于等到了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