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名聲,朝議
- 紅樓:非要讓我坐龍椅是吧
- 余沐大雨
- 2716字
- 2025-05-18 08:47:25
衛什長身子顫抖著,給楚巖鞠躬作揖,連聲道謝。
楚巖這才知道,這么短短的時間里,“楚什長陣斬韃子酋首”的新聞竟然傳得城里人盡皆知。
片刻之后,楚巖幾人如愿進了俘虜營,衛什長也在后頭跟著,其他人則去喝茶去了。
俘虜營里關著二百來人,他們全都留著鼠尾辮,雙手都用繩子捆住,腳上帶著鐐銬,脖子上牽著一根麻繩,掛在馬槽上,多數是一個個滿臉麻木。
楚巖環視一眼,發現真夷其實很少,也就十來人,其他的都是主動或被裹挾的漢民。
在這個年代,一日從賊,那就是與賊無異。官吏才不會管背后的苦衷。
包衣韃子的頭顱也算軍功,五個湊一起可以頂一個真夷。
誰會因為他們的苦衷發善心把銀子和軍功放走?
楚巖進入工作很快,他來這俘虜營更主要的目的是了解戎羌韃子的軍情,與他熟悉的另一個世界是否一樣。
因為衛什長跟著,牛二他們也不好直接逼問銀子的事,學著楚巖的模樣詢問軍情。
衛什長見他們幾人竟真是為了公家事,心里也松了一口氣,緩緩走出了惡臭的馬棚,回到自己的營房里休息去了。
牛二、劉預這才展開工作,逐一逼問這些俘虜的余財。
“大人饒命,小人本是遼東參民,以采參為生,真是被韃子抓來的。我們的錢財早就讓韃子搶走了。”
“小的只是韃子的包衣奴才,我們搶來的錢財都要交給主子,身上實在沒財物啊!”
一番逼問之下,只逼出了幾個碎散銀子。他們又讓包衣奴才當翻譯,逼問那幾個真夷。
“我等只是旗民,現下后金國里也苦得吃不上飯,稅錢又重,我等前面搶的錢財也只夠勉強繳稅,那些財物都交給牛錄額真了。”
一直忙到中午,也就逼問出十幾兩銀子,勉強算是沒有白忙活。
不過他們也就沒有了心勁,有打道回府的意思。
楚巖神色淡然,繼續挨個談話,了解他們的軍制、民事、風俗,甚至家長里短。
他也看得開,既然是橫財,必不可能天天有。
昨天得的那些財物,如果善加利用,也能換一兩萬兩銀子,算是一筆巨款了。
一番詢問下來,他倒是覺得收獲滿滿。
這些情報如果善加利用,比那筆橫財還值錢。
……
神京城,大明宮。
禮節性的朝會已畢,熙和帝正在召集小朝會,與宰輔大臣們議事。
主題只有一個——遼東戰事。
寧遠城被圍多日,到底是死守死救還是戰略放棄,今日定要拿出一個方針來。
“陛下,臣以為……寧遠城,當守、當救!”
內閣首輔、中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率先發言道:
“寧遠城扼遼東之咽喉,進則可圖建奴腹地沈陽,退則可保山海關不失,若棄寧遠,山海關危矣!此其一。”
“袁崇煥此人雖是文人出身,可素習武藝,膽識過人,又深受陛下洪恩,必然能死守寧遠不失。援兵一到,必然能反敗為勝!此其二。”
“寧遠城去年剛整修過,并配有從西洋采買的紅夷大炮11門,以及自制鐵炮60余門,糧草兵器充足,自保無虞!斷無棄城之理!此其三。”
聽完這么一席話,殿上的大臣不少都暗暗點頭。
面對戎羌兵鋒一退再退,大炎朝威儀何在?!
熙和帝不置可否,轉頭看向另一邊,道:
“北靜王,你執掌樞密府,你的看法呢?”
頓時,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這個當今最大的軍頭身上。
滿臉皺紋的樞密使、北靜王水錕回稟道:
“陛下,臣以為……當棄寧遠!盡快讓守軍突圍,撤退至山海關固守。”
“啊……這……”大殿上幾聲輕微的驚呼,不過旋即安靜。
水錕繼續道:
“兵法云,主不可怒而興師,當下戎羌勢大,當避其鋒芒,正當退守山海關,坐觀賊人自敗也!”
坐觀賊人自敗?!
這與去廟里求簽拜佛有何區別?!
豈不可笑!!
目下正在朝中歷練、任職樞密府副使的大皇子、義忠親王冷笑一聲,憤憤道:
“水相,小王以為不妥!戎羌韃子如野畜,即便一時力強,終少智計!”
“父皇,兒臣以為眼下當起大軍出山海關,一鼓蕩平戎羌,兒臣愿為前鋒!”
熙和帝目下沒有立太子,成年的皇子有三個,分別是:
大皇子、義忠親王周滄;
四皇子、禮忠親王周溟;
八皇子、忠順郡王周源。
大皇子平素酷愛兵法,與四王八公關系密切,不過比那些保守的老軍頭們多了許多銳氣。
持三尺劍,掃平天下,便是他的志向。
熙和帝心中對這個兒子是認可的,他緩緩點了點頭。
首輔孫承宗長舒一口氣,多虧大皇子仗義執言,總算得到了陛下認可,寧遠城有救了!
北靜王水錕則心頭一緊,正在想著怎么打個圓場混過去。
總不能繼續與陛下唱反調吧。
唉!
這個大皇子還是缺幾分穩重啊!
看看那邊在內閣歷練的四皇子,從頭到尾一言不發,一副好學生的模樣,才是王者風范呢!
奈何那四皇子待武勛們素不親厚,只在文臣圈子里打轉。
“陛下,寧遠城來的最新塘報到了,就在殿外!”
熙和帝正待做出決議,忽然一旁伺候的太監戴權湊過來稟報。
得到皇帝同意后,滿頭白發的老將、京營節度使賈代善進殿,承上一封封著密蠟的卷軸。
戴權接過后打開,遞給熙和帝。
熙和帝看著那塘報上的文字,只感覺被熔巖灼燒一般,瞬間又像置身冰窖。
“啊……”
他捂住胸口,一陣心絞痛傳來,如萬箭攢心,腦袋中也一片模糊,失去意識。
服用過戴權遞上來的丹藥,才略略覺得好些。
寧遠城……敗了!
寧遠的戰報走最快的馬遞到神京城需要四日。
據這份塘報,寧遠城四日前就失去了所有的城外堠臺、堡城,山海關過去的3000援兵全部被滅,領軍參將屈黎戰死,戎羌八旗兵已經攻上城頭……
這正是4日前袁崇煥打算決死之前送出的塘報,相當于他的遺表。
忠心可鑒、字字泣血。
眾大臣傳閱過塘報之后,大殿上的氣氛為之一變。
剛才舒一口氣的首輔孫承宗身子一顫,感覺瞬間老了幾歲。
寧遠一敗,遼東局勢再無可挽回!
更可慮者,自己剛剛信誓旦旦說寧遠無虞,袁崇煥才堪大用,轉眼便一個耳光甩在臉上。
這首輔之位……
要退了。
而端坐在對面的北靜王水錕則略有得色。
近幾年,文臣們通過內閣和兵部分走了小半軍權,武勛控制樞密府的權柄越來越小。
這樣下去,再過幾年,武勛們就要靠邊站了。
寧遠這么一敗,正好可以把失去的權柄再收回來。
正好上本陛下,文臣干預軍機就是壞事!
大殿上再次陷入沉寂。
這是宰輔們新一輪權力斗爭的中場休息。
“陛下,臣以為,寧遠城破,寧遠守備袁崇煥雖守土失責,只要他真能如他在塘報上所說的以身殉臣,則不當再追究。寧遠將士也當好生撫恤。”
他看了看對面的孫承宗,細不可察地冷笑一聲,道:
“孫閣老能為陛下舉薦如此忠義之臣,也不當責!”
這一番看似在幫孫承宗說情的言辭,實際在給孫承宗的棺材板上定好釘子。
袁崇煥就算戰死,守土失責也是客觀事實!
若他再來個逃跑亦或者投降戎羌,那罪就更重!
孫承宗作為舉主,其罪不小!
首輔權同宰相,應該擇賢能而用之,否則就是失職!
那袁崇煥就算再忠誠,可他沒有治軍之才,你孫承宗偏認為他有,那就是你能力問題!
“哼!小王早就看那文臣出身的袁崇煥不看大用!當日就不該用他為寧遠守備!”
大皇子周滄果然被北靜王一番話鼓動了情緒,憤然道:
“所謂文臣領兵,就是個笑話!”
面對這樣的逆風局,孫承宗也只得投子認輸。
他身形如同枯槁的木頭,跪地叩首,道:
“臣,愧對陛下托付!懇請陛下允許臣辭去官職,交有司治罪!”